战争哲思的当代共鸣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ich_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几千年的演进,人类文明创造了空前的物质繁荣,但关于争斗的本质却似乎没有改变过。
  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战争与和平始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深刻命题。一战前,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极度尖锐,而在那个地球村初显雏形、工业文明突飞猛进的“进步时代”,进步带来自信,自信催生盲目,积极备战的各国几乎都相信战争的正义盾牌和制胜长矛掌握在自己手中。
  当时,有人单纯地以为,战争已是无利可图的暴政,新世纪的繁荣与和平乃人心所向(这种心态与当今世界那些过度迷信全球化的人有相似之处),如英国媒体称,“所有的君主、政治家和国民都知道……战争将是一场无可估量的大灾难”。遗憾的是,理性从来都不是国家的全部,理性的立场从来也都是千差万别的。萨拉热窝枪声响起后,一切寄托于文明进步的信心与愿望迅速崩盘,民族主义、帝国主义、军国主义驱动下的战争机器轰响了八月的炮火。
  从一战废墟中幸存下来的人渴望不再有如此惨烈的杀戮。尽管和平主义的愿望十分真切,却依然却挡不住20多年后另一场浩劫的发生。
  追究一战爆发的原因,有说是帝国主义的争夺,有说是均势的破产,还有说是“修昔底德”式的宿命,而战争的后果更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对欧洲,大战的结束不仅酝酿出“二十年危机”进而走向新的大战,更拉开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全球体系的衰退,西翼的英法等老牌帝国元气大伤,东侧新的洲际大国苏联渐渐兴起,隐现的裂痕昭示了未来的伤口。
  对美国来说,一战让国际主义与孤立主义的角力成为对外政策中日渐凸显的矛盾,并开始逐渐赋予美国自认为天命所归的全球领导责任。对弱国,这是一场混杂了怯懦的胜利者、弱小的无助者复杂心态的国家记忆。当时,如中国这般在国际上处于权力等级底层的国家,即便战后侥幸领到一张胜利盛宴邀请函,也不过是从上一个列强的盘中餐变为新列强的盘中餐而已,这也促成了近现代中国一个强烈的认识,即弱国无外交,时至今日依然是影响中国行为的重要观念之一。
  纪念是为了不忘却痛苦的起源。世界大战清晰地警告世人,大國既可以是国际安全最重要的稳定轴,也可以是最危险的破坏者。尤其当强国站在军事金字塔的上端,膨胀的决策层、被煽动的民意、军事冒险主义的盛行和自以为是的战争正义,都会成为国际安全的重大威胁。那场大战后,国际社会曾试图建立一种既尊重权力现实、也维护和平理想的诸边制度。尽管先天不足的国际联盟很快就堕向失败,但也开创了建立全球性国际安全组织的先河,为二战后建立联合国提供了重要借鉴。
  即便如此,现实主义的魔咒似乎从没有解除过,新兴大国与现有霸权之间的竞争似乎仍在延续,只是换了剧场和演员。在纪念一战结束100周年同时,也有人抱着旧思维寻找下一场大战的原罪之国,并把中俄这样的新兴大国视为新的威胁来源。在新加坡举行的“彭博创新经济论坛”上,基辛格在把美中关系类比为一战前的英德关系,进而提出两国可能发生冲突的警告,质问“冲突将把我们带向何方”。
  历史毕竟不会简单复制。中国不是帝国抑或“修正主义”国家,相反,而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安全机制的倡导者、受益者和遵守者。今天的中国更关注如何实现和谐治理的愿景。中国想为世界提供的,是在同一片天空下共享繁荣的机遇。中国还一直努力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开创某种既竞争又共处且能互惠的关系模式。
  近来美国国内对华论调的集体转向虽然预示了未来两国关系必将面对更严峻的挑战,不过,大国间竞争依然存在可预见性和可控性,塑造新时期的战略稳定也并非遥不可及。
  从历史经验看,稳定的关键在于拥有相互敬畏的战略力量、避免军事冲突的共识,以及合作共赢的利益空间。当然,塑造这样的关系,过程必然是动态的,也存在被不可控变量改变进程的风险。正因为如此,更加需要大国间能正确地界定核心利益,做到相互尊重、避免冲突。
  还顾望来路,所思在远道。缅怀逝者的伤痛是不区分种族和意识形态的,渴求和平的愿望真正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反思一战教训,最终目标不是要彰显胜利者的荣耀,而是要让世人更清醒地记住,战争从来不是游戏,而是国之大事,事关生死存亡。轻易信奉炮舰主义的国家,往往难逃被反噬的命运。
其他文献
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签署了被称为“尝试权”的新法案,允许绝症病人使用未获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处于试验阶段的药物。    该法案规定,濒临死亡或罹患可能导致显著早亡疾病的患者有权寻求已通过美国药管局一期临床试验但尚未获批上市的藥物。  一期临床试验指新药开发过程中,经动物实验证明药品安全性和可靠性后,开始在少量目标人群中进行试验,通常为20到30人左右,研究人体对新药的反应和耐受性。二期和三期临
11月25日凌晨,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结果揭晓,在“韩流旋风”的冲击下,蔡英文的“期中考”彻底被判不及格。这场几乎可称作台湾史上最“漫长”的地方选举以民进党的惨败告终。在22个县市长席位中,国民党夺下15席,民进党仅存6席,无党籍1席。选后,国、民两党都面临政党生态与权力结构的重整,而在台湾社情民意发生重大变化、各方势力围绕2020地区领导人选举展开博弈的背景下,未来岛内政局将更趋复杂。民进党遭
在叙利亚战乱结局日益明朗的时刻,俄罗斯驻土耳其大使倒在了艺术展厅之中。虽然凶手的手势具有强烈的宗教意味,而且土俄双方迅速将事件定义为恐怖主义,但这次刺杀与同日发生在柏林、瑞士的袭击以及一年前发生在巴黎的恐袭案,却有着较为明显的不同。此次袭击并不是土耳其国内屡见不鲜的自杀性爆炸袭击,也不类似多人分工合作、控制场所然后大开杀戒的巴黎恐袭,在袭击方式上迥然不同于“伊斯兰国”等恐怖组织的常见手法。而且枪手
8月10日,美國总统特朗普通过社交媒体推特发文说,鉴于土耳其货币里拉对美元汇率快速走低,他已下令将土耳其钢铝产品进口关税提高一倍。美国财政部此前宣布,因美籍牧师布伦森至今仍被土耳其监禁,美方决定制裁与此案相关的土耳其司法部长和内政部长。就在10日当天,土耳其里拉暴跌了17%。对于美国的制裁,土耳其立即予以回击。埃尔多安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威胁断绝与美国的伙伴关系。8月13日,埃尔多安在安卡拉发
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近日举办的2019年文化与自然遗产日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副司长周志华说,我国自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已成为全球世界遗产数量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数量均位列世界第一。当前我国拥有自然遗产13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四项。  周志华介绍说,33年来,我国的世界遗产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世界遗产申报、保护、利用和管理等
6月18日晚,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出席群众集会时正式宣布,参加2020年总统大选。这一次,他提出了“让美国保持伟大”的竞选口号,“我可以向你们保证,我永远、永远不会让你们失望。”那么,特朗普执政两年半以来究竟干得怎样,民意支持度有何变化,他能成功发挥“在任者优势”谋得连任吗?本期“封面话题”特邀几位专家举行圆桌讨论和专门撰文,做出初步分析和判断。  ——編者手记
7月1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会见了来访的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率领的台湾代表团,并就两岸关系发展发表了重要讲话。作为十九大后大陆领导人首场重要对台活动,此次“习连会”受到外界的高度关注。  “老朋友”连战先生再次来访    连战访问大陆,人们印象最深的是2005年的“胡连会”。2005年4月,时任国民党主席连战突破陈水扁当局的阻拦,毅然带领国民党代表团访问大陆,实现国共两党60多年来的历史性
4月4日,叙利亚西北部伊德利卜省发生疑似使用化学武器事件,目前已造成至少100人死亡、约400人受伤。该事件引发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叙利亚人权观察组织”称,此次袭击是叙利亚政府军或俄罗斯的战机投掷毒气弹所为。但叙利亚军方否认使用化学武器。4月6日晚,美国以叙利亚政府军发动化武袭击为由,向叙利亚一军用机场发射了59枚战斧导弹。4月12日,联合国安理会就美英法等国提交的一份有关谴责在叙利亚境内使用
美国国内政治生态的深刻演变和中美关系的重大变化,构成当前国际变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美战略竞争成为国际变局的重要风向标。特朗普政府决定历史性地调整对华政策,前所未有地开启了对华竞争与排挤的进程,这是对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背离,反映出美国战略界的对华敌性判断趋向强化。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具有前所未有的全面性、深刻性和复杂性,短期内不可能得出明确结论,对此必须有充分的认识,甚至需要做好过十年甚至更长
2019年10月31日,第六届“北阁对话”公开论坛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举行。  2019年10月29日至31日,北京大学“北阁对话”第六届年会在未名湖畔召开。  自2014年起,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每年举行一次“北阁对话”。这是北京大学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指示的举措之一。研究院致力于将“北阁对话”打造成一个高端平台,促进国内外国际战略界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深入探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