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活滋养语文课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te514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陶行知在给“生活教育”下定义时,始终将“用生活来教育”作为最重要的内涵之一,承认生活的教育作用,相信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语文教师应当从孩子们的生活中汲取”养分”,让生活进入语文课堂,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缩短生本距离,落实语文实践,打造更加生动、高效的课堂,激励孩子们用语文,爱语文。
  关键词: 生活教育 语文课堂 生动高效
  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通过生活进行。语文老师应把语文课堂同孩子们的生活结合起来,不仅让语文课堂生动、高效,更让语文指导孩子们更好地生活,处处有语文,处处用语文,促使孩子们真正爱上语文。
  一、善用生活素材,激发学习兴趣
  1.化抽象为具体。
  学生需要调动知识储备去迁移、发散,可他们的生活见识是有限的,对于一些抽象的,平时并不常见的事物,学生很难调动已有的体验进行思考。这个时候,语文老师就要给予孩子直接的指导,让孩子体会到文字语言的精妙。
  首先,教师可以采用直接的语言描述,帮助学生理解。比如,在辨析一些词语的时候,“宽敞”、“宽阔”、“宽广”,教师可以联系生活中的事物,类似教室这样的空间,是“宽敞的教室”、“宽敞的卧室”。强调面积大,又有些轻微区别,“宽广”应用的面积是大于“宽阔”的,因此是“宽阔的街道”、“宽广的原野”。其次,教师可以使用直观的图片、视频,甚至走出教室,把“抽象”变为“具体”,加深印象。《大禹治水》一课,可以播放洪水来袭的视频,用画面、声音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洪水的危害,以体会大禹治水的决心之坚定。
  2.化特殊为一般。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含义”。语文课堂上,如果能给学生呈现贴近生活的“一般”,就会加深学生对“特殊”的理解。比如,教学《东方之珠》一课,“沐浴着轻柔的海风”,“沐浴”是洗澡,你洗澡时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那风吹在身上如何会像洗澡呢?作者这样说是为了表达什么呢?接下来让学生也想一想类似的感觉,旅游时,操场玩耍时,散步时等,引导学生说出“沐浴着春风”、“沐浴着阳光”等。
  二、调动生活体验,缩短生本距离
  用生活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既促进学生的读、说和写,又让语文回归学生的生活中。
  1.寻找共鸣,加深理解。
  新课标提出,学生应能够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可是在课堂中,学生的“感触”往往不深。语文教师不妨把角度转到“相似的生活体验”上。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与亲人分别的思念之苦,怎样让孩子理解诗人王维此时此刻的心情呢?让学生说一说:“你有没有和爸爸妈妈分离过?分离了几天你就开始想他们了?”教师由此引导学生捕捉这种“相似的生活体验”。
  2.回归生活,促进迁移。
  语文教师应注重培养孩子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孩子调动语文知识,启发孩子思考如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自己临时有事要出门,为了不让父母担心,让孩子利用留言条解决问题;为了过有意义的寒假,可以利用课上的交流,孩子自己动手,制订合理的计划,对寒假生活起指导作用。这些难道不是语文对提高孩子能力的帮助吗?
  三、创设生活情境,立足语文实践
  教师应打造生活化的课堂,让孩子在这样的课堂中更灵活,更大胆,更愿意动起来。
  1.丰富课堂活动,让学生多动嘴。
  语文课可以结合单元主题,开展故事比赛,作为知识的拓展。要让学生学习得体地与售货员沟通,不妨在课上设立“小超市”,让学生演一演,说一说,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更学会生活技能。写景,那就带孩子走出课堂,边看边说校园美丽的景色。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不会觉得这是枯燥的语文,而是有趣的生活。
  2.拓展课堂所得,让孩子多动手。
  既要将生活引入语文课堂,更要让语文回归学生的生活,落实在学生的行动中。口语交际《帮他出主意》,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请学生一同帮助想想解决方法,并写下来,形成“智慧锦囊”。语文教师要将课堂同学生的课余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朋友、家长一同参与,让“生活化”的课堂内容更加丰富。
  四、适合孩子的生活“养分”从哪里来
  1.来自校园。
  朗诵比赛,演讲比赛,都是孩子提高能力的好机会。课上让学生与同学躲合作,“说一说”,“演一演”,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观察一种植物,就可以带学生走出教室,观察一草一木,让学生学身边的语文。
  2.来自社会。
  教师可以利用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上自己找路线,自己动手绘制路线图,清晰地表达如何从自己家到学校来。在学习《泉城》、《九寨沟》时,可以让学生提前从网络、旅游杂志上了解它们,结合课文内容动手制作“旅游小攻略”,讲解给同学、老师、父母听。以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来自家庭。
  家庭生活与语文关系密切。如果要写好自己的父母,就要鼓励孩子留心观察,鼓励在文中写生活细节,让作文充滿活力;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时”》时,我与家长沟通,希望家长与孩子合作制定“家规卡片”,就某方面缺点进行改正。这些实践活动锻炼了孩子的能力,将引导孩子逐步走向积极、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
  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在一般的生活里,指出教育的特殊意义,发挥出教育的特殊力量。同时,要在特殊的教育里,找出一般的生活联系,展开对一般生活的普遍而深刻的影响。把教育推广到生活所包括的领域,使生活提高到教育所瞄准的水平。”语文教师就应该通过语文教学让孩子更好地生活,在语文实践中让孩子爱上语文。
其他文献
摘 要: 根据目前的相关统计报道,现阶段我国的高中生群体中大部分学生对阅读没有特别浓厚的兴趣,其阅读能力、水平参差不齐,这种情况的发生归根结底是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不够显著。本文指出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对提高高中生语文阅读能力和对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有效性 阅读教学  随着高中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随之提高,需要更注重学
目的:观察芒果苷(mangiferin,MF)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大鼠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防治作用,并以乙二醛酶1(glyoxalase1,Glo-1)为切入点探讨其作用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关注远高于以往。中小学语文作为教育的基本课程,更是受到人们的关注。对于现代中小学学生来说,知识的获得不再像传统的教学模式那样只能是言语上的教学,教师的非言语行为会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语文课堂 非言语交流 运用方法  新课标改革要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这与以往教师作为教学主体的模式有所不同,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对
摘 要: 感悟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活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是一种语文综合能力,是衡量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准。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关键词: 阅读教学 背景拓展 比较剖析 课文延伸 感悟能力
摘 要: 阅读作为语文学习和奠基人生最重要的手段一直备受关注,但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弱,要把阅读活动落到实处,必须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提高阅读地位,丰富阅读载体,做好阅读展示。  关键词: 阅读欲望 阅读氛围 阅读地位 阅读载体 阅读展示  阅读作为语文学习和奠基人生最重要的手段一直备受关注,朱永新教授说:“一所学校无论如何重视阅读都不为过。”但是对于注意力集中时间非常短的小学生来
摘 要: 在当前的教学改革背景下,加强对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优化比较重要,以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实际教学发展要求,通过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实际教学效率就能得到有效提高。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应用的作用及特征体现加以阐述,并就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原则和应用策略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合作学习 应用原则 应用策略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
摘 要: 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有积极的作用,在当前的教学改革背景下,以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有效适应当前教学发展需求,加强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比较重要。本文主要就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和优化策略应用的价值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探究了初中语文教学优化策略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教学现状 优化策略  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初中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成为重要课题。学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