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着“包袱”去扶贫
1969年出生的申慧民是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贵州分公司的一名专业干部,2016年起担任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永和村同步小康工作组组长和第一书记。
永和村地处贵州省最著名的黄果树瀑布和龙宫两个5A级景区之间,离镇宁县城也不远,但它的基础条件薄弱,由于长期封闭,生产、生活条件都相当恶劣,是省级一类贫困村,全村1576人,其中布依族和苗族村民占了63.3%。
2016年,申慧民的父母——两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得知儿子要去永和村扶贫,虽然支持,但对这个从未离开过贵阳的“孩子”依然有些放心不下。
申慧民的父亲是贵州省文化厅的退休干部,母亲是贵阳一家中药厂的退休职工。申慧民出发的头一天,父亲对申慧民说:“我们跟你一起去!去了兴许还能帮你点忙!”父亲这么一说,申慧民愣了,他试图阻止,却拗不过父母的坚持,于是,只好背着两个“包袱”上路了。
从省里下基层扶贫的干部,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吃住问题,特别是吃的,因为午餐还可以和村乡扶贫干部一块凑合吃个饭,可到了晚上,村乡干部都回家了。申慧民的父母仿佛早有预见,和儿子一起扶贫,让申慧民吃上了热饭热菜。
老人在病中念念不忘“花果山”,他跟申慧民说,“你一定要带着村民把荒山开垦出来……”
申慧民笑着说:“老爹老妈,我现在倒成了你们的包袱了!”
申慧民的母亲说:“我们来,不光是为你做饭的,你爸爸是搞群众文化的,我懂点医懂点药,以后还说不定能给村里做点啥子事呢……”
还真是这样!申慧民经过走村串户访贫问苦,发现村里有一个很大问题就是村里的孩子弃学、厌学严重,尤其是外出打工的青壮年走了后,留守儿童由留守老人带养,孩子们更加不愿意上学。
申慧民遂通过自己的“娘家”贵州信达公司募资了10万元,对每个贫困户义务教育阶段在读的孩子每人每年捐助2000元,分四年总共捐助了55人次。申慧民本人和父母分别也个人捐资,四年当中陆续捐助了几万元。

申慧民的父亲又跟儿子提议,在村里建一个书屋,给孩子们和村民营造点读书的氛围。因为是申慧民父子自掏腰包,书屋的名字叫“济慧书屋”,意取济世修身,慧智敬人,取这个名字,还因为申父的名字有个“济”字,申慧民的名字里有个“慧”字。父子俩随后向贵阳的朋友、老同事们“化缘”,往村里捐赠了价值十多万元的图书,市县图书馆得知,相继也捐赠了不少图书。从此,书屋成了村里的“文化阁”,去文化阁的大人孩子慢慢在增多。
申慧民的父亲为村里做了事,母亲也没闲着。“黔地无闲草”,申慧民的母亲拉着老伴在永和村山上采药,走访当地的民间医生,将草药和偏方结合起来,为村民普及医药卫生常识。
申慧民也经常陪着父母上山采药,申慧民的父亲看到村里的200多亩“放牛坡”荒着可惜,就跟儿子商量,可以把这个荒坡利用起来,建成“花果山”,村里有了集体经济,办事才有财力,有财力就可以为村民办好多事情!
申慧民正好也有这个想法:在荒山上种植果树和观赏植物,建设融合果林和森林公园的农旅一体化项目。
正在一家人全力以赴为“花果山”而忙碌时,不幸突然降临!
2018年3月,申慧民的父亲查出癌症晚期,9个月后去世。老人在病中念念不忘“花果山”,他跟申慧民说,“你一定要带着村民把荒山开垦出来……”
至亲的离去,让申慧民痛彻心扉,至亲的叮嘱,让申慧民下定决心。
2019年初,投资200多万元的“花果山”终于初具规模:山顶是山体公园,有步道、凉亭、樱桃小木屋。步道通向茶山,山体中间是露营基地。山上种满了6000多株树苗,有以樱桃为主的果树,还有楠木、珙桐、红豆杉等贵州珍稀树种。日常经营管理由合作社负责,优先让贫困戶参加劳动,目前累计发放贫困户劳务费5万多元。今年夏天,来自北京、南京、深圳等地的游客纷纷来此度假,项目取得了初步成功。“父亲的遗愿正在一点点实现。”申慧民动情地说。
镇宁樱桃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永和村位于核心产区,樱桃肉多汁甜,但长期缺乏规模,脱贫带动力不足。2018年,在申慧民的推动下,成立了村樱桃集体合作社,由村支书兼任合作社的理事长,合作社按照贵州省委提出的农业产业革命“八要素”的原则,从技术服务、产销对接、深加工等方面积极努力,极大提高了樱桃的附加值,也让农民收益倍增。
樱桃成熟挂果到采摘,只有几天的保鲜期。如果采摘、销售鲜果不及时,就会造成巨大损失。申慧民的母亲一琢磨,提出可以搞搞樱桃深加工,做樱桃酒、樱桃酱。申慧民听闻大喜,说樱桃深加工有资金风险,这个风险我们自家承担,为此,母子从积蓄中拿出了几万元投入。
2019年,永和村出产的樱桃酒注册了商标,在市场上备受欢迎,樱桃酱也出产了,没有添加剂的果酱特受城里孩子青睐。
如果说申慧民的父母是主动纠缠儿子要参与扶贫的,那么申慧民的妹妹妹夫却是被申慧民“裹挟”卷进扶贫工作的。
永和村开荒种树,要林科专家技术支持。申慧民的妹妹是贵州省林科院的高级工程师,申慧民一点也不客气,要他妹妹免费为村里植树造果林做规划——钱是没得给的哦!妹妹说,“老兄开了口,我岂敢不从?”申慧民的妹妹不但自己出力,还动员了林科院捐助了一批科研用苗,如楠木、珙桐、日照花、红豆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