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强震频发,可有联动效应?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qjw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全球联动”被认为是过虑,但许多专家担心,在相同或相邻地域连续发生“相互关联”强震的担忧,很可能不是多余的。“南海海槽地带”或许近期会有发生强震的较大隐患。
  4月16日南美国家厄瓜多尔发生7.8级地震,一周内死亡人数已升至646人。而这不过是近期地球上一系列地震中震级最强、伤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全球7级以上地震年均近20次,月均也就1.6次,但今年4月一周内就有4次(4·10阿富汗、4·13缅甸、4·16日本九州、4·16厄瓜多尔),从概率上说也是偏高的。
  至于地震的“联动效应”,地球物理学界研究发现,强震(6级以上算强震)会导致中等地震的发生次数上升,但这些中震仅限于强震震中周边960公里范围内。相同或相邻地域短期内接连发生两起强震并不罕见,4月的日本九州和瓦努阿图就是这样,但这究竟是“联动效应”所致还是源于同一地质构造的两个独立的地震,还不好论定。

厄瓜多尔遭重创


  厄瓜多尔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境内多火山,地震和火山灾害频发。4月16日地震的震中,位于该国沿海一处人烟稀少的陆地,震源距地面19.2公里,造成该国自1979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地震灾害。
  4月23日,厄瓜多尔官方宣布至少死亡646人,失踪130人,另有超过1.2万人受伤,近万栋建筑被毁,2.6万人无家可归。搜救人员已从废墟中救出113名幸存者。总统科雷亚表示,由于清理瓦砾和废墟进展缓慢,加上余震频繁(700多次余震,约1/10有明显震感),死亡人数可能还会进一步上升。
  厄瓜多尔的经济近年来严重依靠石油出口,自去年起全球油价暴跌,导致该国经济严重受挫,IMF日前将该国本年度经济增速预测值下调到0,尚不清楚此次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是否会令该国经济雪上加霜。
  一些分析家认为,由于震中并非该国经济发达、人烟稠密的地区,直接损失可能会小一些,但灾后重建和灾民安置等工作还是会给政府带来沉重压力。科雷亚总统表示,仅灾后重建就将耗资数十亿美元之巨,这让他和政府“十分担忧”。
  幸运的是,该国经济命脉—位于埃斯梅拉达斯的炼油厂安然无恙,不过为防万一还是暂时停产。由于港口、道路受损或堵塞,香蕉、花卉、可可豆、鱼类等的出口,近期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外电评论认为,厄瓜多尔政府此次救灾应急反应效率尚可,总统科雷亚闻讯后立即结束在意大利的访问回国,而副总统格拉斯则在灾后仅几小时就赶到灾区指挥。
  尽管如此,灾区状况仍然令人担忧:短短48小时内发生了多达230次以上的余震,劫后余生的灾民在满目疮痍的街道上徘徊,提心吊胆地望着街边摇摇欲坠的幸存建筑。灾区的一座监狱约130名囚犯趁乱在4月17日晚逃走,令灾区恐慌气氛加剧。尽管政府宣布紧急出动包括军警在内超过1.35万名救灾人员赶赴灾区,并激活了约6亿美元的应急贷款基金,国际社会也紧急援助,但灾区仍在抱怨各种应急物资的匮乏和电力供应的中断。
  据厄瓜多尔政府4月20日的初步估计,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亿美元,约占GDP的3%。联合国认为厄瓜多尔灾区有72万人以上需要帮助,其中35万人在未来3个月内需要特别紧急援助,并因此呼吁全球为此筹款7270万美元。世界银行4月22日宣布向厄瓜多尔提供1.5亿美元紧急贷款,以帮助解决灾区医疗设施和急救设备匮乏的困难。
  科雷亚政府也宣布了一系列紧急措施,包括增加“特别税”以资助灾区重建等,不过批评者认为,此举不啻为让厄瓜多尔“再遭遇一次地震”。

“震动”的一周


  让国际社会紧锁眉头的,是厄瓜多尔大地震仅是近期全球一系列强震的最新一起。
  4月10日,阿富汗兴都库什地区发生7.1级地震,巴基斯坦首都等地经历长达一分钟的明显震感。我国新疆南部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及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有强烈震感。
  4月13日,缅甸实皆省格雷地区发生7.2级地震。缅甸、印度、孟加拉国和中国西藏南部居民有明显震感。印度曼尼普尔邦有至少30人受伤,阿萨姆邦则有2人死亡,逾70人受伤。地震发生时,英国威廉王子夫妇正在阿萨姆邦一处国家公园内,安然无恙。孟加拉国首都达卡震感明显,手机信号一度受到影响,市民纷纷逃至室外,吉大港也有强烈震感。
  4月14日,日本九州岛熊本县发生6.5级地震,两天后又在原地发生7.3级地震。两次地震导致至少48人死亡,1272人受伤,约9万当地居民被疏散,45万户家庭供电中断,进出熊本机场的航班和九州地区的新干线服务都被迫中断。4月23日,在免去内阁府副大臣松本文明(此君在抗震救灾的相关会议中,提出“要吃饭团”的要求,引发争议)赈灾前线总指挥的职务后,安倍首相乘坐自卫队的直升机来到灾区视察。由于首次视察比首次地震晚了近10天,安倍也受到一些日媒批评,但他以怕来早了“添乱”辩解。
  4月15日,南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奥利港西北88公里洋面以下发生6.4级地震,这是该国近半个月一系列地震中最新的一起。而最强烈的一起发生在4月3日,震级达7.2级,地震引发了海啸,并在当地居民中引起恐慌。人们担心,一连串的地震可能导致这个火山岛组成的国家因火山爆发或海啸而遭受灭顶之灾。所幸地震均发生在海中,目前尚未发现人员伤亡。

“全球联动”仅是假设


  短短一周里,环太平洋、环印度洋的地域、海域竟发生了如此之多的强震,这让人不免疑惑,地球是否又被调到“振动模式”,是否存在某种地震的“全球联动”。
  巴黎地球物理研究所(IPGP)的地球物理学家阿拉尔(Patrick Allard)认为,不能说近期的这些地震之间一点关系也没有,毕竟近期的强震大多分布在环太平洋、环印度洋这个所谓“火环”的周边地带,这里是地球上强烈地震和火山爆发最频繁的地带,尤其是环太平洋地带,可以说集中了全球80%以上的强震和火山爆发。但具体到伤亡最大、破坏力最强的厄瓜多尔和日本九州地震,彼此间恐怕就不存在太直接的联动关系,毕竟两地相距近1.5万公里。   IPGP另一位地球物理学家贝尔纳尔(Pascal Bernard)指出,这几次地震的确有共同的特点,即都发生在板块与板块交接的地带,即传统上的地震多发地带。但不同地点发生的地震是由不同的板块碰撞所引起,如日本熊本地震是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间相互碰撞,而厄瓜多尔地震则是所谓“帕斯卡板块”和太平洋板块间的碰撞,“太平洋西北部发生的板块间碰撞,是不太可能影响到太平洋东南部的,因此西太平洋和东太平洋接连发生的地震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
  加拿大广播公司也援引地震学家瓦格斯塔菲(Johanna Wagstaffe)的说法,认为这种对“全球联动”的担心可能是杞人忧天。她承认的确存在“地震带”之说,但上述几个已发生地震的地点相距十分遥远,很难说彼此间存在直接联系。以最严重的日本和厄瓜多尔地震为例,两地震中相距超过1.5万公里,且日本地震属于“断层型地震”,而厄瓜多尔地震属于“俯冲型地震”,成因迥异,尽管同在一个地震带上,却不能说是相互联动的作用所致。
  美联社也引述美国地质勘探局地震学家霍夫(Susan Hough)的话称,“似乎很难证明太平洋-印度洋沿岸一系列地震间存在直接关联”,但她也承认,这一地震带上短时间内发生如此频繁的较强地震的确令人瞩目,“或许以我们目前的认知程度,还很难了解更多的个中缘由”。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任潘怀文表示,自1900年以来,全球8天之内发生4次7级以上地震的情况曾出现过37次,只有3次在这种状况出现后的3个月内中国大陆发生了7级以上地震。“这就表明,全球7级以上地震的密集活动,和中国大陆发生7级以上地震之间关联程度不大,发生率不到1/10。”不过,自2004年以来,全球进入一个8级以上巨大地震相对活跃的时段;在地壳运动格局中,中国大陆主要受到印度板块向北、太平洋板块向西的推挤,而近期这两个方向的推挤有增强的趋势。

“空窗期”后或迎强震


  2011年日本东北部9.0级强震后,美国地质勘探局在加州门洛帕克分支机构的汤姆·帕森斯密切观察了全球地震的情况,没有发现这场强震引发另外一场强震的迹象。虽然欧亚地震带上的缅甸不久便发生了7.2级强震,但这被认为是一种巧合。
  不过,多位地震学家都指出,太平洋东岸、即整个美洲西海岸都位于地震带上,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较长时间“地震空窗期”,这意味着能量的集聚,也意味着未来发生地震的概率大幅度增加。此次发生地震的厄瓜多尔灾区,就是处于地壳最活跃的纳斯卡板块-南美板块接缝附近。在这里,纳斯卡板块每年以61毫米的速度俯冲到南美板块之下,而当地又已经历了十多年的“空窗期”,结果不震则已,一震就是强震。
  尽管“全球联动”被认为是过虑,但许多专家担心,在相同或相邻地域连续发生“相互关联”强震的担忧,很可能不是多余的。
  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专家佐藤浩就认为,熊本县此次的地震,性质类似于“双主震”,这可能表明当地积蓄的震能尚未完全释放,近期可能还会出现较强地震。而京都大学地质专家冈田光正也认为,熊本地震会导致原本就不稳定的当地及周边板块结合部更加不稳定,从而增大周边近期发生连带强震的概率。
  一些专家认为,“南海海槽地带”(自阿留申群岛沿日本东海岸直到菲律宾一带的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结合部)出现“局部联动”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如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著名地质学家古村孝治就认为,“南海海槽地带”(实际指日本本土以外的“南海海槽地带”)已有近70年未发生过强烈地震,“或许近期会有发生强震的较大隐患”;相反,在他看来由于能量释放较充分,近期在九州岛一带再发生大地震的概率“反倒不那么大了”。
  至少以目前的科学水平,强烈地震尚属人类无法消灭、甚至无法准确预报的自然灾害。对于可能来袭的地震,我们目前所能做的,恐怕也只是通过有针对性的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和应急救助、自救知识的普及,来尽可能增大抗震系数,减少一旦地震来袭所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毕竟,正如许多专家所指出的,有没有充分的抗震准备,后果是截然不同的。“杀死人的不是地震本身,而是糟糕的建筑。”
其他文献
2017年4月10日,在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背景下,居民在木制门柱附近踢足球  当今世界,与中国关系密切的有谁?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提到“巴铁”—巴基斯坦。它拥有2亿多人口、80万平方公里土地,既是中国的友好邻邦,又是中国在全球唯一的“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  近几年,中巴友谊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不断加深。2013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访巴时正式提出“中巴经济走廊”远景规划。中国承诺,将在巴投资46
特朗普身后三位男性,左起分别为副总统彭斯、商务部长罗斯、国家贸易委员会主任纳瓦罗  阿根廷时间12月1日的G20中美领导人晚宴上,特朗普经济班底的主要负责人除了年迈的商务部长罗斯之外都出席了,包括财长姆努钦、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国家贸易委员会主任纳瓦罗、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库德洛。  人员流动性大,是特朗普政府的一个突出现象。就任总统不到两年,他的政府部门,很多岗位都经历了人员轮替。但另一个不容忽
随着英国脱欧谈判进入最后阶段,最有可能的结果是双方陷入僵局。欧盟往往会拖到最后一刻才能达成交易,但英国议会可能会拒绝特雷莎·梅首相千方百计与欧盟领导人谈判所达成的任何安排。  挪威式的“软脫欧”能使英国留在欧盟的贸易架构之内,因此可能遭到梅所在保守党内欧洲怀疑论者的否决。而“硬脱欧”需要对爱尔兰共和国进行边境控制,因此决不会被爱尔兰政府和欧盟接受。此外,一项将北爱尔兰以外的英国领土脱离欧盟统一市场
李少威副主编  《复仇者联盟》里的超级英雄雷神索尔,有一把专属的锤子,除了他谁也拿不动,更遑论抡起来打人了。  类似的武器专属于一个人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亚瑟王和“伊克卡利布尔”神剑,孙悟空和金箍棒。这种迷人的角色设计,包含着对权力这个词的深刻理解。它解释说:权力的合法性来自某种神圣的力量,而其存在方式则是绝对垄断的。  亚瑟王神剑还有一个“补充条款”,剑鞘不能丢失,确保这一点亚瑟王就永不流血。因
在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从来不缺了解中国的人。他们懂得汉语,来过中国,了解中国,并通过工作途径去传播自身对中国的理解。  这样的人在日本被称为“知华派”。他们有的是外务省、经济产业省等政府部门及下属研究机构的涉华人员,有的是大学和民间企业从事中国问题研究的人员,还有的是活跃在日本媒体上熟悉中国事务的记者和撰稿人。  “知华派”多为社会精英,名校、政经法专业、中国通,是他们普遍的标签。有声望的“知华派
同质化问题已经成为每一座高速发展的城市无法避而不谈的话题。城市与城市的较量中,除了经济实力以外,文化底蕴和人文特色往往决定着一座城市对发展所需的资金与人才的吸引力,决定着其他方面的竞争力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  广州提出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时,就颇具战略眼光地提出了“立足广州自然人文条件,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定位。在广州市委宣传部、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大学与城市—广州地区高校校长访
四年一度的世界杯,既是足球世界的盛大节日,也是令无数民众和商家狂欢的盛宴。观察世界杯,不同人自然有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对足球强国而言,足球是他们的信仰,也是罕见的可以增强民众凝聚力的绝佳机会。在绿茵场上拼抢的健儿们,在世界目光聚焦下的球星们,都会让他们振奋而欢腾。  对传统强队而言,夺冠是他们最大的心愿。尽管意大利对、荷兰队无缘决赛圈,但这更像是一次短暂的休息,等待他们的是未来的重新崛起。而巴西队、
6月份,北京高考“文科状元”熊轩昂的一段话,在舆论场上引发了一阵“寒门难出贵子”的感慨。  面对镜头,这个少年说:“高考是阶层性的考试,农村地区越来越难考出来。我是中产家庭的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这种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决定了我在学习时能走很多捷径。现在很多状元都是家里厉害又有能力的人,所以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但没有知识一定改变不了命运。”  小熊同学并没有揭示什么新鲜的道理,他所说的已经是
我对说唱、电竞之类青年“亚文化”只有极为模糊的印象,大概知道有一帮人在离我似乎有点心理距离的另一个社会空间里玩这些。但直到它们从“边缘”一跃成为一种现象级的娱乐文化活动或事件,被推上社会舞台的焦点,我才看清楚—哦,玩这些的人还挺多的哈。  街舞倒是一直欣赏,“灌篮”节目看过。而《中国新说唱》的前身《中国有嘻哈》,在2017年因为“皮几万”的那些事情,有不太深刻的印象。不过我记得其中的一个导师好像叫
今年高考已过,伴随着高校录取工作,“寒门再难出贵子”话题又被提及。而一些人更将这种讨论引向深入,认为是阶层的固化影响到了教育的质量,因为,作为阶层流动最大通道的高考制度,很难再像以前一样,能为寒门子弟提供向上流动的通途。  我在此想提出的是,倘若寒门真的再难出贵子,那么今后的教育趋势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首先援引一组数据。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参加高考人数570万,录取人数27万,录取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