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指出,当前很多大学英语教师还是处于四六级考试的包围圈,采用了一种应试教育的模式,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这种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可以通过提供教师教学和学术能力,构建和谐的师资团队,培养教师信息化能力来塑造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职业能力;塑造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2007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作为高等学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四年以来,随着《课程要求》的逐步实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制度改革的启动,各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改革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大学英语教学通过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的调整和改革,逐步建立适应时代需要的个性化、多样化、立体化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教学的深刻变革给传统的教学模式及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教师由传统教学中知识的灌输者转变成为英语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学改革的研究者。
一、当前大学英语教师现状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决定者和主导者,是课堂上的信息源。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客体,是被动的信息的接受者,对英语语言的掌握只是被动麻木地死记硬背,缺乏主动地参与和求知的兴趣,缺乏对英语语言的灵活运用能力,缺乏面对不同观点的批判和争论。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英语语言的实践机会很少。而且,在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压力下,教师不得不更多地注重应试教育和训练,学生则更注重大学英语四、六级的听力、词汇和结构、阅读和写作各方面的英语应试能力的学习。教师和学生对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以及与当今时事问题密切相关的话题和讨论根本无暇顾及。教师和学生都忽视了口语能力和听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口语不受重视,大部分学生学的是“哑巴英语”。由于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因其课内、课外语言环境不理想,同时又受到课堂教学的时间和任务的制约,学生英语的语用能力的教学处于次要地位。适合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到目前还不是非常系统和完善。
二、新时代下大学英语教师转变的必要性
面对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的学生群体,作为语言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已成为当前教育信息化改革成败的关键。许多研究表明:具备良好信息素养的英语教师能有效地将ICT与英语教学结合,创造真实自然的语言学习环境,促进语言的输入(input)和输出(output),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使自身能力得到提升。信息素养被认为是21世纪重要的能力(critical literacy for the 21 century)(Bruce 2008:7)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前提。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实现教育兴国的国策,增强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2002年以来,教育部分别启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项目”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扩展项目”,旨在整合优质教学资源,鼓励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这两个教学改革项目明确提出了“立体化”、“分级化”、“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改革思路。因此,无论是从教学改革发展和英语教学质量提升的角度,还是从教师自身发展需要的角度,信息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
三、新时代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能力塑造
1.提高教师教学及学术能力
克拉申指出,语言习得应有两种输入,即“粗调输入”和“精调输入”,前者是指没有任何语言调整的语言输入,而后者指的是对语言进行调整后的输入材料。教学中,除了“精调输入”外,教师还应大量为学生提供“粗调输入”,从而保证语言“足够的输入量”。他的“i+1”模式认为,学习者的现有的语言学习能力为“i”,教师输入给学生的知识量要在此基础上“+1”,但这个“1”的量和难易程度要适中,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本身就要具备这个“+1”的学术水平。
2.建设和谐师资队伍
教师是高校教育的核心,一个和谐的教师团队,对学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大学建设中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所以,高校应该牢固树立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力求做到管理方面的规范化、科学化和人性化。了解教师的想法和要求,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一个和谐的师资队伍,更能凝聚教师的力量,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要为教师尽量营造一个宽松的软环境,使教师带着饱满的热情走进教室,这样也能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根据克拉申理论,一个“情感过滤低”的宽松愉悦的课堂环境才能使学生更加有效地吸收知识。
3.培养教师信息化能力
一个具备信息素养的人应该具备分辨、获取、评价、组织、整合和使用信息的能力。指出信息能力包括“信息工具的使用、识别和获取信息、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创造和传递信息的能力。”综上所述,大学英语教师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它可细分为以下五种类型的信息能力:获取、处理、整理、沟通和研究精神。
综上所述,当前很多大学英语教师还是处于四六级考试的包围圈,采用了一种应试教育的模式,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这种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可以通过提供教师教学和学术能力,构建和谐的师资团队,培养教师信息化能力来塑造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燕南、赵中建.大数据时代思维方式对教育的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13(21)
[2]喻长志.大数据时代教育的可能转向[J].江淮论坛.2013(04)
[3]肖巧慧.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困境与路径选择[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2(04)
[4]王守仁、王海啸.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J].中国外语,2011(05)
[5]陈振华.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2009(18)
[6]陈俊彦、李英、王京华.网络多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自我发展与科研意识[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03)
[7]郭丽君,吴庆华.教育信息化与教师角色的转换[J].教育评论,2001(02)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职业能力;塑造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2007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作为高等学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四年以来,随着《课程要求》的逐步实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制度改革的启动,各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改革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大学英语教学通过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的调整和改革,逐步建立适应时代需要的个性化、多样化、立体化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教学的深刻变革给传统的教学模式及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教师由传统教学中知识的灌输者转变成为英语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学改革的研究者。
一、当前大学英语教师现状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决定者和主导者,是课堂上的信息源。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客体,是被动的信息的接受者,对英语语言的掌握只是被动麻木地死记硬背,缺乏主动地参与和求知的兴趣,缺乏对英语语言的灵活运用能力,缺乏面对不同观点的批判和争论。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英语语言的实践机会很少。而且,在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压力下,教师不得不更多地注重应试教育和训练,学生则更注重大学英语四、六级的听力、词汇和结构、阅读和写作各方面的英语应试能力的学习。教师和学生对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以及与当今时事问题密切相关的话题和讨论根本无暇顾及。教师和学生都忽视了口语能力和听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口语不受重视,大部分学生学的是“哑巴英语”。由于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因其课内、课外语言环境不理想,同时又受到课堂教学的时间和任务的制约,学生英语的语用能力的教学处于次要地位。适合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到目前还不是非常系统和完善。
二、新时代下大学英语教师转变的必要性
面对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的学生群体,作为语言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已成为当前教育信息化改革成败的关键。许多研究表明:具备良好信息素养的英语教师能有效地将ICT与英语教学结合,创造真实自然的语言学习环境,促进语言的输入(input)和输出(output),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使自身能力得到提升。信息素养被认为是21世纪重要的能力(critical literacy for the 21 century)(Bruce 2008:7)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前提。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实现教育兴国的国策,增强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2002年以来,教育部分别启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项目”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扩展项目”,旨在整合优质教学资源,鼓励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这两个教学改革项目明确提出了“立体化”、“分级化”、“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改革思路。因此,无论是从教学改革发展和英语教学质量提升的角度,还是从教师自身发展需要的角度,信息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
三、新时代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能力塑造
1.提高教师教学及学术能力
克拉申指出,语言习得应有两种输入,即“粗调输入”和“精调输入”,前者是指没有任何语言调整的语言输入,而后者指的是对语言进行调整后的输入材料。教学中,除了“精调输入”外,教师还应大量为学生提供“粗调输入”,从而保证语言“足够的输入量”。他的“i+1”模式认为,学习者的现有的语言学习能力为“i”,教师输入给学生的知识量要在此基础上“+1”,但这个“1”的量和难易程度要适中,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本身就要具备这个“+1”的学术水平。
2.建设和谐师资队伍
教师是高校教育的核心,一个和谐的教师团队,对学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大学建设中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所以,高校应该牢固树立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力求做到管理方面的规范化、科学化和人性化。了解教师的想法和要求,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一个和谐的师资队伍,更能凝聚教师的力量,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要为教师尽量营造一个宽松的软环境,使教师带着饱满的热情走进教室,这样也能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根据克拉申理论,一个“情感过滤低”的宽松愉悦的课堂环境才能使学生更加有效地吸收知识。
3.培养教师信息化能力
一个具备信息素养的人应该具备分辨、获取、评价、组织、整合和使用信息的能力。指出信息能力包括“信息工具的使用、识别和获取信息、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创造和传递信息的能力。”综上所述,大学英语教师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它可细分为以下五种类型的信息能力:获取、处理、整理、沟通和研究精神。
综上所述,当前很多大学英语教师还是处于四六级考试的包围圈,采用了一种应试教育的模式,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这种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可以通过提供教师教学和学术能力,构建和谐的师资团队,培养教师信息化能力来塑造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燕南、赵中建.大数据时代思维方式对教育的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13(21)
[2]喻长志.大数据时代教育的可能转向[J].江淮论坛.2013(04)
[3]肖巧慧.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困境与路径选择[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2(04)
[4]王守仁、王海啸.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J].中国外语,2011(05)
[5]陈振华.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2009(18)
[6]陈俊彦、李英、王京华.网络多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自我发展与科研意识[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03)
[7]郭丽君,吴庆华.教育信息化与教师角色的转换[J].教育评论,2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