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正处在大变革、大发展时期,随着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世界经济大格局的变化,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步凸显,国际、国内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多,企业面临十分严峻的市场形势,只能通过改革创新、转型发展来获得发展的机遇。在新时期,各种利益冲突明显加剧,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随之凸现出来。因此做好企业的信访维稳工作尤为重要,下面结合工作特点,浅谈如何搞好企业的信访维稳工作。
一、充分认识企业信访维稳工作的重要性
(1)信访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和谐企业的一项重要渠道,是企业联系职工的桥梁和纽带,是反映职工群众意愿的一个晴雨表,同时也是广大职工群众寻求解决问题、表达自己意愿的重要平台以及防止矛盾激化的重要防线,对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聚人心、促进稳定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
(2)信访工作是企业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一个稳定器,为企业发展提供和谐稳定的经营环境,为发展提供环境支持,是检验企业各项工作和决策的一面镜子。实践证明,通过行之有效信访工作,收集社情民意,就能及时发现和纠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缺点和错误,从而检验企业各项措施是否有成效、是否得民心。
(3)信访工作是实施企业民主监督的手段之一,通过来信来访,可以经常保持同职工群众联系,倾听职工的意见和呼声,最大限度地发现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在维护企业形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建立企业信访维稳有效机制
(1)完善机制,强化学习、宣传,促进信访维稳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集团公司办公厅关于信访工作文件和有关信访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企业的总体部署和与时俱进、构建和谐的要求,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大《信访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引导职工群众树立依法有序上访的思想,结合企业实际,制定相关信访工作制度,明确接访人员职责、信访处理流程和考核机制,完善的信访机构和网络,严格落实信访工作制度。
(2)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做好信访摸查,建立信访信息员制度,注重信访信息的收集、分析,把信访工作想在前头,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充分发挥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作用,把信访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教育、引导企业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塑造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企业文化氛围,形成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长效机制。
(3)切实做好信访工作,为适应企业的改革发展不懈努力。一是及时关注和掌握企业改革、重大决策出台前后职工的思想动态和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二是在主动征集、扩大建议源、提高建议质量上下功夫,坚持以人为本,按照“三贴近”原则,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不断拓宽渠道,及时、准确地收集和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认真做好释疑解惑和鼓舞人心工作,稳定员工队伍,提高信访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三是依法依规查办调处信访事项,提高办理效率和质量。在信访案件的处理过程中,应讲究方式方法,确保过程合理合法,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四是推动建立预防和处理重信重访问题的长效机制。
三、健全企业信访维稳风险评估体系
(1)评估决策的合法性:决策机关是否享有相应的决策权并在权限范围内进行决策,决策内容和程序是否符合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是否需要征求职工代表的意见,是否结合企业的实际。
(2)评估决策的合理性:决策事项是否符合大多数群众的利益,是否兼顾职工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会不会给职工带来过重的经济负担,会不会对职工的生产生活造成过多不变,会不会引发不同单位、部门、职工之间的攀比。拟采取的措施和手段是否必要、适当,是否尽最大可能维护了所设计职工的合法权益。政策调整、利益调节的对象和范围界定是否准确。
(3)评估决策的可行性:决策事项是否与企业发展水平相适应,实施是否具备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相关配套措施是否经过科学严谨周密论证,出台时机和条件是否成熟。决策方案是否充分考虑职工的接受程度,是否超出大多数职工群众的承受能力,是否得到大多数职工群众的支持。
(4)评估决策的可控性:决策事项是否存在公共安全隐患,会不会引发群体性事件、集体上访,会不会引发企业负面舆论、恶意炒作以及其他影响企业稳定的问题。决策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是否可控,能否得到有效的防范和化解;是否制定了企业矛盾预防和化解措施以及相应的应急处理预案,宣传解释和舆论引导工作是否充分。
(5)评估决策的程序性:是否充分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是否进行了全面分析论证,是否确定了决策的风险等级(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是否提出了评估分析报告。
四、同时要强化政策引导和日常排查
一是强化法制宣传,利用简报、宣传栏、专网等方式宣传信访相关知识,并组织开展学习交流,使信访者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而维护信访秩序。
二是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班组,倾听一线职工的呼声,对倾向性、苗头性、全局性的矛盾纠纷,以及职工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做到及时掌握,提前介入。
三是实施重大信访信息报告制,各车间、分厂、班组的信访信息员定期向厂信访办公室报告情况,对重大苗头性信息及突发事件随时报告,由厂信访办公室协调处理,力争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班组。
四是定期分析、排查调处。各车间、分厂每半月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会,认真排查不稳定因素,做到早发现、早介入,共同分析研究解决。
五是不稳定因素分类登记。对排查出的不稳定因素,要分类登记,建立各种台帐,实行一周一通报,一月一清理,一季度一汇总,认真分析信访形势,积极调处各类信访事项,切实把职工信访问题落到实处。
六是从大处着眼,全局入手,综合治理,营造良好的软环境,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的产生。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通过改进工作方法,将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
只有充分认识到信访维稳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健全企业信访维稳组织机构,加大企业信访维稳风险评估体系和预警机制的建立,营造和谐氛围,才能有效减少和避免信访带来的冲击,实现企业快速发展。
一、充分认识企业信访维稳工作的重要性
(1)信访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和谐企业的一项重要渠道,是企业联系职工的桥梁和纽带,是反映职工群众意愿的一个晴雨表,同时也是广大职工群众寻求解决问题、表达自己意愿的重要平台以及防止矛盾激化的重要防线,对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聚人心、促进稳定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
(2)信访工作是企业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一个稳定器,为企业发展提供和谐稳定的经营环境,为发展提供环境支持,是检验企业各项工作和决策的一面镜子。实践证明,通过行之有效信访工作,收集社情民意,就能及时发现和纠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缺点和错误,从而检验企业各项措施是否有成效、是否得民心。
(3)信访工作是实施企业民主监督的手段之一,通过来信来访,可以经常保持同职工群众联系,倾听职工的意见和呼声,最大限度地发现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在维护企业形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建立企业信访维稳有效机制
(1)完善机制,强化学习、宣传,促进信访维稳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集团公司办公厅关于信访工作文件和有关信访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企业的总体部署和与时俱进、构建和谐的要求,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大《信访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引导职工群众树立依法有序上访的思想,结合企业实际,制定相关信访工作制度,明确接访人员职责、信访处理流程和考核机制,完善的信访机构和网络,严格落实信访工作制度。
(2)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做好信访摸查,建立信访信息员制度,注重信访信息的收集、分析,把信访工作想在前头,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充分发挥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作用,把信访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教育、引导企业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塑造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企业文化氛围,形成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长效机制。
(3)切实做好信访工作,为适应企业的改革发展不懈努力。一是及时关注和掌握企业改革、重大决策出台前后职工的思想动态和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二是在主动征集、扩大建议源、提高建议质量上下功夫,坚持以人为本,按照“三贴近”原则,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不断拓宽渠道,及时、准确地收集和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认真做好释疑解惑和鼓舞人心工作,稳定员工队伍,提高信访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三是依法依规查办调处信访事项,提高办理效率和质量。在信访案件的处理过程中,应讲究方式方法,确保过程合理合法,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四是推动建立预防和处理重信重访问题的长效机制。
三、健全企业信访维稳风险评估体系
(1)评估决策的合法性:决策机关是否享有相应的决策权并在权限范围内进行决策,决策内容和程序是否符合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是否需要征求职工代表的意见,是否结合企业的实际。
(2)评估决策的合理性:决策事项是否符合大多数群众的利益,是否兼顾职工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会不会给职工带来过重的经济负担,会不会对职工的生产生活造成过多不变,会不会引发不同单位、部门、职工之间的攀比。拟采取的措施和手段是否必要、适当,是否尽最大可能维护了所设计职工的合法权益。政策调整、利益调节的对象和范围界定是否准确。
(3)评估决策的可行性:决策事项是否与企业发展水平相适应,实施是否具备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相关配套措施是否经过科学严谨周密论证,出台时机和条件是否成熟。决策方案是否充分考虑职工的接受程度,是否超出大多数职工群众的承受能力,是否得到大多数职工群众的支持。
(4)评估决策的可控性:决策事项是否存在公共安全隐患,会不会引发群体性事件、集体上访,会不会引发企业负面舆论、恶意炒作以及其他影响企业稳定的问题。决策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是否可控,能否得到有效的防范和化解;是否制定了企业矛盾预防和化解措施以及相应的应急处理预案,宣传解释和舆论引导工作是否充分。
(5)评估决策的程序性:是否充分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是否进行了全面分析论证,是否确定了决策的风险等级(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是否提出了评估分析报告。
四、同时要强化政策引导和日常排查
一是强化法制宣传,利用简报、宣传栏、专网等方式宣传信访相关知识,并组织开展学习交流,使信访者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而维护信访秩序。
二是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班组,倾听一线职工的呼声,对倾向性、苗头性、全局性的矛盾纠纷,以及职工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做到及时掌握,提前介入。
三是实施重大信访信息报告制,各车间、分厂、班组的信访信息员定期向厂信访办公室报告情况,对重大苗头性信息及突发事件随时报告,由厂信访办公室协调处理,力争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班组。
四是定期分析、排查调处。各车间、分厂每半月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会,认真排查不稳定因素,做到早发现、早介入,共同分析研究解决。
五是不稳定因素分类登记。对排查出的不稳定因素,要分类登记,建立各种台帐,实行一周一通报,一月一清理,一季度一汇总,认真分析信访形势,积极调处各类信访事项,切实把职工信访问题落到实处。
六是从大处着眼,全局入手,综合治理,营造良好的软环境,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的产生。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通过改进工作方法,将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
只有充分认识到信访维稳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健全企业信访维稳组织机构,加大企业信访维稳风险评估体系和预警机制的建立,营造和谐氛围,才能有效减少和避免信访带来的冲击,实现企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