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个性飞扬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pxl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寓教于乐,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充分发挥主动意识的进取精神,在数学课堂中得以自主发展,创新学习。
  关键词: 小学数学有效情境 兴趣 思维 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有价值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恰当地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可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数学情境的创设,对我们的教学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创设“游戏”情境,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
  在教学“6、5、4、3、2加几”时,我创设了“小兔乖乖”的童话故事情境贯穿整堂课,学生在美妙的童话情境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我还创设了“小兔乖乖跳不跳”的游戏。学生兴趣高涨,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玩得高兴,学得主动。富有情趣的游戏活动,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而且化机械重复、枯燥乏味的数学为具有现实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把学生引进“乐学”的大门,打开一条“让学生主动走向知识”的快乐通道。
  二、创设“生活”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引导学生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与客观世界的联系,树立将数学应用于现实生活的意识。
  例如:《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比较枯燥的概念课,学生对抽象的东西往往不感兴趣。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增加一些有趣的情境,不仅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而且对学生概念的理解、消化有较大帮助。为此,我特意找了一些生活事例:你们用细绳量一量自己的拳头的周长与脚长,就会发现他们的长度之比大约是1比1。你们自己身上还有许多有趣的比:心肺体积的比大约也是1比1;身高与胸围长度的比大约是2比1;体重与血液重量的比大约是13比1……知道了这些有趣的比,在工作和生活中有很大用处:如果你当了公安人员,只要发现了坏人的脚印,你就能估计到坏人的身高;如果你想知道自己身上血液的重量,只要称一称自己的体重,就可以计算出来。这样的教学情境,使数学变得生动、有趣,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促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
  三、创设“问题”情境,拨动学生思维之弦
  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古今中外教育家无不注重启发性疑问的设计。教师要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使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并迅速进入角色而积极思考。
  例如:在教学成正反比例量的应用题教学时,我引入了关于金字塔高度计算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计算金字塔的方法。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产生了一定的探究欲望。再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想一想,说一说,试一试,获取更多的感知与体验,自主得出答案。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让学生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四、创设“活动”情境,培养学生操作的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可见,人的手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就要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以“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学《认识直角》一课时,在让学生感知直角都是一样大的这一教学环节时,我创设了情境:用一张圆形纸你能折出一个直角吗?想一想,怎样折?交流后发现用先对折再对折的方法能折出一个直角。我接着鼓励验证:展示学生折出的直角,怎样知道这个角是不是直角?并指导方法,此时我让学生不断旋转自己折出的直角,并用手比画出直角,让学生在脑中留下不同方向直角的形状。在这样的变式操作下,学生在一次次的活动中不仅掌握了量直角的方法,而且认识了不同角度的直角。
  有效的教学情境,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从中能有所感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升数学思考与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2]创设数学学习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 将英文报刊阅读引入英语课堂阅读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使其把握地道的英语表达法和文化常识,以读促写,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及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关键词: 英文报刊阅读 教材实践 写作模式    一、英文报刊辅助课堂阅读教学的优势  教育部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高中毕业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是:能理解阅读
摘 要: 严密的逻辑性是任何一门理科的共同特征,生物学科作为一门理科也不例外。在初中阶段的生物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进行总结知识,并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提高生物教学效果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本文作者以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为例在引导学生逻辑思考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关键词: 推理思考 初中生物教学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严密的逻辑性是任何一门理科的共同特征,生物学科作为理科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从2010年开始,我校大胆尝试“以学定教,教学合一”的“预习学案”引导下的课堂教学策略。“预习学案”实施后,要求我们用自己的智慧劳动转化为学生的高效学习。实施一年多来,我们语文教研组已逐步形成了“预习导学—课堂研讨—延伸拓展”的“预习学案”模式,在精心设计的学案的引领下,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
数学教育要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课堂教育就应提供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它既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又是改革的热门话题。如何让学生从“被动学—厌学”转化为“愿学—乐学—会学—创造性地学”,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境、激趣、入情  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他们学习的内驱力,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他们就会乐意学习,并表现出高度注意和
摘 要: 随着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本文主要介绍了我校面向工科学生开设的《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内容安排及特色、课程中企业战略管理模块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关键词: 《企业管理》课程 企业战略管理 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内容设计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
摘 要: 小学《科学》是一门理科综合课程,由原来的《自然》学科转变而来,科学课的教学应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索者、发现者,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 小学科学课 以人为本 科学探究 自主创新    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要上好科学课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课上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摘 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英语已经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交流工具,特别是口语会话显得更为重要。而“哑巴英语”却还在中学生中盛行,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已经势在必行,全体英语教师应不懈努力、不断探索,必须让“哑巴英语”成为历史。  关键词: 中学英语 “哑巴英语” 英语口语能力 提高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其教学有鲜明的个性,这不仅需要教师的精辟讲解,更要求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开口表
摘 要: 为有效提高学生的《微生物学》实验水平,培养具有实验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的人才,本文作者进行了微生物学开放性实验教学的实践和探索。  关键词: 《微生物学》 开放性实验教学 探究 实践    《微生物学》是生物科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等专业的基础必修课,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目前,微生物学实验内容多为对微生物学理论教学内容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较少。这样的情况不利
摘 要: 在中考中的热点试题、亮点试题中,经常遇到这样的一些推断分析题,即在熟悉的物质中给予陌生的情景,或者在陌生的物质(知识)中给予熟悉的情景,或者围绕某一物质,针对这种物质的不同属性进行揭示。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通过水的有关试题,介绍几种思维方法。  关键词: 化学中考推断分析题 上下联系法 层层剥笋法 图解分析法    化学推断分析题就是根据化学原理,通过框图的推理而得出正确结论的试题,这类题
自古以来,人们就追求美、崇尚美。在“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时代,人们就知道把石子或兽牙磨圆润了佩带来装饰自己。“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是人类自我意识进一步觉醒的表现,是人与一般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可以说美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之一。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对美的标准是有差异的。审美是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是极为复杂的心理结构。由于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人的美在社会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