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自主创新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QChr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科学》是一门理科综合课程,由原来的《自然》学科转变而来,科学课的教学应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索者、发现者,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 小学科学课 以人为本 科学探究 自主创新
  
  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要上好科学课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课上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教学思想主导教学活动,一切教学活动的归宿终将回到学生的身上。科学课的教学应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1.以人为本的教学活动本质的特点是淡化知识目标,突出发展目标。以往,我们制定上课的教学目标时,往往会搞“一刀切”,即规定几条必须学习的目标,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都学会、知道、了解,并且这也是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一条重要依据。而如今的科学课并不强调所有的学生必须知道某一概念,如:什么叫风向?什么叫风力?并没有要求学生一定得记住某一“经典的”科学结论。只要求所有的学生在这节科学课上能有所收获,能“经历一次典型意义的探究经历”(特级教师章鼎儿语),这就是人本主义思想的体现。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个性会得到充分的张扬,他们能够根据不同的操作,不同的知识水平各自发现,彼此的发现能互相补充、完善,实现课堂信息的共享,这就是以人为本教学思想的体现。
  2.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要求教师把课堂学习时间充分还给学生,变封闭式的教学为开放式。科学课的另一特点是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动手做。“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能会。既要动脑,又要动手,动手动脑,才能心灵手巧”.科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有意识地设置动手操作积极思考的情景,把课本中现成的结论变成学生探究的对象,使得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在课上,学生充分自主地玩、做、想、试,真正参与到问题的发生和解决之中。可以这样说,学生在课上的研究过程就是发现过程,这发现过程就是学生的主体在发展过程,在课上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现,都有所发展。
  3.和谐、热烈的课堂气氛是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的外在体现。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探究氛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课上教师要多用激励性的话语消融师生之间的距离感,对学生的回答和叙述及时表示肯定,使学生放心大胆地把自己看到的和感受到的都呈现在课堂上,这才是真实的科学课,才能有学生在课堂上发自肺腑的精彩发言。在课堂上我们要心中有人、目中有人,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心中想的应该是学生的发展状态,眼中观察的应该是学生的反应,自己所做的应该是怎样让学生的眼睛里显出那种出自内心的满足和微笑,而不是如何让学生记住自己设定的那几条知识目标。因此,我们在教学目标的定位、教材的处理方式、教学过程的运作等方面不能搞“齐步走”,要承认孩子的差异和区别,要多一些弹性、多一些灵动,使教学“放得下”、“收得拢”,从而拓宽教学进程的人本空间,达到教学活动开放搞活、学生素质发展提高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以实践为基础,凸显科学的魅力
  科学课上的教学内容有一个特点:实践性,具体表现在“做”上。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时,实际上就是在把自己的学习内容、生活内容和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体系有机地联系起来,就是在研究科学。学生为了达到某个目标,必须多作几次尝试。学生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实际上是在经历着这样一个过程: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动手实验—观察验证。在这种思维的指导下,学生的行为变得非常有意义,他们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亲自独立地研究。这样的实践活动就是典型的科学探究活动,寓科学真理的发现于操作实践的活动之中,这样的活动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计数能力、记录能力、操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
  三、教学过程以探究为轴心,激发学生的潜能
  在科学课上,学生自由探究、自由发现,能充分激发创造才能。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能培养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发现能力,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了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学生会调用所有的知识结构来达到自己的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不仅要重视自己导的设计,而且要注重学生学的体验,关注学生学的情感、态度和方式,注重激发学生的潜能。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我们在关注科学结论的同时,更要关注科学探究途中的“风景”。因为有时候“风景”比结论更为重要。把实验做成功不是科学课的真正目的,这样做的目的是引起孩子对自己做的过程的关注,关心注意自己做过程中的思维过程,即“有所发现”,是目标以外的“风景”。学生潜在的创造力有时候就是隐藏在科学探究途中的“风景”之中。因此,我们必须抛弃唯结论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参与探究、自主探究,在自由的活动中体验科学的乐趣,这样学生才会得到比结论更多的收获,而这些收获又能促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展示。
  在科学探究课上,教师要在“导”“放”“收”上作宏观调控,不要按部就班,制定详细的教学步骤,要把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寓于一个切合学生实际的探究活动中,使学生在开放的时间和开放的空间中解放大脑与手脚,自主探究、总结发现。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索者、发现者,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国教育学会.科学课.
  [3]江苏省扬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从自然走进科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多元文化的相互渗透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语言的中心地位已经被移动,一种全新的多模态表达形式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多模态话语中,各种模态互相作用、 互相补充,在语境中创建意义。本文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探讨从韵律、节奏和形体上赏析古诗词,说明中西不同民族在语言表现力方面相似的审美心理结构的深层心理因素,强调这种深层心理因素增进了双方不同语言之间的沟通。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分析 古
摘 要: 课堂开场白是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重要的环节之一,优秀的开场白是一块磁石,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跟着老师走。作者从开场白的设置情境、纵横联系、巧妙设问等方面出发,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课堂开场白 设计方法    俗话有云:“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作为引入课文的开场白,其作用就更加重要了。一段精彩的开场白,不仅能先声夺人,产生磁石效应,而且能创造一种良好的课堂
摘 要: 品特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确立了自己在英国剧坛上的地位,开创了“威胁喜剧”的形式,被认为是继萧伯纳之后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剧作家。品特对传统戏剧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创新。其荒诞的情节,支离破碎的语言和模糊的人物性格都彰显了“品特风格”独特的魅力。  关键词: 品特戏剧 “品特风格” 情节 语言 人物    1.引言  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获得200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品特在四十余年的创作生
一、教材简说  《开天辟地》讲的是一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  在说明“天和地还没有分开”的背景之后,先是讲了盘古醒了以后所做的事,以及天地的不同变化;然后叙述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所做的事;最后讲了盘古倒下后发生的变化。  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
摘 要: 本文就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上的运用作了详细的说明,可以看出这种方法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和激发他们自主学习是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指出了这种方法的局限性。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法 大学英语课堂 激励效应    一、引言  任务型教学法也像案例教学法(case study)一样,是以案例为基本素材,通过一系列的课堂活动开展教学的。这种教学方法通常用于经济、法律等学科的教学上,尤其在欧
摘 要: 将英文报刊阅读引入英语课堂阅读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使其把握地道的英语表达法和文化常识,以读促写,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及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关键词: 英文报刊阅读 教材实践 写作模式    一、英文报刊辅助课堂阅读教学的优势  教育部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高中毕业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是:能理解阅读
摘 要: 严密的逻辑性是任何一门理科的共同特征,生物学科作为一门理科也不例外。在初中阶段的生物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进行总结知识,并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提高生物教学效果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本文作者以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为例在引导学生逻辑思考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关键词: 推理思考 初中生物教学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严密的逻辑性是任何一门理科的共同特征,生物学科作为理科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从2010年开始,我校大胆尝试“以学定教,教学合一”的“预习学案”引导下的课堂教学策略。“预习学案”实施后,要求我们用自己的智慧劳动转化为学生的高效学习。实施一年多来,我们语文教研组已逐步形成了“预习导学—课堂研讨—延伸拓展”的“预习学案”模式,在精心设计的学案的引领下,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
数学教育要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课堂教育就应提供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它既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又是改革的热门话题。如何让学生从“被动学—厌学”转化为“愿学—乐学—会学—创造性地学”,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境、激趣、入情  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他们学习的内驱力,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他们就会乐意学习,并表现出高度注意和
摘 要: 随着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本文主要介绍了我校面向工科学生开设的《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内容安排及特色、课程中企业战略管理模块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关键词: 《企业管理》课程 企业战略管理 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内容设计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