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众所周知,小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有限,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在小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特别是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出示七巧板等教具,让学生通过亲手操作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七巧板等教具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平面图形的学习中,七巧板发挥了强大的作用,它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视觉记忆、认知技巧,并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主要以北师大版的数学教材为例论述七巧板的活动课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七巧板小学数学教学
一、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是以小学数学教材為中介,教师逐步组织并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并发展数学能力。在此过程中注重师生双方的互动、学生的主动学习以及学生动手操作。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主要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1、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以小学数学教材为中介的通过师生双方的教与学的相互作用而进行的。首先,小学数学教材不仅是是连接师生之间、教与学之间的桥梁,还是小学数学知识的载体,教学过程是紧密围绕教材内容而由易到难逐步展开的;第二,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运用正确的组织形式、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并掌握有关的数学知识;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主体,引导者与主体之间相互作用、双边交流,促进数学知识更有效的学习。
2、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通过发展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扎实掌握数学知识基础是小学数学教学最根本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计算能力、运用知识切实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由此可知,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思想道德、行为习惯以及其它数学能力的学习是紧密相连的。
3、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以学生为认识主体,以基本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认识为对象。小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此阶段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所以对具体生动的事物比较感兴趣,也比较易接受。小学数学的学习主要以学习一些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与其它学科的内容相比这些内容仍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直观教学、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还要在教学时遵循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并按照教材的逻辑结构顺序来进行。
二、 七巧板等活动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及思考
(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七巧板学习的好处
“近有七巧图,其式五,其数七,其变化之式多至千余。体物肖形,随手变幻,盖游戏之具,足以排闷破寂,故世俗皆喜为之。”这是《冷庐杂识》中对七巧板的描述。七巧板对学生的形状概念、认知技巧、视觉分辨、视觉记忆、手眼协调、扩散思维、创作机会以及鼓励开放等方面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七巧板等活动课的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创意逻辑,还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帮助学生连接事物与形态。数学教学中,七巧板在帮助学生认识几何图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数字等方面更有深远的意义。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七巧板的运用
七巧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广泛,下面以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为例。
在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的第四章“有趣的图形”第一课时中,《认识图形》学习之后,开展“七巧板”活动课,通过学生对七巧板的认识、拼摆等活动,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等内容的认识与学习,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具体过程如下:首先,学生通过欣赏七巧板拼图体会数学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再通过观察等活动逐个认识七巧板中的各个图形(这个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动脑筋);接着通过动手活动拼出一个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学生在不同的图形中找出能够组合在一起拼成新图形的方法。并用语言描述出自己是如何想到的,教师应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积极引导,最后小组中通过将每人拼出的图形进行整合,串成一个有趣的故事让学生互相进行小组交流探讨与评价。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空间观念、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三)七巧板等活动课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
在进行七巧板等活动课时,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该活动课要以实践为主,学以致用。学生只有亲自动手操作,才能得到体验、拉近与抽象知识的距离,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二,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包括思想上的自由和身体上的自由。思想上的自由就是创造性,身体上的自由就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离开座位参观、学习、探讨,为学生的相互学习提供机会。第三,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教师及时的正确引导能够让学生豁然开朗,但是同时不能时时给予引导,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
三、 结束语
七巧板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工具,它拉近了学生与抽象数学知识的距离,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更加感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七巧板的活动课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阴国恩.阎国利.李洪玉.解决“七巧板”问题的影响因素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
[2]王喆.启智促思异“版”纷呈—谈“七巧板”的巧用[J].黑龙江教育(小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10年09月
[3]吴国和.有趣的七巧板[J].数学小灵通(3-4年级版)2010年Z1期
【关键词】七巧板小学数学教学
一、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是以小学数学教材為中介,教师逐步组织并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并发展数学能力。在此过程中注重师生双方的互动、学生的主动学习以及学生动手操作。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主要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1、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以小学数学教材为中介的通过师生双方的教与学的相互作用而进行的。首先,小学数学教材不仅是是连接师生之间、教与学之间的桥梁,还是小学数学知识的载体,教学过程是紧密围绕教材内容而由易到难逐步展开的;第二,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运用正确的组织形式、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并掌握有关的数学知识;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主体,引导者与主体之间相互作用、双边交流,促进数学知识更有效的学习。
2、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通过发展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扎实掌握数学知识基础是小学数学教学最根本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计算能力、运用知识切实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由此可知,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思想道德、行为习惯以及其它数学能力的学习是紧密相连的。
3、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以学生为认识主体,以基本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认识为对象。小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此阶段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所以对具体生动的事物比较感兴趣,也比较易接受。小学数学的学习主要以学习一些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与其它学科的内容相比这些内容仍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直观教学、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还要在教学时遵循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并按照教材的逻辑结构顺序来进行。
二、 七巧板等活动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及思考
(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七巧板学习的好处
“近有七巧图,其式五,其数七,其变化之式多至千余。体物肖形,随手变幻,盖游戏之具,足以排闷破寂,故世俗皆喜为之。”这是《冷庐杂识》中对七巧板的描述。七巧板对学生的形状概念、认知技巧、视觉分辨、视觉记忆、手眼协调、扩散思维、创作机会以及鼓励开放等方面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七巧板等活动课的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创意逻辑,还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帮助学生连接事物与形态。数学教学中,七巧板在帮助学生认识几何图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数字等方面更有深远的意义。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七巧板的运用
七巧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广泛,下面以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为例。
在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的第四章“有趣的图形”第一课时中,《认识图形》学习之后,开展“七巧板”活动课,通过学生对七巧板的认识、拼摆等活动,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等内容的认识与学习,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具体过程如下:首先,学生通过欣赏七巧板拼图体会数学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再通过观察等活动逐个认识七巧板中的各个图形(这个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动脑筋);接着通过动手活动拼出一个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学生在不同的图形中找出能够组合在一起拼成新图形的方法。并用语言描述出自己是如何想到的,教师应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积极引导,最后小组中通过将每人拼出的图形进行整合,串成一个有趣的故事让学生互相进行小组交流探讨与评价。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空间观念、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三)七巧板等活动课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
在进行七巧板等活动课时,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该活动课要以实践为主,学以致用。学生只有亲自动手操作,才能得到体验、拉近与抽象知识的距离,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二,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包括思想上的自由和身体上的自由。思想上的自由就是创造性,身体上的自由就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离开座位参观、学习、探讨,为学生的相互学习提供机会。第三,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教师及时的正确引导能够让学生豁然开朗,但是同时不能时时给予引导,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
三、 结束语
七巧板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工具,它拉近了学生与抽象数学知识的距离,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更加感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七巧板的活动课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阴国恩.阎国利.李洪玉.解决“七巧板”问题的影响因素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
[2]王喆.启智促思异“版”纷呈—谈“七巧板”的巧用[J].黑龙江教育(小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10年09月
[3]吴国和.有趣的七巧板[J].数学小灵通(3-4年级版)2010年Z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