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课堂探究活动的主角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8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运用具体教学案例,从阅读、体悟、交流、合作等方面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感知、体验文本题旨、内涵和艺术手法。同时通过案例评析和反思,探究语文课堂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关键词: 教学案例 评析 反思 学习方式
  《当你老了》是爱尔兰作家叶芝早期一篇极负盛名的佳作,表现的是叶芝对生命、家庭、心灵悲悯而细腻的宗教情怀。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领会诗意及写作特点,基于此,我这样安排本首诗的课堂教学,下面提供一份教学案例。
  一、引言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的变革推动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对要学习的东西自主发现或创造,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工作,即在关注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学生亲历知识的探究过程。
  二、案例题旨
  《当你老了》篇幅较短,内容比较好理解。诗人把时间假定在“当你老了”表达他的爱。整首诗透出一抹淡淡的哀伤,但又不乏亲切和温馨,字里行间透射出令人倾慕的精神美丽。对于这样一首爱情题材的诗,我想让学生在理解诗人对他的意中人直达灵魂的爱的同时,体会在他们这个年龄阶段该如何看待“爱情”。因此,我采取的方法是在了解诗人创作此诗背景的基础上熟读该诗,并通过逐句逐词的阅读和交流让学生领悟诗人的爱。在感悟、理解的前提下,当堂背诵此诗。
  本案例研究的主要问题有:
  1.学习如何把爱表达得含蓄些?教学条件下的这种写法应该让学生得到什么?如何得到?
  2.分析诗歌中不同意象的功能。教师在课堂探究、学生学习体悟过程中起什么作用?运用教学策略的基本途径有哪些?教学策略对于学生自主学习具有何种意义?
  3.学习诗人在抒情中如何使爱的痛苦得到升华。如何让学生有效学习知识,同时汲取人文营养。
  三、背景与主题
  《当你老了》是爱尔兰诗人叶芝写给终生追求的一位女性——茉德·冈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爱情诗。1889年1月30日,23岁的叶芝遇见了美丽的女演员茉德·冈,诗人对她一见钟情,爱上了这个给了他一生幸与不幸的女人。但茉德献身的是革命,叶芝献身的是爱情,这种错位,注定了悲剧,从此叶芝开始了痛苦的爱情之旅。《当你老了》抒发了诗人对茉德·冈永恒的灵魂之爱,阐释爱情真正的含义。
  这首诗语言朴素而含蓄,但并不隐晦,基本上不存在阅读和理解障碍。但是诗意也并非一目了然那么简单,完全理解它也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伟大而深刻的爱情带给人的不仅是深沉而甜蜜的幸福,伴随着这幸福而来的常常是刻骨铭心的巨大的痛苦和酸楚。一往情深的痴恋未必能得到爱人的怀抱,却往往收获心碎的果实。就像《荆棘鸟》中的那只鸟,唯有当荆棘穿透它的血管和心脏时才能唱出最美妙的歌声。叶芝也用被爱情扎得鲜血淋淋的心为我们献上了这曲深情的歌。正像奥地利诗人里尔克所说的一样:“只有那种终极的爱才能使人达到在无望中去爱一个人。”诗人的爱情就是那么美丽壮烈,那么忧伤绝望。这首诗歌的重点是理解诗人对“爱的痛苦”的化解,这也是本诗的难点。
  四、案例描述与反思
  片段一:揭示假设与发现
  这首诗歌起始就不同凡响,一下子跨越几十年时光,进入一个虚拟的世界——“当你老了”。这是一种对时间的假设,叶芝写这首诗时二十九岁,而“你”所指的茅德·冈二十七岁。但这种假设因为“头白了”,“睡思昏沉”,“炉火旁打盹”这些意象而具体起来。“老了”的那一刻已经来到了我们的面前,它是朦胧的、昏暗的,几乎是静止的,就像墙上的一幅画,然而又是那么生动,让人触目惊心。整篇诗都是用第二人称,然而我们依然可以感觉得到诗人的在场。在第一、二节里,诗人的语气平缓、节制,仿佛是一位老朋友,站在“老了”的“你”面前,请“你”取出这部诗作,不动声色地揭露一个秘密。
  作为一首爱情诗,诗人不言眼前所倾慕对象的美丽动人,青春魅力,却想象她老了的情景,这种别出心裁的开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诗人以“将来过去时”的艺术手法,含蓄地道出了自己对毛特·冈不渝的爱。第二节诗人又以对比的手法继续书写忠贞不渝的爱。忆往昔,爱你的人有很多,看今朝,只有我一个人依然爱你,爱你的一切,连同你的衰老,你的痛苦。
  反思:讲授一二节之前先简介作者和背景,以此推进新课。介绍茉德·冈与叶芝间的感情纠葛时着重讲解遭到拒绝之后叶芝的痛苦,为理解诗歌的内涵作铺垫。《当你老了》是一首化解“爱的痛苦”的作品,诗人没有宣泄痛苦,而是在抒情中使痛苦获得了升华。另外重点说明“当你老了”这种抒情方式的特别之处,即时间推后几十年,设想自己的恋人衰老时的情景,这种方式使爱的表达更含蓄、持久,似乎已经超越了时间,如第二节,诗人表白自己的心声,申明爱的不是“你”的外表和青春,而是“你”高贵的灵魂。这样以创设教学情境、唤醒他们情感的方式导入文本,初步感知。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带有情感体验的认识需要,它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愉快的体验,并乐于进一步接受新知识的意识倾向。这篇课文的题目是假设一种未来的生活。在揭示课题时,我首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唤起了学生对于未来岁月的感受和体验,把学生带进了课文所记叙的情境之中。教师是一位站在讲台上的艺术家,如果能恰如其分地运用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学生就都会成为兴致浓厚的观众。
  片段二:领悟消逝与隐藏
  在第三节你的“冷漠”与诗人的“隐忍”形成的平衡被打破。炉火闪耀起来你“凄然的”低下头去。关于诗人依然只字不提,然而我们可以想象他在看“你”表现出痛苦时加倍的痛苦。“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这句最凄切,整篇诗的声调跌至谷底。时间创造了爱情,又带走了爱情。然而接下来是一个奇峰突起的句子。“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爱情并没有烟消云散,毁尸灭迹,而是在头顶的山上,在众神居住的地方,在一群星星之间,隐藏了自己。诗人想象着心中的爱人读诗歌时的景象——在炉子旁“凄然地回忆”那一段逝去的爱情。   反思:这一节通过恋人的所思所想,表白自己跟亘古不变的爱情。尤为感人的是爱得那么深切那么热烈的诗人,竟然悄无声息,甘于寂寞地隐藏在一群星星之间,在“意象化”的呈现中,表达一种爱的超越性。这段内容以艺术的魅力打动全世界的人们,为后人一再模仿,显示了诗人的艺术价值。
  这段教学重在合作探究,交流领悟,分析诗歌中不同意象的功能,对意象获得一些感性与理性的认识。继之探讨叶芝的《当你老了》与法国诗人龙萨的《当你衰老之时》的关系。
  学生的创造需要教师的及时调控和大胆放手,以学生的自我尝试、自我发现、自我评价和选择为依托;需要有教师为其提供的心灵上的自由、教学上的民主做后盾。只有具备了民主、平等、开放的教学空气和土壤,自由的心灵才能够呼吸、生存,创造的种子才能够生根、发芽、破土成长。
  片段三:体味情感的升华
  一首好诗,贵在沉郁。世上的爱情诗很多,沉郁的诗也不少,然而能像叶芝这样,把爱情诗写到如此沉郁的却很少见。
  沉郁源自感情上的极度哀伤和理智上的节制。叶芝写这首诗时,茅德·冈已嫁作他人妇,在此之前也曾明确地拒绝过诗人的求婚,因此他一定早已怀着一种爱情的绝望,这种绝望是巨大的,对有的人甚至是具有摧毁性的,然而诗人始终以一种平静的、娓娓的、朴素的语调叙说,即使到最伤情处,也没有流于“倾诉”的滥觞。
  这首诗以“当你老了”这一假定的时间为开始,用“一部诗作”召回、昭示爱情,继而哀叹爱情的消逝,最后在“头顶的山上”,“星星之间”,让爱重生并且升华,具有感人的力量。
  反思:本段重点探究诗人的情感升华:通过探讨合作交流,学生参与意识积极而强烈,思维活动敏捷而深刻,富有创意的分析更是令人赞叹。教师不是为教而教,为知识而教,固守“教师—知识—学生”的教学路线;而是为学而教,执行的是“教师—学生—素质”的教学路线。这样教师带领着学生奔向知识和能力,奔向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可见,只有以人为本,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才能开出更美的花朵,才能更好地导引学生的人生。
  五、案例后记
  (一)本案例来自平时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环节,力图体现“重在自主,重在发现,重在探究”的教学理念。教师三言两语就把学生引入探究情境,学生在教师尊重、信任、期待的目光中尽情地释放着自己的参与体验和互学情感,真正成了课堂教学探究活动的主角。这不正是日常教学所追求的吗?上完此课,师生互动良好,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有如下几个鲜明的特色:
  1.基本体现新课改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本节课最大特点是体现了新课标精神,充分尊重学生,以合作交流为手段,强调学生活动体验,让学生在倾听和交流中不断有新的发现,增进对文本的理解。在教授这首诗歌时,虽然主要运用讲解法,但整个课堂尽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不断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资料选取不脱离文本,较大限度地发挥了拓展相关知识的作用。关于叶芝和茉德·冈的爱情纠葛,在上课前备课环节中查阅大量资料,对学生做相关介绍,可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文本,理解诗人“爱的痛苦”的感情。尽管这段一直纠结在诗人心中的爱情几经曲折,没有什么结果,但诗人对她的强烈爱慕之情给诗人带来了真切无穷的灵感。此后诗人创作了许多有关这方面的诗歌,《当你老了》就是那些著名诗歌中的一首。
  3.朗诵教学,体现诗歌特色。诗歌原本是诗人思想情感的自然流露,是内心隐秘形诸文字的结果。只有对文本进行认真仔细的解读,才能领会诗人的真正情意之所在。不从作品本身出发,凭着自己的一知半解,断章取义,便匆匆诵读,何谈诵读中的声情并茂,感人至深呢?诵读者只有融入诗人的情感之中,才能再现诗人写作时的真实感情。在诵读教学中,我们应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深入地理解和感悟作品的内涵,不断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挖掘学生的诵读潜能。唯有如此,诵读教学才会焕发出巨大的艺术魅力。
  (二)这节课上,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与综合学习能力都能得到培养与锻炼。但是本节课仍有不足之处及需要改进的方向:
  1.对于拓展的资料没有做到充分利用。如,诗人的墓志铭对学生有很好的教育作用,应让学生动笔记忆,落实到笔头上,读一读,背一背,记一记。这对于理解诗人的真情实感和对于生活、人生和爱情的认识,具有动人心魄的力量,应该再加强。
  2.忽视学生预习这个环节。诗歌教学的重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品味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广大语文教师感到困惑的一大难题。开课前若让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叶芝的资料,则能迅速缩减学生和诗人之间的情感距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同时,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检索相关资料,将课堂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阵地,扩大了学习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对于当堂背诵,应该避免放羊式地让学生自由背诵全诗,可采取一边讲授,一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逐节甚至是逐句背诵的方式,可大大降低背诵的难度,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充分调动。
  对这首诗的教学设计,我感到遗憾最大的是对外国诗歌翻译技巧的忽略。诗是所有文体中最难翻译的,因为诗的音韵、诗的内涵是很难翻译而不受损伤的,无论是直译(按字义译),还是意译(按意思译),都将丧失许多原诗的精彩,甚至面目全非。正像茅盾先生所说:“诗经过翻译,即使译得极谨慎,和原文极吻合,亦只能算是某诗的Retold(译述),不能视为即是原诗。原诗所备的种种好处,翻译时只能保留一二种,决不能完全保留。”(《译诗的一些意见》)阅读译诗比起欣赏外国诗的原作,意趣锐减,不可同日而语。在两难处境下,译者势必要作出某种取舍,对原诗释放的那些高密度的信息进行梳理,寻找并首先传达该诗最应该传达、最有可能传达的那部分信息。鉴于此,可将诗歌翻译列入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把握诗歌要如何借助语言表达情感。
  参考文献:
  [1]韩晴.时间那么短,爱那么长——浅析叶芝名篇《当你老了》[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0:12.
  [2]赵雁.奔腾而隐忍的爱——浅析叶芝名篇《当你老了》[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
  [3]陈晶.叶芝情诗“whenyouareold”汉译本评析[J].海外英语,2013:05.
其他文献
我校是一所位于城乡结合部的乡镇中学。由于当地大规模地拆迁造路建厂,再加上距离县城较近,很多经济条件较好的、父母较重视教育的学生都选择进城里读书,各方面原因造成我校生源锐减,每班只有二十多人。市教育局于2012年把我校正式定为小班化实验学校。学生减少了,貌似教学更容易了,但其实不然。虽然每个班只有二十多个学生,但每个班至少有四五个是父母离异或来自丧父丧母家庭的,还有三四个是低保家庭的。当地经济开发区
摘 要: 小学英语是入门教学,教师应不断探索,创设高效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让学生感到学英语有用途。加强师生互动,能使课堂教学绽放精彩,魅力无限。  关键词: 小学英语 和谐互动 绽放精彩  小学英语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是无止境的,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实践。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要注意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好奇心。关注学生
无论在什么样的学校。在什么样的班级,由于它是一个集体,在这个集体之中对应的个体(学生)必定存在相对的好坏、优劣。每一个体的差异会表现在不同方面,每个学生都有弱点和闪光点,我们看待任何学生都不能以点盖面、以偏概全。后进生弱点相对多一点,优秀生闪光点相对多一点。教育是为学生全面发展,而相对“弱势”的后进生更需要关注和帮助。因此,教育转化后进生是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的课题。  一、转化初中体育后进生的意义
摘 要: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根据年级特点,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努力提高习作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作文教学 资源开发 教学方法  新时代,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那么在习作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爱上写作呢? 以下是我在习作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低年级,日记本里见精彩  日记教学是低年级语文
《大作家的小老师》是苏教版第六册中的一篇融说理与记事为一体的文章。故事主要通过人物间的对话,让学生感悟小姑娘的天真可爱和萧伯纳的严于律己,从而体会文章内涵,学习萧伯纳的谦逊自律,体会其宽广胸怀。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为了体现我研究的小课题《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中的教学理念,我做了一些尝试,请看如下教学片段:  片段一:  生齐读课题:  师:看到这个题目时,你们的脑海里会产生哪些疑问呢? 
摘 要: 不论哪一门学科,都存在固有的规律和技巧,地理亦如此。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培养高中生的解题技巧,可以有效提高解题能力,继而提高地理分数,在文综考试时取得较好的成绩。文章就一些高考试题探讨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解题方法,旨在培养高中生特别是文科生的地理解题技巧。  关键词: 高中地理 解题技巧 技巧培养  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曾说:“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无法可想的事是没有的。要是果真弄到了无法可想的
摘 要: 角球进攻战术如同任意球进攻战术一样,也是易于破门得分的锐利武器之一。通过观看比赛、查阅文献,结合多年来踢球的实战经验,作者对角球的防守和进攻有了一定了解,发现了足球比赛中角球进攻的一些基本特点,对以后改进训练方法,提高角球进攻的实战能力方面将有莫大帮助,使角球进攻更具多样性和攻击性。  关键词: 角球 进攻 破门  从小到大我参加了不少比赛,也看了不少比赛,对足球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足球比
教育的发展需要外因的推动,但主要因素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自我教育过程中,没有深刻的自我认识,没有丰富健康的情感,没有顽强的意志,就不可能有清晰的意识和坚定的行为。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人的心理发展的动力是客观现实要求引起的需要与现有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人的心理发展不仅需要正确的社会要求,而且要使这种要求引发人们新的需要。通过自我教育,参与自我教育,对教育的内容、要求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崔峦先生也说:“在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两代语文教育大师的卓见明确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智慧地把握二者结合的策略,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
摘 要: 教师是幼儿园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力量,是高品质幼儿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创造者。随着幼教事业的发展,各园新教师的数量急剧攀增,他们的理念、水平也参差不齐。从目前新教师入职的实际情况来看,幼儿园新教师大多经历自然成熟的过程,缺乏有效指导,更缺乏专业成长的自觉意识。本文从新教师的角度出发,帮助他们从认识上、实践上和规划上做好多种适应,从而较快地完成角色转换和岗位适应。  关键词: 幼儿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