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意识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学生的问题思维决定创新能力的高低,所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与核心。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认为最好的教学是让学生没有问题,这其实是学生没有参与到教学中的缘故。本文探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一、营造情境,让学生敢问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只是被动的接受,在学习上的问题得不到重视,自尊心也因此受到打击,学生不敢问。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到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学习的过程中,营造和谐的情境,让学生敢问。如在学习《威尼斯商人》这一课的时候,我在第二课时布置了一个表演,让学生按照课文剧本进行表演,并且分为四个小组,在表演结束的时候,让学生评选出最佳小组。在这种情景下,学习氛围轻松愉快,学生在自由活动中,能够畅所欲言,所以学生都会争论自己组是最好的,教师一时也不能够给出最终的结论。这时候教师安排小组互相提问,主要形式是:每个小组先讨论,然后针对其他组的表演提出问题,主要针对他组表演时的漏洞,向那组提问,就由哪组回答问题,如果回答不出,就是说明有不足之处。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又能够让学生对文中主要角色夏洛克、鲍西娅、安东尼奥的人物形象有更深刻的了解,一举两得。同时教师也大胆创造新的课堂表现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莎士比亚剧中的妙言佳句比比皆是。品味莎剧语言,犹如品味琼浆玉液,让人沉醉,使人入迷。在表演的情境中,学生用提问的方式加深了对知识的了解,培养了问题意识,从根本上打消了学生在课堂上存在的畏惧、紧张心理,激起了学生积极的情绪与情感,让学生敢于提问。
二、培养能力,让学生要问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存在疑问,向教师提出质疑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意识到问题意识的重要性,让学生有主动提出问题的意愿。如在学习《藤野先生》这一鲁迅先生的经典之作时,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文章的题目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而是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了从东京到仙台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写了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还写了日本“爱国青年”的寻畔和看电影事件。这些事情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这样,学生肯定会产生的疑问,也是作者故意设置的一个悬念,在这里教师就需要大胆地向学生提出疑问,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如笔者在这里就设置了一个悬念。让学生先读课文的1—3自然段,重点的读,反复的读,让学生意识到老师让自己读的意义,进而提出问题。这时候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也就体现出来,他们能够发现隐藏在这其中的关于文章主题思想的重要片段,就会提出问题,和大家一起讨论,从而解答问题,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问,产生主动提问的意愿。
三、加强指导,让学生会问
问题意识的培养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经过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学习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加强指导,让学生掌握提问的方法,让学生会问,知道如何处理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学生只有学会问问题,才能够真正地把握一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文章结构、关键词句等,才能真正地获得学习知识的技巧,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在学习文言文《醉翁亭记》的时候,教师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提问法,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体会问问题对理解课文中心思想的重要性。首先,在第一课时教师为学生疏通字词,第二课时,教师采用阅读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答问题。教师让学生说说体现全文的文眼是什么字,经过反复的阅读,学生很快就得出了答案“乐”。教师继续提问:文中写出了谁“乐”?学生思考,教师稍微给出提示,保证学生答题的全面性。最后通过想象课文描述情境的方法,来深化主题,让学生感受到滁州人民安居乐业、怡然自得的生活现状。这也就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完成了本课时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了问题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模仿教师提问的方式,学会提问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去自学,去独立自主的学习,有效的培养问题意识。
四、多元评价,让学生乐问
学生成长的内在因素是自身的努力,但是成长的过程是内外因相结合作用的结果,所以还需要教师的鼓励这一外在因素。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在适当的时机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让学生能够保持提问的积极性,增强提问的自信心,让提问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自觉行为,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的时候,学生对事情发展的过程要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教师设计了一个这样的环节,让学生速读课文,然后思考,然后指名学生提出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全面地记录事情的经过发展,就给予鼓励;如若不能,则根据学生提问的情况,教师分析其不足之处。教师首先指名一个平常学习成绩优异,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对全班进行提问:作者为何写此文?文章主要写了哪件事? 那年“我”几岁了?到什么地方去?为什么而去?当时他们的家境怎样?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全面,而且对于每个问题的答案都十分的清楚,这充分的显示了该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对文章重点词语的掌握能力,教师应该给予鼓励,并且对其提出的问题进行正确的分析,该生提出的问题正好符合学习的要求,提出问题有价值,教师应正确的评价,增强学生提问的自信,让学生乐于提问。
一、营造情境,让学生敢问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只是被动的接受,在学习上的问题得不到重视,自尊心也因此受到打击,学生不敢问。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到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学习的过程中,营造和谐的情境,让学生敢问。如在学习《威尼斯商人》这一课的时候,我在第二课时布置了一个表演,让学生按照课文剧本进行表演,并且分为四个小组,在表演结束的时候,让学生评选出最佳小组。在这种情景下,学习氛围轻松愉快,学生在自由活动中,能够畅所欲言,所以学生都会争论自己组是最好的,教师一时也不能够给出最终的结论。这时候教师安排小组互相提问,主要形式是:每个小组先讨论,然后针对其他组的表演提出问题,主要针对他组表演时的漏洞,向那组提问,就由哪组回答问题,如果回答不出,就是说明有不足之处。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又能够让学生对文中主要角色夏洛克、鲍西娅、安东尼奥的人物形象有更深刻的了解,一举两得。同时教师也大胆创造新的课堂表现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莎士比亚剧中的妙言佳句比比皆是。品味莎剧语言,犹如品味琼浆玉液,让人沉醉,使人入迷。在表演的情境中,学生用提问的方式加深了对知识的了解,培养了问题意识,从根本上打消了学生在课堂上存在的畏惧、紧张心理,激起了学生积极的情绪与情感,让学生敢于提问。
二、培养能力,让学生要问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存在疑问,向教师提出质疑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意识到问题意识的重要性,让学生有主动提出问题的意愿。如在学习《藤野先生》这一鲁迅先生的经典之作时,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文章的题目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而是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了从东京到仙台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写了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还写了日本“爱国青年”的寻畔和看电影事件。这些事情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这样,学生肯定会产生的疑问,也是作者故意设置的一个悬念,在这里教师就需要大胆地向学生提出疑问,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如笔者在这里就设置了一个悬念。让学生先读课文的1—3自然段,重点的读,反复的读,让学生意识到老师让自己读的意义,进而提出问题。这时候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也就体现出来,他们能够发现隐藏在这其中的关于文章主题思想的重要片段,就会提出问题,和大家一起讨论,从而解答问题,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问,产生主动提问的意愿。
三、加强指导,让学生会问
问题意识的培养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经过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学习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加强指导,让学生掌握提问的方法,让学生会问,知道如何处理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学生只有学会问问题,才能够真正地把握一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文章结构、关键词句等,才能真正地获得学习知识的技巧,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在学习文言文《醉翁亭记》的时候,教师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提问法,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体会问问题对理解课文中心思想的重要性。首先,在第一课时教师为学生疏通字词,第二课时,教师采用阅读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答问题。教师让学生说说体现全文的文眼是什么字,经过反复的阅读,学生很快就得出了答案“乐”。教师继续提问:文中写出了谁“乐”?学生思考,教师稍微给出提示,保证学生答题的全面性。最后通过想象课文描述情境的方法,来深化主题,让学生感受到滁州人民安居乐业、怡然自得的生活现状。这也就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完成了本课时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了问题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模仿教师提问的方式,学会提问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去自学,去独立自主的学习,有效的培养问题意识。
四、多元评价,让学生乐问
学生成长的内在因素是自身的努力,但是成长的过程是内外因相结合作用的结果,所以还需要教师的鼓励这一外在因素。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在适当的时机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让学生能够保持提问的积极性,增强提问的自信心,让提问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自觉行为,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的时候,学生对事情发展的过程要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教师设计了一个这样的环节,让学生速读课文,然后思考,然后指名学生提出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全面地记录事情的经过发展,就给予鼓励;如若不能,则根据学生提问的情况,教师分析其不足之处。教师首先指名一个平常学习成绩优异,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对全班进行提问:作者为何写此文?文章主要写了哪件事? 那年“我”几岁了?到什么地方去?为什么而去?当时他们的家境怎样?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全面,而且对于每个问题的答案都十分的清楚,这充分的显示了该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对文章重点词语的掌握能力,教师应该给予鼓励,并且对其提出的问题进行正确的分析,该生提出的问题正好符合学习的要求,提出问题有价值,教师应正确的评价,增强学生提问的自信,让学生乐于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