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的运用是学习一门语言的重要意义所在,听说读写是语言学习的重点四步骤,然而随着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老师忽视学生读的作用。其实,综观历年中考,阅读在试题中占据了首要位置。可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势在必行,老师应该更加重视阅读的教学。
一、传统阅读教学的误区
传统的英语教学也可以说是习惯性教学。它是指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形成某些思维结论且它以看不见的内隐形态支配课堂教学行为。而这种思维一旦养成,就会主宰老师的教学行为。这样的话,课堂就会失去生机,教学就走向公式化和程序化。传统阅读教学的误区主要有以下方面:(1)词汇学习成为学生阅读文章的重头戏,阅读的导入环节直接变成词汇学习活动。(2)强调skimming的阅读策略来寻找文章的主旨,而忽略了scanning的阅读策略去理解文章的细节。(3)忽略教学的朗读环节。(4)曲解新课标下关于情感态度目标的真正意义。
二、阅读导入要多样化
词汇学习活动只能是阅读教学导入环节的一种方式,长期使用词汇导入会让学生养成“不把生词挑出来就不知道该怎么开始阅读”的思维定势。而在以后的阅读中学生不可能遇到“零生词”的文本材料,所以学生需要不同的词汇处理策略来帮助他们完成阅读。
导入方式除了词汇以外,还应该包括:激活背景、语法呈现、情景设置、悬念制造和任务示范等等。而这些形式各异的导入活动,不仅仅为学生扫清词汇障碍,而且更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引起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和关注,甚至产生对学习的期待。此外,有效的导入活动应建立在学生充分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课前预习是学生对文本的原始体验。每次在上新的阅读课时,我都会利用前一天晚上的自习,让他们自己预习。找出文章的重难点和概括总结。尤其是自己不懂的地方。
三、既要理解大意也要理解细节
记得有次公开课的时候,老师选的一篇文章就是阅读理解的。他们的流程:学生打开书本,概括主旨——让学生在进行细节理解之前概括文章的主旨,而且在极短的时间要求之内。教师常会指导学生通过skimming的阅读策略来寻找主旨。浏览文章时,无需逐句逐词进行“精耕细作”的阅读,只需选择文章的首尾或每个段落的首尾句,搜索主题信息。这样能培养或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并非适合所有的文本材料。在阅读教学的中,教师应对文本有合理的解读视角,以文章的具体特点来设计教学过程,以篇章结构来决定大意理解。如果文章在开端、中间或结尾呼应的主题句,或在每一段落的首尾安排本段的主题句,或以小标题的形式给出的段落大意,文章往往安排一些标志性的提示或方向词,如:In general, I agree that;As a result,学生可用skimming方式快速找到主题句,观察文章铺开的结构。而对于另一些文章而言,主旨大意的获取必须建立在细节理解之上,只能准确理解文章的全部细节,才能深刻而全面的领悟主旨。学生在阅读时,应首先学会获取细节信息,并且考虑文章的支撑性细节是服务于什么,或故事的发展是围绕什么来进行的,逻辑上存在什么样的关系等等。然后根据细节分析来概括各段落的主旨,从而推断出整体大意。学生经历的阅读体验是:识别字面意思——判断逻辑关系--推断主旨大意。
四、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众所周知,在阅读中,一个安静的环境是很重要的,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在阅读中摒弃“朗读”这一语言学习方式。在近几年的阅读课堂上,老师们总是把精力集中在问题上,一个一个的问题让学生无法喘气。一节课下来,学生可能连放开声音朗读和品味那些重要语句、段落的机会都没有,怎能拥有自己的阅读体验?“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和默读不同,学生在朗读中必须做到“视、说和思考”协调进行,把握意群、停顿、语速等要素。尽管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不能给学生把书读几遍的机会,但是择其精彩和重点的句子,让学生去读,这对于语感的培养、英语思维能力的建立必然有推动作用,也会使英语阅读教学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在阅读的过程中设计选择性的朗读环节,是不可缺失的。注重读通、读深和读美。
五、阅读目标——情感教学
随着应试教育的淡化,素质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因此,情感教育越来越重要。情感目标是新课程提倡的目标之一,是影响学习和发展的重要目标。积极的情感目标能培养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善于合作精神、坚强的学习意志或某个德育领域的价值观等等。情感教学目标,不仅仅包括与阅读文本相关的价值观,学习过程中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效的情感交流,学生对本课所投入的热情,强烈的参与欲望等都应是阅读教学中情感目标的体现。
作为教师,良好的教学方法和反思很重要的。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快乐,知识与情感态度应该达到一定的升华。只有用创造性的思维来挑战和改变一些司空见惯的教学行为,才能让英语阅读教学成为有风骨的课堂。
一、传统阅读教学的误区
传统的英语教学也可以说是习惯性教学。它是指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形成某些思维结论且它以看不见的内隐形态支配课堂教学行为。而这种思维一旦养成,就会主宰老师的教学行为。这样的话,课堂就会失去生机,教学就走向公式化和程序化。传统阅读教学的误区主要有以下方面:(1)词汇学习成为学生阅读文章的重头戏,阅读的导入环节直接变成词汇学习活动。(2)强调skimming的阅读策略来寻找文章的主旨,而忽略了scanning的阅读策略去理解文章的细节。(3)忽略教学的朗读环节。(4)曲解新课标下关于情感态度目标的真正意义。
二、阅读导入要多样化
词汇学习活动只能是阅读教学导入环节的一种方式,长期使用词汇导入会让学生养成“不把生词挑出来就不知道该怎么开始阅读”的思维定势。而在以后的阅读中学生不可能遇到“零生词”的文本材料,所以学生需要不同的词汇处理策略来帮助他们完成阅读。
导入方式除了词汇以外,还应该包括:激活背景、语法呈现、情景设置、悬念制造和任务示范等等。而这些形式各异的导入活动,不仅仅为学生扫清词汇障碍,而且更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引起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和关注,甚至产生对学习的期待。此外,有效的导入活动应建立在学生充分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课前预习是学生对文本的原始体验。每次在上新的阅读课时,我都会利用前一天晚上的自习,让他们自己预习。找出文章的重难点和概括总结。尤其是自己不懂的地方。
三、既要理解大意也要理解细节
记得有次公开课的时候,老师选的一篇文章就是阅读理解的。他们的流程:学生打开书本,概括主旨——让学生在进行细节理解之前概括文章的主旨,而且在极短的时间要求之内。教师常会指导学生通过skimming的阅读策略来寻找主旨。浏览文章时,无需逐句逐词进行“精耕细作”的阅读,只需选择文章的首尾或每个段落的首尾句,搜索主题信息。这样能培养或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并非适合所有的文本材料。在阅读教学的中,教师应对文本有合理的解读视角,以文章的具体特点来设计教学过程,以篇章结构来决定大意理解。如果文章在开端、中间或结尾呼应的主题句,或在每一段落的首尾安排本段的主题句,或以小标题的形式给出的段落大意,文章往往安排一些标志性的提示或方向词,如:In general, I agree that;As a result,学生可用skimming方式快速找到主题句,观察文章铺开的结构。而对于另一些文章而言,主旨大意的获取必须建立在细节理解之上,只能准确理解文章的全部细节,才能深刻而全面的领悟主旨。学生在阅读时,应首先学会获取细节信息,并且考虑文章的支撑性细节是服务于什么,或故事的发展是围绕什么来进行的,逻辑上存在什么样的关系等等。然后根据细节分析来概括各段落的主旨,从而推断出整体大意。学生经历的阅读体验是:识别字面意思——判断逻辑关系--推断主旨大意。
四、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众所周知,在阅读中,一个安静的环境是很重要的,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在阅读中摒弃“朗读”这一语言学习方式。在近几年的阅读课堂上,老师们总是把精力集中在问题上,一个一个的问题让学生无法喘气。一节课下来,学生可能连放开声音朗读和品味那些重要语句、段落的机会都没有,怎能拥有自己的阅读体验?“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和默读不同,学生在朗读中必须做到“视、说和思考”协调进行,把握意群、停顿、语速等要素。尽管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不能给学生把书读几遍的机会,但是择其精彩和重点的句子,让学生去读,这对于语感的培养、英语思维能力的建立必然有推动作用,也会使英语阅读教学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在阅读的过程中设计选择性的朗读环节,是不可缺失的。注重读通、读深和读美。
五、阅读目标——情感教学
随着应试教育的淡化,素质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因此,情感教育越来越重要。情感目标是新课程提倡的目标之一,是影响学习和发展的重要目标。积极的情感目标能培养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善于合作精神、坚强的学习意志或某个德育领域的价值观等等。情感教学目标,不仅仅包括与阅读文本相关的价值观,学习过程中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效的情感交流,学生对本课所投入的热情,强烈的参与欲望等都应是阅读教学中情感目标的体现。
作为教师,良好的教学方法和反思很重要的。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快乐,知识与情感态度应该达到一定的升华。只有用创造性的思维来挑战和改变一些司空见惯的教学行为,才能让英语阅读教学成为有风骨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