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故事课程主题式教学的实施样式——《巧分遗产》一课教学实践与思考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el_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巧分遗产》一课为例,展示小学数学故事课程主题式教学的实施样式。教学过程分为“故事呈现”“智慧探究”“策略应用”和“总结拓展”四个环节。主要教学立意是:用数学故事浸润数学思想和方法;以自主探究促进学生建构和体悟;通过拓展延伸使课堂“意犹未尽”“枝繁叶茂”。
其他文献
办学校就是办一种个性鲜明的文化。文化需要扎根,扎根的文化需要长期的培育,扎根的学校文化呼唤校长的专业精神。这种精神,是引领也是一种能量,有了这种精神,学校就有了发展的后劲和动力,也有了不断走向卓越的希望和可能。校长的专业精神可以理解为“三个力”,即职业理解力、职业专注力和职业创新力。  一、职业理解力——校长专业精神的基本素质  校长的专业精神首先表现为对职业的理解力,这种理解需要有一定的高度和深
“十二五”时期是喀什发展面临的重要机遇期和现实战略期,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总体上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时机。
基于个体发育的历史相似性,儿童就像早期的人类,尤其喜欢故事,也更加需要通过故事学习一些比较深奥的知识、思想和道理.在梳理国内外数学故事课程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小学
【正】"秧歌,南宋灯宵之村田乐也。所扮有耍和尚、耍公子、打花鼓、拉花姊、田公、渔婆、装态货郎、杂沓灯术,以博观者之笑。"这是清代文学家,吴锡麟在《新年杂咏抄》中关于
标志设计作为现代经济社会的特殊产物,从起源发展到今天,跨越了不同的经济社会时期,正随着科技的进步迅猛的发展着。我国标志设计一直延续70年代的日本标志设计体系,比较严谨,但也
有人说,人生的幸与不幸往往取决于少时站在讲台上的那个人。教师教育学生的实质不应该是灌输、歧视,更不应该是惩罚,而是唤醒,成为学生健康发展的领路人。我们没有理由要求学生没有缺点,不犯错误,不留遗憾。我们必须正视学生,正视学生的不足。  把学生当作人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人格尊严理应受到教育者的尊重和保护。但在有的老师眼里,学生只是待加工的产品,是教学的对象,而忽视了学生还是具备社会属性的人。本
近期,网络上两位校长走红,引来社会各界议论纷纷。一位是湖北校长洪耀明,跟学生打赌,只要能保持校门口一条街的卫生,便与小猪亲吻,学生做到了,他便当众兑现了承诺。一位是浙江校长徐善萍,要求教师帮助50名学生戒除网瘾,如果有一个戒不掉,她便舍弃一头秀发,剃光头。结果由于一名学生未实现目标,而变成了“尼姑”校长。笔者认为,不管出于何种目的,其兑现承诺的行为本身,至少为学生树立了榜样。可是,教育是靠一次“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