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型教师培养的有效途径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csp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科研知识培训与科研知识测试相结合是培养科研型教师的重要基础
  要想成为一名科研型教师,必须让教师掌握教育科研及课题研究的基础知识及基本理论。通过我校教师科研素质前测调查情况,发现多数教师的科研素质处于中下等水平。为此,我校每学年都举行科研知识培训学习活动。科研知识培训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是科研主任培训科研骨干教师,第二层次是科研骨干教师培训全校普通教师。为检查培训效果,提高培训质量,每次培训学习后,都进行严格的科研知识测试,合格者发合格证,不合格的下期继续培训。无论哪个层次的培训,都做到培训方案与培训内容相结合,统一集中培训与分散自主学习相结合,记好学习笔记与写好学习心得相结合,常规检查与训后测试相结合,检查测试相结合,培训效果显著。通过科研知识培训与科研知识测试相结合的途径,全校教师深入掌握了教育科研的有关知识,特别是掌握课题研究及经验论文撰写等方面的知识体系,大大提高了教师的科研素质,为科研型教师的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课题研究与专题研讨相结合是培养科研型教师的重要内容
  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筛选研究课题的能力。在推进新课程、落实新理念、执行新课标过程中,科研型教师必须善于从遇到的实际问题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把其作为课题研究的主题。我们觉得开展教育教学专题研讨活动正是选择有研究价值课题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把课题研究和专题研讨活动结合起来,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近年来,我校以“在新课程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重点,以“在新形势下如何搞好本学科的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为总专题,组织专题研讨活动。每次专题研究活动,都以教研组为单位,统一时间,进行分组专题研讨,在学校总专题下,结合本学科分专题进行。要求各教研组长在搜集本学科教改中急需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研讨材料,在组内交流互动,各抒己见,探讨最优化的解决方案。课题研究与专题研讨相结合是培养科研型教师的重要内容,通过这一途径提高了教师的科研选题立项能力。
  三、校本科研与校本培训相结合是培养科研型教师的有效形式
  要想深入扎实地推进新课改,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因此,我们加强对教师的校本培训,按照“边实践、边研究、边提高”的思想,将校本科研与校本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研训一体化,建立多维立体的校本培训模式,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培养科研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因此,多年来,我校集中开展了以案例分析为中心的校本培训活动。首先由教导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搜集典型案例,然后由教研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教师集体讨论分析这些案例,找出案例的解决方法及给我们的启示,拓宽教师教育教学新思路。最后,教师个人从所给案例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则案例,加以详细剖析,要求字数不少于1000字,剖析案例时要理论联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和收获,有的可以形成经验总结或论文。通过案例分析活动,不仅训练了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教师践行新理念、执行新课标的能力,同时教师也积累了一定教育教学经验和课题研究素材,培养了良好的科研习惯。
  四、校本科研和校本教研相结合是培养科研型教师的重要途径
  科研型教师的培养离不开校本教研这一途径,本着科研课题进课堂,以教研促科研,以科研促教改的思路,把科研和教研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科研与教研互相促进的作用。近年来,我校以课题为依托,主要通过开展“同课异构”课题实验课形式来促进两者的有效结合。首先同学年同学科教师根据立项课题,确定“同课异构”的课题,然后同学科教师全员出课,互相听课。最后让各位教师根据课题研究目标、新理念及新课标,遵循理论联系实际、教研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去评课。要求评课者对执教者讲课的优点与不足进行评析,总结收获,学习经验,吸取教训;然后要求各位教师对本组教师的授课情况做出整体评价,重点谈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字数不少于1500字。这样通过“同课异构”的形式,教师之间互相评课、互相学习,不仅提高了各位教师落实新理念、执行新课标的课堂教学能力,更主要的是提高了教师科学客观的评课能力和科研能力。
  五、经验反思与论文交流相结合是培养科研型教师的关键所在
  作为一名科研型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更应该善于进行教学反思,形成反思的习惯,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撰写论文,这是培养科研型教师的关键所在。我们要求教师进行日反思、周反思及月反思,撰写教学后记及教育记实,在此基础上举行论文交流活动。要求各位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反思、教学后记、教育纪实,形成有意义、有推广价值的经验论文。然后再从多篇经验总结中,精选出有价值有代表性的优秀论文,进行集中交流。通过交流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教师养成了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撰写论文的好习惯,提高了教师的论文撰写与交流能力。
  (作者单位:黑龙江哈尔滨市木兰县大贵镇中心校)
其他文献
一、教师教学观念的策略  教师的教学行为都是在一定的教学观念指导下进行的。没有合乎时代的教学观念,也就没有符合时代需要的教学行为。构建新课标下的高效课堂,要求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新的课程观、教材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1.转变课程观  首先,树立正确的课程意识。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不只是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更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课程是一种文化,关注课程目标(即培养目标),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将
Removing random noise in seismic data is a key step in seismic data processing. A failed denoising may introduce many artifacts, and lead to the failure of fina
调查发现,乡镇小学的教师培训中,虽然主讲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可对于怎样用这些理论来指导课堂教学,怎样主动开展研究,怎样促进专业能力的提升等问题,受训教师依然感到茫然。笔者所在学校,近年来是“送培到校”的受助单位,教师成长迅速,受益匪浅。  一、“送培到校”:乡镇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送教下乡”工作是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一次重要举措。武进区在实践“送教下乡”的基础上进行了
2003年,我市中考思品、历史学科开始实行开卷考试,但自2009年起,我市中考思品、历史学科又开始回归闭卷考试。这是市教育局领导在广泛听取社会、学校、家长等各方面意见,充分借鉴外省及兄弟市、州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论证后做出的调整。回归闭卷考试后思想品德学科该如何复习备考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把握。  一、引导学生学会梳理和识记基础知识,做好知识储备  重新回归闭卷考试后,出题者势必会考虑
学校文化是引领学校发展的灵魂,它反映的是学校优良的办学传统,体现的是管理者先进的办学理念,折射的是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一所学校无处不在的“精、气、神”。现就如何提升学校文化品质,加快学校内涵发展,作如下论述。  一、把握学校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