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北宋仁宗朝的诗歌革新与欧苏梅三家诗

来源 :文学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ycjri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宋诗的特质个性,是在北宋仁宗朝这个时代的诗歌思潮和流派的不断迭代中逐渐抟合而成的。即便是历来被视为五代余绪的宋初三体(白体、晚唐体、西昆体)也在不同的角度影响着后来的宋代诗歌,将其品格的某一方面含摄进宋诗体式之中,尤其是西昆体诗的出现,在宋人眼中它不同于白体、晚唐体而表现了“首变诗格”的意义。
其他文献
中国第八次苏轼学术讨论会于1995年7月20日至22日在海南省儋州市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共60人。这次会议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一、对苏轼的学术研究走向了更深的层次,其标志就是不再只是把苏轼作为文学家或政治家来研究。而注重研究苏轼的思想和人格。许多代表认为不仅苏轼的政治观点、
历来论王安石诗的人很少谈到《解使事泊棠阴时三弟皆在京师》两首诗。若以知人论世而言,这两首诗却是研究王安石其人的重要作品。诗皆不长,录之如下:
文学信息交流中心充分发挥四十几年来精心收集、分类保存的学术资料价值,从即日起向海内外学术界开放,以满足各学术单位与个人对文学研究资料的咨询、检索与复制。
战后香港、新加坡、台湾和南朝鲜成功的经济发展引起了世人的极大关注。在“四小龙”中香港和新加坡从它们独特的地理和历史环境中得益颇多。台湾省和南朝鲜则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条件有较大的相似性,它们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更值得人们注意。蒂博·辛托夫斯基(Tibor Scitovski)的文章对台湾和南朝鲜共同的经济成就和不同的发展道路进行了比较,耐人寻味,值得一读。
期刊
1992年7月31日,《北京日报郊区版》和《北京晚报》首先披露了曹雪芹墓石在北京市通县张家湾发现的消息。据了解,墓石是农民李景柱等十余人于1968年秋天平整土地时,在地下一米多深处挖出的。出土的地点,是张家湾村西北方向的萧太后河北岸的一块地,相传叫做曹家坟。当时在墓石下面,离地面一米五左右的深处,还挖出来一具骨架完整的男尸。当晚,李景柱和他的堂弟李景全把这块墓石运回家中。1992年夏天,遂将此石献交政府。
小引 明清说部.文言白话.长篇短制,无虑干百家。虽历经几代学人搜寻剔梳.然公私度藏.实难遍览.阙漏失记.不足为奇。本文所收数种.均就耳目所及者.为之著录.藉供留心小说史实者之捃摭。传闻青.不录;闻而未见者.亦不录.于所不知,谨从盖阙.非敢妄出空言。
宋之问是初唐时期著名诗人,今存诗近二百首,文二十二篇,其中有不少是有影响的佳作。可惜历来很少有人对他进行深入研究。近年来,谭优学先生的《宋之问行年考》(见《唐诗人行年考续编》,1987年巴蜀书社版),对宋之间的一生事迹进行了钩稽梳理,并对部分诗文进行了系年考证,这是对宋之问研究作出的贡献,值得肯定。其中对宋之问两次贬岭南时所写诗篇进行的系年考述,也较为精当。可是,开创的工作往往难免有疏误,谭氏的考述也有一些失当之处。为了使宋之问的研究深入发展,兹就下列五个问题进行考辨,提出个人浅见,与谭氏商兑。
一 杜诗直起法的纵横比较 本文谈杜甫诗的“直起法”。诗中的直起法,首先表现为一种开门见山,入手即直点题目的写作方式。
由天津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及天津社科院等九单位共同发起的首届全国中青年学者古典小说研讨会,于10月9日至13日在天津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