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朝花夕拾》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y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朝花夕拾》这一本书记录了鲁迅的童年生活,从儿时的童真无忧,到家道中落时生活的巨大落差,以及南京求学和学习的过程等,除此之外在这本书里还记载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丑恶面目,其中也包括了对于维新思想以及辛亥革命的批判。向我们传递了在一个特定的时代下鲁迅的思想。其实站在读者的角度来说,要想读懂一本文学作品,对于人物的解读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人物的变化深入挖掘更深层次的东西。本文以《朝花夕拾》为例,从其创作背景入手,对其中的人物进行了解读。
  关键词:《朝花夕拾》;人物形象;塑造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4-0-01
  人物形象描写是一个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对于一部作品而且形形色色的人物撑起了作品的灵魂,突出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其实鲁迅的很多作品中都为我们展示了他如诗如画般的童年世界,虽然说作品中的绍兴水乡经济落后,文化凋敝,但是风景却异常的秀美。当然最重要还是绍兴水乡的人,带给鲁迅的思考与感悟。像如《朝花夕拾》中的‘阿长’,正是因为这形形色色的人给予鲁迅的温暖,才能够作品保持生机与活力。
  一、《朝花夕拾》的创作背景
  《朝花夕拾》是鲁迅在1926年2月开始创作的,最初发表在《莽原》半月刊,1928年9月结集时才改名为《朝花夕拾》。在创作期间,鲁迅在厦门大学任教了四个多月,虽然说厦大的生活并没有让他的内心感受到一丝愉悦,但是他对待自己的工作还是异常认真。《朝花夕拾》总共收入了十篇散文,其中有一半是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中完成的,其中大都是鲁迅个人的“回忆”记事,也包涵了对于当时政府黑暗的强烈鄙视。当时的鲁迅已经成为了国内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这其中的十篇散文涉及到了当时社会状况的很多方面,其中的人物不管是‘阿长’还是‘藤野先生’都给人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究其原因是因为在《朝花夕拾》中鲁迅运用了独有的人物塑造的技巧。
  二、《朝花夕拾》中特定背景下的人物形象
  一部好的作品能够通过文字向读者折射出时代的特色和现实,鲁迅的少年时代中国正处在‘辛亥革命’阶段,那时候的中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这些时代背景在《朝花夕拾》中均有体现。‘阿长’是鲁迅的保姆,她淳朴勤劳,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但是处在封建社会下的她被社会强加上了思想的枷锁,让她变得懦弱麻木。纲常伦理让她每天都把所谓的“道德”挂在嘴边,却始终不能给自己真正的解脱。阿长的形象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是因为她是鲁迅善良勤劳的保姆,她保留了人性的美好,但是她的个人形象中也融合着时代给予她的特色。在研究一本书的时候我们不仅要了解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也要去了解那个时代的特征,因为时代给予人的影响是深刻的,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作品要跟我们传递的思想和情感。
  三、《朝花夕拾》人物形象塑造的具体概述
  1、通过具体的事件来突出人物的特点
  其实《朝花夕拾》中写人,很多时候都是借助于具体的事件来突出人物的内涵的。《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作者就通过具体的事例表达出了他深受封建礼教迫害的事实。通过描写她常常对我讲“长毛”的细节,表达了她对于农民起义认识的误区。而当鲁迅买回《山海经》时,她的善良以及对于鲁迅那种真挚的关心通过寥寥几笔,就显露无遗。正是因为有了这类事件,再加上作者感情的投入,“阿长”的形象才能够变得生动而且具体,而且这种描写方式也不会再在人物思想性格方面‘浪费’笔墨。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对私塾先生的课上表现以及其读书时的神态描写,形象生动的刻画出了一个古典而且刻板的私塾先生的形象。在《藤野先生》这篇文章中,作者在第一次上“藤野先生”的课时,他就指出了作者画图上的错误,而且也对作者的解剖实习表现出了关心。这件小事就让一个博学、朴实无华而且诲人不倦的大学教师形象活跃在了纸上。
  分析鲁迅的其他作品我们可以发现,他在创造人物的时候很多情况下都是通过社会与其自身的矛盾冲突来展现他们性格方面的特点,而人物的形象以及性格也会随着故事的发展而变的鲜明。而《朝花夕拾》虽是散文集,但是却借用了具体事件的细节描写来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这原本是小说中的描写手法,被鲁迅用在了散文中其实为文章增添了很多别样的魅力。这也就是我们完全可以把《朝花夕拾》中的每一篇单独的文章当成一个“个体”来分析的原因。
  2、在《朝花夕拾》的人物形象塑造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白描手法是人物刻画中常用到的表現手法,不单单是通过人物的心理和写或静态描写来进行描述,更是侧重于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来变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这种朴实无华的技巧其实最能够表达作者内心的情绪。鲁迅在《朝花夕拾》中白描手法的运用更是侧面突出了对于阿长的情感变化。通过对于他们相处的种种进行叙述,字里行间却都是作者的感情,或赞美或厌恶,渲染了文章的气氛。例如鲁迅对于阿长的情感描写,从最初的讨厌,到之后的佩服,再到后来的怀念,这一个个感情的转折使得文章的内涵逐渐升高,也使得作者真正做到了“感同身受”。《范爱农》这篇文章中白描的手法也同样有所体现,因此直观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总结: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代表作,在这本书中鲁迅借助于童年的天真与爱憎敞开了自己的精神世界,与读者分享了他的心灵感悟。全书虽说是回忆性散文集,但是在人物的塑造方面却有其独到的特点,即使在今天如果我们细细品味其中的文章,也能够感受到其中的魅力。上文根据笔者的学习对《朝花夕拾》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方式进行了总结。
  参考文献:
  [1]陈建芳. 回忆的诗学:重读《朝花夕拾》[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6):68-72.
  [2]陈建芳. 回忆·记忆·遗忘——再读《朝花夕拾》[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42-45.
  [3]沈文静. 《朝花夕拾》研究综述[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77-80 88.
其他文献
一杯火,自远古点燃后再没有熄灭。  火焰的胸怀总是在自然界中传颂。  而那漫山遍野的小草,依赖着岩石宽阔的神经。  阳光普照大地,水的灵魂舞动手中玫瑰,  森林唱着抒情的歌。  一杯火的温度,不足以把石头焐热,  而石头并不娇贵,在冰冷的水中,石头报晓春天。  在冬季,我们总是埋怨气候不承担些什么,  轉过身去,却看见一些时令的东西在夸大其词。  一杯火并不能照耀整个宇宙,可你想过没有:  从杯中
摘 要:《洛丽塔》小说主人公的“洛丽塔情结”的成因是多元的,包括主人公的成长环境、日常生活、爱情经历等。书中的“洛丽塔情结”不是简单等同于精神病学上的“恋童癖”,“洛丽塔情结”不是一种心理变态,恰恰是主人公对于美好的追求和象征。由于《百年孤独》中的人物奥雷良诺与雷梅苔丝的爱情,与本书主人公亨伯特与洛丽塔的相处存在相似之处,奥雷良诺的心理、行为将用以佐证亨伯特的“洛丽塔情结”的内涵和成因。  关键词
摘 要:在从事翻译活动时,尤其是文学翻译,除了要准确把握原语所表达的字面意思之外,还要充分注意到原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差异。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有的特点,而以某种语言为表达工具的文学,也很依赖这些特点形成自己独有的魅力。因此在文学翻译中,除了要准确把握字面意思,还需格外注意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以便在将原语翻译为目的语时尽量减少对其文学美感的破坏。本文以日本白桦派作家志贺直哉的短篇小说《
摘 要:岛木健作在小说《黎明》中向我们展示了部落民在各方面所受的歧视及所处的悲惨境地,对当时的部落歧视表达了强烈的抗议。他在小说中统一性地把握农民运动与水平社运动二者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先进性。通过小说结尾处熊吉的呼喊,作者向我们展示了觉醒了的部落民所爆发出的巨大能量,并通过题名“黎明”告诉我们,只有当被压迫者自觉到自己的权利并起来战斗时,农民组合运动,甚至可以说日本农民、日本无产阶级的黎明才有可
摘 要:莫言的长篇小说《蛙》,描述了在双重身份下姑姑跌宕起伏的一生,一种是乡村妇科医生,一生中亲自接生的婴儿将近万名,人称“活菩萨”、“送子娘娘”;另一种是铁腕推行计划生育国策的计生干部,人称“活阎王”。同时在其中也通过生动的文笔向读者展示了姑姑生命中的一个又一个爱情悲剧。  关键词:莫言;《蛙》;姑姑;爱情悲剧  作者简介:李想(1993-),女,汉族,吉林珲春人,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硕士研
每至冬日,我便开始怀念一种家乡的味道。那就是热气腾腾、糯香四溢的糍粑。其实,我更愿叫它“慈粑”,同音不同字,却有着特殊的含义。糯香的背后,有着不一样的故事。  小时候,每到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打糍粑。因为乡村条件简陋,乡亲们往往选择集体协作,三两家凑到一起来打。打糍粑需要很大的力气,往往是男人们打主力。女人们则负责里外张罗。那时,我母亲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帮忙生火蒸糯米。  只等热气腾腾的糯米
摘 要:在其代表作《巨大的收音机》中,约翰·奇弗运用了失乐园的隐喻模式,告诉读者乐园从来都不曾存在过。美国的中产阶级长期以来只是生活在具有欺骗性的伊甸园里,当笼罩生活的迷雾被吹散后,他们才发现自己原来一直都住在令人痛苦绝望的荒原之上。  关键词:神话隐喻模式;失乐园;荒原  作者简介:卢裕(1981.5-),汉,重庆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
万帐穹庐人醉,  星影摇摇欲坠,  歸梦隔狼河,  又被河声搅碎。  还睡、还睡,  解道醒来无味。
金灿灿的压力使信心极度膨胀  界面已没有粘贴的位置。  山的脊梁,长出瘤的包膜  使岩石失去理智。  天灰蒙蒙的,云层倒挂在树梢  那些公开拍卖的自然法则  留有淡淡乡愁。  玩火的少年,咀嚼糖衣炮弹  甜蜜过后,被击得粉碎。  雾霾重重,街上流行紧身裤。  用半个压力的态度旅行  就足以使女人脫去睡衣。
故事从这里开始吧!  一年前,我的工作调到春城,住在一套小公寓里。一到周末就兴冲冲踏上回家的路。但是没有多久就意识到,这干扰了妻子的生活。一是她平时在娘家“蹭”饭,却要给我回来下厨,二是让她在麻将局里白白旷工。她愉悦的表情后面,隐约可见维持礼节一般的无奈。所以这一百多里的路途就让我越来越疲倦。只在节假日或是特殊情况需要,我才会在两地之间奔走。  在单位,我是个闲职,几乎没什么业务。认识的人也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