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huasong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打开创新之门
  
  观察是创新的入门阶段。要创新就是要有新发现,观察是发现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要创新就要给学生造就一双“慧眼”,学会观察,掌握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培养观察能力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第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行,端正观察态度。无论观察什么都要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粗枝大叶不行,粗枝大叶往往会丧失新发现的良机。第二,在教学中应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使学生掌握观察程序,让学生全面系统且有主次地观察,提高观察效率。第三,注重课堂实验的观察。初中化学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较多,让学生注重课堂实验的观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渠道。第四,开阔视野,扩大观察范围。仅观察课堂实验是很不够的,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工农业生产中、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第五,写好观察记录。写观察记录一定要实事求是,准确地记录实验条件、过程和现象,尤其要注重实验现象的记录,准确地描述实际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为后面的分析研讨提供第一手的可靠资料。
  只有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并对随时捕捉到“奇异现象”进行认真分析和研讨,才可能有新发现、新突破,创出新成果。
  
  二、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是创新之本
  
  在初中阶段,首先要注重验证性实验。初中化学教材中大多是验证性实验,我们可以通过这些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安排一些探索性实验,借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教材上探索性实验不多,在教学中可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索性实验。做探索性实验的关键问题是实验设计。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放开手脚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对于难度大、探索性较强的实验,教师可进行必要的指导或与学生共同设计。对于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如果有新思想、新方法、新举措,教师应认真审查,只要没有意外情况(不安全因素等),都可以让学生进行试验,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勇于探索,勇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脑设计、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分析总结实验结论,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创新精神。
  
  三、注重生产生活实际,开发创新之源
  
  实际生产生活是创新之源,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参观厂矿,考察实际生活,探索分析实际生产、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对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的精神效果极佳。
   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使学生增加知识,扩大视野,开发智力,丰富课外生活,激发学生研讨化学问题的浓厚兴趣。可用如下形式进行课外化学实验活动:一是组织实验兴趣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愿组织起来,研究实验教学中的问题、撰写小论文、编辑实验资料等。二是开展化学游戏,寓实验于娱乐之中。应定期举办化学晚会,开展化学游艺活动,通过科学性与趣味性、知识性与娱乐性的完美统一来适合初三学生的特点,以提高实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遵义县马蹄镇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是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的关键。文章分析了分阶段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内涵,提出了构建独立于理论教学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实训项目教学等是实施该模式的主要核心。   关键词:递进式;教学体系;项目教学    一、建立以生产过程为主线、学生技能为主体的分阶段递进式教学模式   1. 以生产过程为主线,分阶段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内涵  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培养目标,采取分层次分阶段过关的递
为了解当前水貂病毒性肠炎疫苗及免疫程序的在水貂的免疫效果,该研究在6个水貂养殖场,随机对MEV疫苗免疫接种后55-60d的水貂进行心脏采血,共采集、制备84份血清。采用血清微
今年起,除考生本人和有关高校外,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将不再向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考生报名信息、考试成绩及录取信息;山东省全部取消省内制定的加分等照顾性政策。(3月4日《济南日报》)   维护高考公平是一个无法绕开的话题。然而,在某些地方,新课程改革旗帜下的高考加分项目竟然成了官员与教师子女的专利。只要有钱有关系,从未参加过航模类比赛,缺乏相应能力与特长的同学,也可以享受高考加分政策。在加分考生
为了节约机房空间,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设计了一种基于ATmega8单片机控制的可切换KVM扩展平台,该平台通过利用模拟开关技术将VGA信号及PS/2键鼠信号扩展成六路信号,并通过
摘要:“将教学置于无痕的状态中,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经历体验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理念。那么,在美术教学中,该如何摒弃灌输式教学和形式主义教学以实现教学无痕,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无痕境界呢? 文章从不教而教教学实践过程入手,切实探讨了美术课中贯穿“无痕”理念的重要性。  关键词:无痕;教育的月光;无痕境界    曾读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在山中修行的老法师月夜归来,碰上一个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迅速普及,现代化课程建设已经迈向了一个全面开放的崭新领域。多媒体课件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地丰富起来,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课堂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引入,改变了传统的注重认知、灌输、封闭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具感染力、直观性和启示性。  一、 多媒体教学,化抽象为形象,突出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所包含的虚拟技术能超越时空,化虚为实,变抽象为具体
Blog的中文常用名是“博客”。它自1997年在美国出现,到2002年开始在中国内地发展,目前已经在众多行业和领域产生广泛影响,Blog社区和文化如雨后春笋般地形成。在教育领域,它作为
本文在分析网上书店的类型、电子商务模式及其功能的基础上,阐述了网上文献采访的途径和方法.
分析了目前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编目的特点,论述了提高编目质量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