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0四年中共党史研究述评

来源 :中共党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0m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度的党史研究不论在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在本年度公开出版发表的党史著作和论文中,有相当一部分较有特点和学术价值。
其他文献
2009年有很多重大的纪念活动,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五四运动爆发90周年等。本年度的党史研究以这些纪念活动为重点展开,在多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近年来,有人对毛泽东192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质疑,并认为“毛(泽东)、何(叔衡)二人是参加一大后才成为党员的”,“长沙有无共产主义小组或可存疑”。本文通过查阅有关公开的史料,回答了对毛泽东1920年入党的质疑。
1951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然后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战略构想。然而,1952年9月党中央却又改变了这一战略构想并宣布“立即过渡”。这种战略构想的改变,时间之快,转变之大,连当时的一些中央领导人都感到突然,并有些不解。本文拟就其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
从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提出“农村中心”思想,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毛泽东关于革命根据地的发展战略思想,是古田会议前后在革命斗争实践中逐步向前发展的:井冈山时期是实行“固定区域的公开武装割据”形式;到东固提出“秘密武装割据”形式;到长汀后在《前委致福建省委并转中央的报告》中,将“秘密和公开、小块和大块”的形式结合起来,进而勾画出了创建大块公开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蓝图,从而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
毛泽东通过调查研究,决定起草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三南”会议和“三北”会议成为广州中央工作会议的前奏;如何克服两个平均主义(指生产队之间、社员之间的平均主义)是此次中央工作会议的中心议题,同时与会者形成了“要下决心搞调查”的共识;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农业六十条”(草案),标志着中共中央下决心大幅度调整农村政策,由此农村形势逐步好转。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周恩来、刘少奇诞辰110周年,中共六大召开80周年。本年度的党史研究以这些纪念活动为重点展开。
关于新时期农村改革的发端问题,从时间上看应该在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二年,即1977年,其“源点”并不是某一个村,而是“多点开花”;农村改革是以“包”字为核心“多源汇流”的总体性成果;从全国的角度看,农村改革兴起的最根本原因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适宜的政策环境和农民渴望温饱、维持生存的内在要求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与阿尔巴尼亚于1949年11月23日建立外交关系。以后,差不多整个50年代就是两国关系的“春季”。由于新中国成立伊始就主张世界上的一切国家、政党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稍后又提出反对大国主义,反对“老子党”,这就为中阿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中共七大召开60周年、陈云诞辰100周年,本年度的党史研究以这些纪念活动为重点展开。从公开出版的著作看,下列成果大致反映本年度党史研究的概况: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长期执政历史和丰富执政经验的先进政党。从夺取全国政权前的局部执政到新中国建立后在全国范围内执政,党在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长期实践中,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执政成就,积累了无比丰富的执政经验。刚刚闭幕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回顾了半个世纪党的执政历程,从认识和把握执政规律的角度,总结阐明了党长期执政所积累的6条主要经验。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