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校园设计发展史及校园公共空间活力探索与营造

来源 :中外建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xbyc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次采访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历史上西方校园设计的阶段性概括.第二部分是比较美国校园设计与日本校园设计的异同.rnQ1:翻看您的个人教学与实践履历,校园设计是您比较关心的话题,请谈一下您对校园设计的兴趣由来?rn王卉:童年生活中对大学的接触,形成了我对城市的最初印象.我在大学校园里长大,也有些亲戚在学校工作.所以我小时候除了在校园里和小伙伴们玩耍,就是周末和家人坐车走亲访友,乘车从一个大学校园转车到达另一个大学校园.这段经历构成了我对“城市”的最初认知:城市是由很多的大学校园和将它们串连起来的道路、沿途地标构成.我幼时的懵懂想法在学建筑专业,读到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时得到了某种印证:书中强调了城市设计的五要素,即节点、地标、路径边界和区域.
其他文献
1 引言rn青莲世第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自治区泸溪县浦市镇,是由浦市下湾李姓家人于清朝嘉庆年间建造,该建筑形制为典型的湘西窨子屋建筑.因李白号“青莲居士”,奉李白为祖先
本次采访的内容主要分为两期.第一期是关于荷兰水治理的历史阶段以及相关政策问题,以及关于荷兰典型城市滨水空间建设的问题;本期为第二期,其内容是关于两位荷兰学者自身研究
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中空多孔的NiO/SnO2复合纳米纤维,在复合纤维表面装饰碳纳米管,在此基础上制备气敏传感器器件.利用TGA确定了复合材料热分解温度和热处理工艺;利用SEM、XR
跨市边界地区,作为典型城市边缘区,在财税制改革后呈现出区域生态“碎片化治理”的趋势,面临着不断增大的生态环境压力.本文基于边缘效应视角,以广佛跨界地区为例,基于生态敏
本文城市针灸理论的研究背景进行了分析,界定了城市针灸的概念,探讨了城市针灸与城市触媒在概念上的异同.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的归纳总结,提出了城市针灸整体性、精准
随着国家对社区治理的日益重视,社区规划师将成为未来社区治理的重要制度设计.本文分析了中西方三种典型的社区规划师模式,包括以美国为代表的非政府组织指导下的自发行动模
2021年1月9日14:30,湖南大学建筑学院的四位老师应邀来到滨江文化园长沙市图书馆·乐之书店,与在场的读者朋友们交流新书.rn主持人介绍活动开场后,湖南大学建筑学院的四位老
会展中心是以展览空间为核心,以会展场馆为主体,辅助以登录、会议、洽谈、餐饮等其他功能构成的复杂城市综合体.对于区域和城市而言,其建筑形态的地域性和标志性面临着更高要
人工智能利用机器快速高效地学习既有案例中的经验和专业内的先验知识,为解决多目标决策、多标准评判、多因子干预、多主体介入的方案设计和优选提供了可能的新思路.本文通过
西蒙·盖伊和格雷厄姆·法默提出了六种建筑设计逻辑,即生态技术、生态中心、生态美学、生态文化、生态医学和生态社会,每个设计逻辑都有其相应的重点.其中生态文化逻辑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