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解题思路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g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1-075-01
  
  解题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基本形式,一般学生都比较重视,但学生对题目往往不加选择,拿来就做,而不善于分析探索解题思路,不善于总结解题规律。因此在解题教学过程中,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纲依本,经常有意识地向学生提出一些比较新颖的典型题目,并引导他们去探索思路,对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能力十分有益,在解题教学中,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我采取如下做法:
  1.难题浅解。所谓难题,不外乎一些综合性强较抽象的题目。我逐步剖析,给学生以启发诱导,将“难题”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好教材,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将题目转化为数学语言,数学语言转化为数学表达式,使解题的整个过程似行云流水,使学生思路畅通,达到曲径通幽的良好效果。
  2.妙题巧解。在解题教学中,我常选一些妙题。特别是对教材上的一些例题或习题,进行精选,以某个题目为雏形,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在强化常规解题方法的基础上,开拓新的思路,外延新的题目。对于这些妙题,我引导学生进行妙趣横生的探索,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思维纵横驰骋,创造力得到发挥,达到妙题巧解的良好效果。
  3.大题小解。“大题”即是通常讲的综合题,解这类题首先要求学生知识全面。我引导学生细分析,采用化大为小寻求松动点然后各个击破的策略。化整为零,将整个题目分解成几个小题来解,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而且也锻炼学生坚忍不拔,孜孜求索的思维品质。
  4.一题多解。在解题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思路入手,不依常规,寻求变异,探索多种解法,这样不仅可使知识系统化,而且可使学生养成观察、分析、探索、猜想等良好习惯。对培养学生发散性、创造性思维无疑是大有益处的。
  5.多题一解。在解题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运用同一方法或技巧,解一类或不同类型的题目,从而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综合的能力。我经常有目的地提出一些题组,让学生自己做,总结解题规律。有一些形式不同,分散在各处的多个题目,表面上看差别很大,但经观察分析,即可发现这些题目是同一性质的问题,所以可采用同一种方法,我想法使解题过程化繁为简,以使学生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良好效果,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起到了重要作用。以上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而且使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解题经验,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其他文献
摘 要:在课改和“减负”的双重背景下,努力从以下几方面减负增效:(1)领会《课标》,掌握好新理念;(2)吃透教材,备好每一节课;(3)分层教学,教好每一个学生。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改 减负 增效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1-072-01     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以下简称“课改”)已经进行了多年,“减负”工作也进行了多年,在课改和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定向、预习、自学—检查、反馈、调整—讨论、补充,释疑—精讲、总结、布置”的“四步法”教学,既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让学生焕发出生命的色彩,又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使学生自觉养成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教学 自主互动 四步法 激扬生命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1-070-01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1-071-01     小学进入初中后,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数字发展到字母,由静态发展到动态……学生真有点目不暇接的感觉,觉得无从下手,因而感到学习数学较困难,若没有一定学习数学的方法,就会使有些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由此,
摘 要: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为核心的教与学,问题是获取知识的原动力,是物理探究教学的重要载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创设形成“物理问题”的各种情境,重视学生学习生活中所发现的问题,注意对待学生提出问题的态度。促使学生形成认识的独立性及其稳定的学习动机,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 物理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1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1-074-01     通常的单元检测,都是由学生答完卷后,由教师“阅卷——质量分析——讲评”几个环节。而每一次考试到讲评结束,少则1天,多则几天,检测效率低,教师负担重。学生笔试中,或多或少有一些试卷上的题不会做,交卷后,只有部分学生对部分不懂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而大部分学生对不会的题目依然不会;因而考试后试卷上
通过对集中供热土方开挖施工,指出了施工中的注意事项、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减少安全事故的办法.
目的:分析入ICU时间对于重症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对BAKIT研究数据进行二次分析.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入ICU时间.观察终点为入ICU 28天死亡.Logistic回归分析入ICU28天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