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农地集体所有制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制度保障

来源 :马克思主义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gdsc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深化农村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事业中,在长期坚持以家庭承包为主、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同时,继续改革和完善农地制度,必须警惕和防止农地私有化的错误主张。坚持农地的集体所有制性质,事关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方向问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在农村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农业改革和发展的“第二个飞跃”的关键。
其他文献
钟哲明,男,苗族,1932年生,湖南武冈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标准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究”总课题组主要成员和两个子课题组首席专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历史理论经典著作导读”编写组主要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著作有《科学社会主义专题讲座》、《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研究》(主编)、《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简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雷锋是共产党人的道德楷模,雷锋精神是一种道德精神,这种道德精神的伦理价值究竟体现在哪里?雷锋精神的伦理价值就体现在践行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是雷锋精神的本质,是雷锋精神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源泉,也是雷锋精神的伦理价值之所在,这种伦理价值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对集体主义的信仰与坚守、对利他主义的执著与践行、对自律主义的坚定与保持及对乐观主义的奉行与推崇。
期刊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实质是在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创造中国特色的土地公有制产权形式,其特点是:国家拥有最终处置权,集体拥有现实所有权,农民拥有长期使用权,这不是私有制,而是权能多重、适合当今农村生产力状况的公有制特殊实现形式。本文与主张土地私有化的观点商榷,指出坚持和完善以土地公有为核心的农村新型产权制度的现实价值与深远意义,认为土地公有制能充分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实现城镇化和适合农业现代化的土地流转,有利于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其目的是有效保障农民的财产权利。
王玉棵对一种被他称作“满足需要论”的价值论观点加以全面的否定和批判,表明在如何理解中西方价值哲学之间的关系,如何理解和贯彻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如何把握价值问题的核心和实质,如何理解人的本质、本性及其与需要的关系等等方面,说到底是在如何看待人及人的权利与责任的问题上,他与我国学界“主导”观念之间存在认识上的差距。只有摆脱字面上对“需要”的狭隘理解和抽象争论.把人的存在和人的需要,包括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和社会需要等在内的人的全部需要放置在一个合理的位置上,才能对现实人的本质和地位等问题加以科学把握。
今年正值马克思逝世130周年,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2013年7月13日-15日,由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和贵州大学主办、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承办的“全国历史唯物主义与民族复兴之路理论研讨会”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文献研究室、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防大学等全国高校、科研机构和党校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会议共收到论文360余篇,入选80余篇。会议开幕式由贵州大学常务副校长封孝伦主持。
李建平,男,1946年生,浙江温州入,中共党员,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从1984年起先后担任福建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副主任、系主任、经济法律学院院长、副校长、校长。现任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分中心主任,同时兼任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研究会副会长、全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学术委员会委员等。
“中国梦”对当代中国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实现“中国梦”需要理论工作者坚守正确的理论态度,进一步增强理论自信,承担理论工作者所应该承担的理论责任。“中国梦”明确了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方向和引导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价值导向,开拓了哲学社会科学新的研究课题。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者要在充分领会“中国梦”的基础上,承担起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使命。把研究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作为首要任务。
程恩富,男,1950年生,上海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成员、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主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主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学科负责人。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会长、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会长、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会长。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社科基金等评委,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等国内外十几所大学荣誉教授或客座教授。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在国内《中国社会科学》、《人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个“体系”,是由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构成的系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成的要素、结构模型、结构层次、结构优化以及系统的环境、系统的内核进行系统分析,有利于科学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概括为:人本、共富、和谐。其中人本是灵魂,共富、和谐是全体中国人民追求的价值目标。它针对并力求解决广大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根本问题,又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本质特征和时代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