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再学工农兵”问题,网上的言论褒贬不一,但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到生活中去学习都是一件利大于弊的事情。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他也身体力行地推行过他的教育理论。如他从美国留学归来,就脱下身上的西服,和学生们一起到田地里去劳作。另外,他还大力倡导“南泥湾精神”。他甚至教导学生们说:“没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作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作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
实际上现在的许多学生除了死读书,还是死读书。至于书本之外的东西,则知之甚少。在我们身边,孩子从小学读到大学而未参加过劳动者比比皆是。特别是一些城市里的学生,基本上生活于衣食无忧的环境中。即便家里的家务活,他们也干得很少。而对于农民的田间劳作,他们更是不知道或没有亲身体验过。所以,他们的知识大多来源于书本。书本之外的生活知识,相比之下就缺乏了很多。这种重书本轻实践的学习,只会使得他们越来越脱离生活。
而如今的一些企业,招聘人才时不仅看重一个人的学历,还看重其实习经历。因为他们希望自己引进的人才,能够手脑并用,能够尽快给他们带来一定的效益。有些企业,则干脆要求应聘者曾在相关行业中工作多少年等,否则就免谈。由此可见,到企业去学习,到农村去体验生活,不但事关一个人的阅历学识,还事关一个人今后的就业问题。
在国外,大学生“下乡”其实也很普遍。如美国,学生们通过农业实践,对有机食物、食品安全等问题就会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以后哪怕他们不到农业部门工作,而是到诸如商学院、法学院工作,那些生活经验对他们也会大有帮助。他们这样做的目的,除了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得到了锻炼,获得实际工作经验。国外对大学生实际工作经验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倡导大学生到农村中去、到企业中去,目的都是为扩大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希望大学生不会成为只会啃书本的“书呆子”。从教育学的角度去看,有利于大学生性格和能力的培养;从大学生就业服务的角度去看,则是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哪怕你只是去农村或企业劳作一天,也能亲身感受和体会到一些你从书本上所不能学习到的东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从实践生活中得到的直接感受和体会,注定有别于书本,也必将化为你人生中一笔难得的宝贵财富,使得你在以后的道路上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他也身体力行地推行过他的教育理论。如他从美国留学归来,就脱下身上的西服,和学生们一起到田地里去劳作。另外,他还大力倡导“南泥湾精神”。他甚至教导学生们说:“没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作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作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
实际上现在的许多学生除了死读书,还是死读书。至于书本之外的东西,则知之甚少。在我们身边,孩子从小学读到大学而未参加过劳动者比比皆是。特别是一些城市里的学生,基本上生活于衣食无忧的环境中。即便家里的家务活,他们也干得很少。而对于农民的田间劳作,他们更是不知道或没有亲身体验过。所以,他们的知识大多来源于书本。书本之外的生活知识,相比之下就缺乏了很多。这种重书本轻实践的学习,只会使得他们越来越脱离生活。
而如今的一些企业,招聘人才时不仅看重一个人的学历,还看重其实习经历。因为他们希望自己引进的人才,能够手脑并用,能够尽快给他们带来一定的效益。有些企业,则干脆要求应聘者曾在相关行业中工作多少年等,否则就免谈。由此可见,到企业去学习,到农村去体验生活,不但事关一个人的阅历学识,还事关一个人今后的就业问题。
在国外,大学生“下乡”其实也很普遍。如美国,学生们通过农业实践,对有机食物、食品安全等问题就会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以后哪怕他们不到农业部门工作,而是到诸如商学院、法学院工作,那些生活经验对他们也会大有帮助。他们这样做的目的,除了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得到了锻炼,获得实际工作经验。国外对大学生实际工作经验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倡导大学生到农村中去、到企业中去,目的都是为扩大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希望大学生不会成为只会啃书本的“书呆子”。从教育学的角度去看,有利于大学生性格和能力的培养;从大学生就业服务的角度去看,则是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哪怕你只是去农村或企业劳作一天,也能亲身感受和体会到一些你从书本上所不能学习到的东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从实践生活中得到的直接感受和体会,注定有别于书本,也必将化为你人生中一笔难得的宝贵财富,使得你在以后的道路上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