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知识观视野下现代化工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kfi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在进一步深化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改革之际,人们对知识价值的看法、知识内容的认识、知识获得和知识评价的观点也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从而为不断推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文章在阐述当代知识观的基础上,以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为例,探讨了面向当代知识观的高职实践教学的变革历程。
  [关键词]知识观高职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黄斌(1963-),男,江苏启东人,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管理;胡虹(1977-),女,四川广安人,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工业催化及高等职业教育;仓理(1963-),男,江苏宿迁人,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主任,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精细化工及高等职业教育。(江苏南京210048)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9-0168-02
  人类历史在17世纪工业革命之际经历了现代知识观的洗礼,在20世纪末又迎来了后现代知识观所带来的变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人们对知识价值的看法、知识内容的认识、知识的获得和知识的评价等观点正从“一元”走向“多元”。后现代知识观的出现唤醒了我们对建立在科学和理性基础上的职业教育教学观、课程观、评价观等全新的思考。后现代知识观的出现,并不是否定现代知识观,使其成为了历史①,相反,后现代知识观与现代知识观共同构建起了当代知识观的发展。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以当代知识观为基础,从理论和实践层面积极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加强化工类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对生产性化工实训教学工厂的建设、运行和实践教学进行了艰苦的卓有成效的摸索与实践。
  一、当代知识观的基本特征
  知识观是人们对知识的产生、作用、获得及应用的总看法,是关于知识的理论观点,是教育的观念基础,也是高职实践教学乃至实训基地建设的逻辑起点。不同的知识观支配着不同的教学实践。现代知识观认为,人类掌握的知识具有普遍必然性和整体性,因此普遍性与必然性、客观性与确定性被认为是知识的应有属性。而后现代知识观所认识到的则是知识意义的多样性、不断可生成性,亦即意义的不断可解释性。
  作为科学世界的思维,普遍必然的有效性无疑是现代知识观的知识标准。而后现代知识观则揭示了人文世界意义的可不断解释性。这意味着,哲学的发展为高职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在当代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实践模式,带给了从教者对当代知识观的再认识。
  当代知识观认为,知识具有建构性,知识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强调要为学习者提供宽阔的学习平台,鼓励学习者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去建构个人意义的知识;知识具有社会性,获取知识的过程不再是学习者的单向作用,而是学习者与世界的相互作用,尤其强调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相互协作的过程;知识具有默会性,除了可用书面语言或数字公式等表达的显性知识以外,还存在着很难或无法量化、文字化、符号化的或很难通过书面形式表现的默会知识,默会知识的习得与传统的知识传授不同,不是通过理论学习而获得,而是需要学习者通过参加有关操作实践,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所要学习的知识;知识具有情境性,任何知识的获得都离不开特定的时间、空间、价值体系和语言符号等诸多因素,只有通过特定情境的设计为学生提供技能应用的情境,学生才能通过个体的亲身实践,获得新知识的生成和迁移②。
  可见,实践是默会知识传递的载体,实训教学是学生获得职业经验的基本途径。学生只有通过具体的实践,才能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领会隐含在具体操作和行为中的默会知识。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建设和开拓实践基地,改革实践教学,尽力创建与本专业领域岗位(群)相一致的职业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以准员工的身份参与反复的实践活动,把默会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能力并外显于行动,实现从新手到熟练者的重要转换。
  二、当代知识观视野下的现代化工实训教学工厂的构建
  “现代化工实训教学工厂”采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实训过程中坚持“实践教学生产化”的原则,以教学为主,实行企业化运作。在角色定位中,学生是实训工厂中的主体,教师主要负责技术指导。运行管理制度上按工作岗位实际情况设立车间,班组管理制度以及车间主任、班组长、员工、设备管理员、安全员岗位职责等③。并以组织工厂生产开展实训教学工作,将班级分为若干“班组”,让学生以准员工身份在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和企业管理模式下,进行生产操作。实现了学生的角色转换和自我管理,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的同时,在生产管理过程中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培养合作意识、安全意识和沟通协调等能力、使之最终成为符合现代企业需要的职业人。
  三、当代知识观视野下的高职化工实训教学改革
  1.面向知识的默会性,明确化工专业实践教学目标。默会知识是存在于个人中的私人的、有特殊背景的知识;在化工实践教学中学生会无意识地获得大量的默会知识,同时在实践中,学生和教师都对知识进行了积极的建构,彼此得到了新的理解。④一直以来,化工类专业教学拥有较多的实验、实习以及毕业环节等实践环节,并试图通过毕业环节的技能考核和论文答辩来实现专业教学目标。但这一目标却忽视了知识的默会性,往往会在实际贯彻中失去了方向,或流于形式,或成为传统的“应试”结果。因此在现代化工实训教学工厂的运行中更加注重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工程能力,同时还加强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心智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安全意识等职业素养的培养。在参与“教学工厂”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学生可结合实际,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高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夯实实践基础。
  2.面向知识的社会性,改革化工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传统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主要以验证形式为主,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分离,实践教学附属于理论教学,用于验证理论教学内容,是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简单结合构成了化工专业学习的统一体。但以现代人才培养目标去评价传统的化工实践教学模式,发现传统的实践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如实习时只能看,不能动手操作,实习过程中是教师或师傅先讲,学生再去认识工艺流程等,这种方式造成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严重缺乏,实习的效果不甚理想,教学目标难于达到。由于实践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活动形式单一、使得实践教学活动缺少吸引力。基于对“知识的社会性”的认识,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尝试改革传统化工实践教学的内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为辅,让学生在真实的工厂环境下,以真实工厂生产任务驱动的方式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学生实习内容包括冷态开车、正常停车、事故处理,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掌握工艺生产原理、工艺流程、常见仪表阀门类型,还要学会DCS的操作控制、工艺参数变化趋势正确与否的判断,以及出现问题的判断与事故的排除。这些核心的实践教学内容以前很难在学校内有效养成,大多需要学生在入职后的1~2年中跟着师傅做中学并慢慢领会内化。
  3.面向知识的情景性,创新化工实践教学的形式。高职实践教学传授知识类型的主体是“隐形知识”,其教学过程是一种以获取经验性与策略性“隐形”知识为主要目标的过程。此过程必须经由个体的实践活动才能建构、习得。因此,现代化工综合实训工厂以真实的生产装置为载体,仿DCS操作形式模拟实际生产操作。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进行团队分工协作,在理解工艺原理、熟悉工艺流程和具体的生产现场阀门仪表的情况下,内、外协同完成具体生产任务。在如此的“工作情景”下教师无疑是一个管理者,但仅仅又是作为学习团体中的一个平等的成员。教师的作用不但没有被抛弃,反而得以重新构建,从外在情景转向与情景共存。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能看能摸能操作,做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边做边学,教学做合一,手脑并用,使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紧密结合,把所学习的理论和掌握的技能融为一体。在这种真实的生产过程中,以职业人的要求来培训学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4.以当代知识观为基础的化工实践教学评价。对当代知识观中知识内涵的再认识,转变了从教者传统的教学评价思维模式和教学评价方式,对传统的教学评价观念有了根本的变革。以工艺类专业实训及考核模式为例,传统的实训内容包括厂况、厂纪教育、安全教育、工艺介绍、设备介绍、现场实习、单机的仿真实训,因此与之对应的考核内容就包括了安全考核、现场考核(主要是考查对工艺流程的掌握程度)、仿真考试、卷面笔试,以及实习报告、实习日记,这些培训及考核内容从传统知识层面来看是比较全面和合理的。但评价的方式都是“终结性”的,是静态的,使得教师和学生都不自觉地趋向一元性,导致了学生学习的一味趋同,从而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个体自身能力的挖掘。传统的化工实践教学评价显然无法对千差万别的实践表现和认知水平做出符合当代知识观的有效评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与人沟通协调能力等都无法从传统的实训模式中得到培训,也无从考核。
  以现代知识观为准则的教育评价体系趋向多元化,评价方式更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个体理解、阐释、质疑和应用上,教育者更关注教学过程中学习者在各方面的提高。学习者的知识增长方式并非线形积累,而是非线性的转化。教育评价应该是动态性的,它不仅仅是对已设计好的课程进行的价值判断与分析,而更应是在特定情景下做出的动态评价。动态的教学评价应考虑其空间与时间的特性⑤。因此在现代化工综合实训教学工厂中,对实践教学评价要求做到随时间空间的动态的评价,考核过程贯穿于整个实训过程中,使得考核内容更加全面、合理。例如在化工生产中显得尤为重要的安全意识,传统培训及考核都只能停留在纸质层面,无法真正对学员进行现场安全培训,而改革后可在现场进行安全救援预案综合演练、专项演练,真正提高学员的安全意识,学会应对突发事故的处理方法。
  以使用本套装置进行生产性实训的本、外校学生为对象,我们对实训教学的效果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实习方式、实践技能提高、分析能力提高、职业素养培养、安全意识培养、环节安排满意度、考核评价满意度、学习动力促进八个方面。结果显示各项评价指标满意度均在98%以上。绝大部分同学对可以进行动手操作的生产性实习方式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心,认为这样的实习方式能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在“边做边学”的培训模式中,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团结协作能力,同时让理论知识和实践得到了更加有机的结合。
  [注释]
  ①陈嘉明.“一”与“多”:现代与后现代的知识观[N].光明日报,2007-04-24.
  ②张晋,马庆发.高职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129.
  ③黄斌,仓理,胡虹.现代化工虚拟教学工厂建设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1):75.
  ④孟青.后现代知识观研究评述[J].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9(4):163.
  ⑤董洪霞.后现代知识观对现代教育的影响[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5):24.
其他文献
近年来广西高校英语专业四级统考成绩反映出广西英语专业本科基础阶段整体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在写作和听力教学方面进步尤其大.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广西学生整体英语水平较低,
[摘要]合作学习教育理念在高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成功实践的关键在于搞好课前教学设计。课程合作学习教学设计,在教学目标上应是政治目标、职业素质目标和专业目标的有机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应是课前充分准备、课中有效监控、课后认真加工的自然衔接;在评价方式上应是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教师评价不同评价主体的结合。  [关键词]高职 概论课 合作学习 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吕荣
每到“双11”“双12”等时段已成为各大电商平台进行集中“大促”的惯例,不过在各种电商造节的轰炸下,消费者审美疲劳逐渐显现,加上各种产品质量的出现,越来越差的购物体验让信誉成为网络电商节的一大隐患,《网络商品和服务集中促销活动管理暂行规定》的发布,会让今年的双11变得美好一些吗?  吐槽背后的信用危机  “价格先涨后降”、“货源不足,一秒没货”、“付钱容易发货难”……双11购物盛宴后的吐槽愈演愈烈
过去几年中,手机邮箱被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接触和使用。但是,手机邮箱有哪些特点?未来发展趋势会怎样?很多读者也许对这些问题并不十分清楚。通过对139手机邮箱业务的初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