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要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实验记录则是获取真实的实验数据,从而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步骤。在小学科学的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实验记录很多时候只是停留在层面上,犹如“活动有余,思维不足”一样。实验记录用完就扔,记录结果缺少评价和修正,实验记录的有效性低。如何以评价助推实验记录的有效性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加强实验记录过程性评价
在目前的科学实验评价策略方面,往往更重视的是实验结果的评价,却忽略了实验记录的过程性评价。如果教师只关心实验操作结果,却对实验记录毫不重视,学生会慢慢减少对实验记录的主动性和重视。因此,老师在实验过程中要多关注学生实验记录的评价,引导学生重视实验记录。
心理学家说过:小学生更乐于接受正面的、及时的鼓励。在科学实验过程中,教师及时用激励性评价语言对学生的实验记录进行评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实验记录成功的喜悦,进而提高实验记录的兴趣,更好地开展科学探究。例如,在《雄蕊和雌蕊》一课中,在观察雄蕊和雌蕊的实验过程中,老师注意观察各小组的记录情况,特意表扬已经开始记录雌蕊和雄蕊特点的小组。这些激励性评价可以让其他小组的学生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而及时记录。对比“请还没有开始记录的小组要快点记录”,老师表扬已经开始记录小组的激励性评价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实验记录过程中,有些学生也许对实验记录的内容和方法不太明确,老师可以采取指导性评价语言对学生的实验记录进行指导。在《雄蕊和雌蕊》一课中,大多数的学生可能只会用文字记录雄蕊和雌蕊的特点,教师可以说:“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更加形象生动地记录雄蕊和雌蕊的外形特点呢?”逐步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式记录。老师对学生的实验记录及时进行指导性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实验记录。
二、关注实验记录结果性评价
学生的每次实验记录结果并不都是正确的。很多时候老师并没有对实验记录结果进一步的评价,学生对实验记录没有进行思考,同时实验记录也缺少修正。这时,实验记录已经失去了它真正的意义。
教师在实验记录完成后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的实验记录的内容、方法和记录的科学性进行判断并给予评价,与学生一起探讨出现不同记录结果的原因。评价后,学生对实验记录进行修正和改進,以便下次不断改进实验记录的方法,帮助学生以后更好地记录。实验记录是学生对实验全操作的记录,实验记录的改正也是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思考,帮助学生对实验的现象理解,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
教师可以在每个月评比出最佳的实验记录单,并把每个月的最佳实验记录单进行展示、交流和分享。鼓励学生更好地进行实验记录,提高学生科学实验和科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实验记录习惯。每个学期末,教师还可以对学生学期的实验记录情况用优良、良好、合格、不合格进行评价,并公示学生的评价结果,选出本学期的“最佳实验记录员”,加强学生对实验记录的积极性。
三、评价主体的多样化
教学评价的主要是教师,老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家长等群体的作用,让这些群体参与带学生实验记录的评价当中,让各种评价主体的评价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使学生的科学实验记录更加完善。
在每次实验前,教师都会给学生发一个实验评价(如表1),让学生在完成实验过程后,组长对实验操作进行评价,其中一项也包括了实验记录的评价。
小组长根据实验过程的真实情况通过涂星星的个数打分。因为小组长的评分会影响“最佳实验员”。为了得到小组长更高的评价,成员认真完成每一项工作。
教师还可以创设机会,让学生进行分享和展示小组实验记录,接着学生开始相互点评各小组的实验记录的优缺点,帮助学生完善实验记录。
有一些科学实验需要在家里进行,家长通过拍照分享每位学生的实验记录单在班群上,家长对学生实验记录情况的相互评价可以让家长一起参与到学生的科学实验中,并且通过家长的力量可以帮助学生在家更好地进行实验记录,创造良好的实验探究环境。
一、加强实验记录过程性评价
在目前的科学实验评价策略方面,往往更重视的是实验结果的评价,却忽略了实验记录的过程性评价。如果教师只关心实验操作结果,却对实验记录毫不重视,学生会慢慢减少对实验记录的主动性和重视。因此,老师在实验过程中要多关注学生实验记录的评价,引导学生重视实验记录。
心理学家说过:小学生更乐于接受正面的、及时的鼓励。在科学实验过程中,教师及时用激励性评价语言对学生的实验记录进行评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实验记录成功的喜悦,进而提高实验记录的兴趣,更好地开展科学探究。例如,在《雄蕊和雌蕊》一课中,在观察雄蕊和雌蕊的实验过程中,老师注意观察各小组的记录情况,特意表扬已经开始记录雌蕊和雄蕊特点的小组。这些激励性评价可以让其他小组的学生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而及时记录。对比“请还没有开始记录的小组要快点记录”,老师表扬已经开始记录小组的激励性评价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实验记录过程中,有些学生也许对实验记录的内容和方法不太明确,老师可以采取指导性评价语言对学生的实验记录进行指导。在《雄蕊和雌蕊》一课中,大多数的学生可能只会用文字记录雄蕊和雌蕊的特点,教师可以说:“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更加形象生动地记录雄蕊和雌蕊的外形特点呢?”逐步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式记录。老师对学生的实验记录及时进行指导性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实验记录。
二、关注实验记录结果性评价
学生的每次实验记录结果并不都是正确的。很多时候老师并没有对实验记录结果进一步的评价,学生对实验记录没有进行思考,同时实验记录也缺少修正。这时,实验记录已经失去了它真正的意义。
教师在实验记录完成后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的实验记录的内容、方法和记录的科学性进行判断并给予评价,与学生一起探讨出现不同记录结果的原因。评价后,学生对实验记录进行修正和改進,以便下次不断改进实验记录的方法,帮助学生以后更好地记录。实验记录是学生对实验全操作的记录,实验记录的改正也是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思考,帮助学生对实验的现象理解,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
教师可以在每个月评比出最佳的实验记录单,并把每个月的最佳实验记录单进行展示、交流和分享。鼓励学生更好地进行实验记录,提高学生科学实验和科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实验记录习惯。每个学期末,教师还可以对学生学期的实验记录情况用优良、良好、合格、不合格进行评价,并公示学生的评价结果,选出本学期的“最佳实验记录员”,加强学生对实验记录的积极性。
三、评价主体的多样化
教学评价的主要是教师,老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家长等群体的作用,让这些群体参与带学生实验记录的评价当中,让各种评价主体的评价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使学生的科学实验记录更加完善。
在每次实验前,教师都会给学生发一个实验评价(如表1),让学生在完成实验过程后,组长对实验操作进行评价,其中一项也包括了实验记录的评价。
小组长根据实验过程的真实情况通过涂星星的个数打分。因为小组长的评分会影响“最佳实验员”。为了得到小组长更高的评价,成员认真完成每一项工作。
教师还可以创设机会,让学生进行分享和展示小组实验记录,接着学生开始相互点评各小组的实验记录的优缺点,帮助学生完善实验记录。
有一些科学实验需要在家里进行,家长通过拍照分享每位学生的实验记录单在班群上,家长对学生实验记录情况的相互评价可以让家长一起参与到学生的科学实验中,并且通过家长的力量可以帮助学生在家更好地进行实验记录,创造良好的实验探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