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语用型课堂教学的构建策略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tian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基于这样的理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开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言以蔽之,就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从学生主体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语言品析为重点,具体写法技巧为切入,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言语训练。而这种以言语训练为重点的课堂,就是语用型课堂。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笔者提炼出语用型课堂教学的本质,并浅析其构建策略。
  一、结合学生实际,找准语用训练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语用型课堂中,教师所制订的教学目标、过程与策略,都是围绕着学生的实际需要,是为了能够促进学生在其不同的语用起点上达到最近发展区域,以便让他们真正享受学习,感知课堂的快乐。
  如学《姥姥的剪纸》这一课中有“喜鹊登枝”与“老牛兔子”这两幅剪纸,它们表现了“我”和姥姥之间生动有趣的故事,也表现了姥姥心灵手巧与剪纸技艺的精湛,同时还表现了“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经过反馈,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对课文内容感兴趣,但对剪纸内容不太理解,尤其是对“老牛兔子”的剪纸。其实,这里的“老年兔子”更多的是“我”和姥姥的结合,是生活形象的再现。了解学生的理解难点后,笔者进行了预设,即在教学“老牛兔子”剪纸时,引导学生回忆爷爷奶奶与外公外婆对自己的疼爱。这样,一方面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也为语用训练找准了起点,为课堂多元对话提供了铺垫。
  二、结合语言品析,压实语用过程
  对于学生来说,语用型课堂构建的过程,也是他们语文素养提升的过程。因此,在打造语用型课堂时,语用训练是重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品析文本语言,在感知语言内涵的同时,领悟作者的表达技巧,为学生运用语言打好基础。一般来说,语言品析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明白词语意义,包括其在文本中的意思;第二层次是通过词语品析,感悟文本情感。
  对于文本阅读来说,言语的品析感知是前提。毕竟阅读文本的第一步是理解词语。如《灰掠鸟》中有句话,“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对于“排空而至”一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明白它是指灰掠鸟整群整群地从空中落下来,以此来感知灰掠鸟飞落时的壮观。
  语言是有温度、有情感、有内涵的,如果学生仅仅停留在字面理解上,是永远感受不到其精髓的。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复咀嚼、品析和揣摩字词。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水》时,关于“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順着脖子缓缓地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这一句,笔者就是扣三个“滑过”,引导学生反复品析,通过置换的方式让学生品读感知:“这里的‘滑过’能否换成其他词语?”经过比较、品析,学生不仅读懂了“滑过”的内涵,也理解了其蕴含的伟大母爱。
  三、结合技巧剖析,借鉴语用表达
  在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常陷入这样的误区,即阅读是阅读,习作是习作。如果阅读教学只是促进学生品析文章内容、主题乃至情感,却很少探究作者的表达技巧,是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的,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习作技能训练是一个长期过程,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生写作的训练,更要关注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只有在阅读教学中与作者对话,教师才能引导学生技巧剖析,实现技巧迁移,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写好作文做好准备。
  四、结合随文练笔,强化语用训练
  语用型课堂的构建,关键还应在“用”上下功夫。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析文章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的。这样,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与文本、作者及编者对话,还有助于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实现深度共鸣。在语用型课堂教学中,随文练笔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因为读是写的前提,通过读,学生可以积累写作技巧,为写做好铺垫;而写是读的巩固,通过写,学生可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两者相辅相成。此外,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认真钻研教材,不仅要结合课堂教学目标,还要结合学段目标,对学生的练笔内容进行选择。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孕育着丰富多彩的地域美术文化,各自的人文情怀、地域特色铸就灿烂的艺术资源。地域文化是形成中国画风格的主要因素,画家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题材的选择与表现以及审美情趣等,在特定的区域、文化背景下所引发的艺术创造,尤其对于中国写意风格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经历时间的洗礼,在江西保留下来的地域特色文化中,以“红杜鹃”为载体展现了地方独特的审美趣味,有利于培养学生爱自然、爱家乡的审美
摘要:人的天赋、才能各异,这是遗传和变异导致的结果。教育不仅要体现人的普遍共性,还要体现人的个性化发展。虽然人的天赋有差异,但教育能使人的天赋潜能得到充分地展现。本文阐述了教育对展现人的天赋潜能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教育 个性 天赋 潜能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种希望,但人的智力水平各不相同,所以人的个性发展也是多方向的。要开展同时符合人共性与个性要求的教育,既体现了人的普遍共性,即追求和谐的人生方
不知不觉,登上教坛已有十年。回想语文课程改革前,笔者自以为课前把文本知识点研究透彻,课堂上把课文讲解清楚,课后狠抓学生做好相关练习,就不愁学生学不好语文。然而,如此费尽心力的结果却是:学生在生活中“张不了嘴,动不了笔”,考试成绩也不理想。笔者不禁感到困惑,为什么花了那么多心思和精力,学生还是学不好语文呢?  就在笔者为此苦恼之时,以高效课堂为主的教育模式给笔者指明了方向和方法。在上课前,笔者要求学
摘要:公民教育的核心目标是消除种族间的歧视及做好移民后代的教育。中国是一个多民族文化国家,应加深对公民教育内涵的理解,以适应全球化发展需求。本文分析了美国多元化公民教育的途径,阐述了其对我国公民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美国多元文化 公民教育 启示  美国是一个有着多文化、多种族及多民族的国家,多元文化主义是美国实行的主要政策。20世纪60年代,多元文化主义教育政策开始在美国盛行,为了更好地适应多元
摘要:本文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8例呼吸机面罩给氧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研究呼吸机面罩给氧患者在呼吸机面罩给氧期间的焦虑、抑郁状况及相关因素,为呼吸机面罩给氧患者做好心理护理。  关键词:呼吸机面罩给氧 焦虑 抑郁 状况 分析  在患者自然通气和(或)氧合功能出现障碍时,运用呼吸机面罩能使患者恢复有效通气,并改善氧合的方法,其优点在于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人们对小学数学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加关注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教师在保障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要重视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为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提供重要保障。本文主要研究了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保障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为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提供了参考竟见。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 小学数学 教学有效性  教师应重视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其教学形式的革新也尤为重要。本文先分析了开展初中政治体验式教学的内因和外因,然后深入分析了体验式教学的发展前景,探讨并阐述了其发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初中政治 体验式教学  一、开展初中政治体验式教学的内因与外因  1.开展初中政治体验式教学的内因  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情景教学模式,在当今日益丰富的教学模式中具有无可比拟的活力和适用性。初中阶段是学生塑造自我、
摘要: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是当前各高校面临的工作难点。本文提出以“德”为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弘扬时代主旋律、传承红色基因,让思想政治理论课走进学生心里。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一、立德树人,打牢师生信仰根基  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坚持贯彻立德树人的育人方针,将树立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作为最高之“德”、最大之“德”。我
摘要:有机化学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方法的选用,提升教学效率。本文简要分析了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运用多媒体教学、开展探究式学习这两种优化策略,以期为高中化学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有机化学 问题 优化策略  有机化学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有机化学占据了高中化学教材的四分之一,高考试卷中有多道试题都涉及有机化学的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一、BYOD对电子政务综合办公的意义  推行电子政务,既是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电子政务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的重要手段,对推动政府管理创新、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以及提升现代城市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就江西省而言,全省于2000年始建至今的“江西省政务信息网”已覆盖省、市、县、乡四级各行政部门,部署了超过三十个跨区域或跨部门的多种电子政务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