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材活用·道法自然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溯”材展示]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選自《道德经·道经第二十五章》)
  [ 运用方向]
  1.顺势而为。顺势,是顺自然之势,顺时事之势,顺自身之势。顺势而为,我们得到的是生存,是发展,是成功;逆行倒施,我们看到的是灭亡,是退步,是失败。
  2.道法自然。梭罗曾言:“一株植物若不按照天性生长,便会死亡,人也是一样。”让我们在茫茫红尘中留一份淡定、留一份道法自然的纯真。
  3.遵循客观规律。道法自然就是主张遵循客观规律。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多总结事物的发展规律,尊重规律去办事可以使事物得到更好的解决。
  4.人与自然和谐。中国古人一直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热爱自然,所谓“物我两忘”“民胞物与”“与外化冥合”皆是如此。
  [ 习作片段]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中国道家学说的核心思想。中国古代哲学强调凡是皆有因果,应顺应自然,顺势而为。
  谪居黄城中,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履履难重。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东坡的一生极尽坎坷:爱情的曲折,仕途的偃蹇,政治旋涡的挣扎,满腹冤屈的难鸣。是做屈原,放浪形骸于湘江边,还是做贾谊,终日哀伤抱憾于世?都没有,他选择了顺势而为。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的淡泊,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
  顺势而为的苏东坡,从政治的窄门中从容地走出来,虽与众人所望有悖,但他终于在黑暗的时代中找到供心灵自由驰骋的空间,守得云开见月明。顺势而为,就是东坡的明月。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新晋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不会想到,自己的一生竟真与一个“蒿“字紧紧纠缠在一起,就像那丝瓜藤与肉豆须一般。面对疟疾肆虐,她想到的不是开辟新的疗法,也不是合成全新的化学物质,而是顺势而为,钻到卷帙浩繁的古代医典中去,深入到博物万象的自然中去。借鉴古人,同样是一种顺势而为,她在字里行间中苦苦探索,终于发现青蒿绞其汁而非传统方法上的水煎,终于发现了疟原虫抑制率高达100%的青蒿素,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顺势而为的屠呦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借助古人的经验比西医走得更远,让古老的中医又一次震惊了世界。
  顺势而为,千里皆明。
  [ 亮点评说]
  片段开篇以引用的手法,直接取用“溯”材中的老子《道德经》中的观点作为议论的引子,归结出了“顺势而为,千里皆明”这个观点。文中以苏东坡和屠哟哟两个典例,生动阐释了顺势而为的重要性,很有说服力。
其他文献
语文学习原本就植根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面对大量识字任务的低年级儿童,让识字教学生活化,学生会倍感亲切、有趣。于是,这学期又教一年级时,我进行了一系列尝试,让识字教学走进生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利用校园文化资源识字  学校是知识的殿堂,识字资源极为丰富,如:教室牌匾、校园内告示牌、楼梯上的宣传标语、走廊上悬挂的名人名言等,我常常带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