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夫妇:有一种友谊叫梅屋庄吉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p1215547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中山在日本流亡的时间累积逾九年,所交往的日本友人不可谓不多,其中,梅屋庄吉是不得不提的一位。
  梅屋庄吉从小就喜爱中国文化,15岁时还瞒着父母,一个人偷偷跑到中国体验生活。此后,他又在朝鲜、菲律宾等地开矿和经营大米生意,但一直没有发达起来。19岁时,梅屋前往美国留学,开始接触到摄影,后来到香港开了一家照相馆。那时,照相十分新潮,梅屋的拍照技术也很好,因此前来留影的顾客很多,梅屋的照相馆生意兴隆。
  在香港,一次偶然的机会,梅屋结识了孙中山的老师,老师对梅屋的侠义气概十分欣赏。1895年,孙中山从檀香山回到香港筹划反清起义,由于缺乏经费与武器,处境十分困难。老师得知这个情况后,想到了梅屋,于是在一次宴会上介绍孙中山与梅屋相识。结果,两人一见如故。梅屋被孙中山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深深打动,他兴奋地对孙中山说:“你发动革命吧,我将以最大努力来资助你!”
  自此以后,梅屋就走上了漫长的为中国革命筹款之路。
  1895年,惠州起义时,梅屋出资购买了一批武器交给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1905年,梅屋将自己的房子拿出来用于筹备中国同盟会,后来,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创刊与初期运作经费都是梅屋提供的。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梅屋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兴奋,不顾自己已经债台高筑的现状,急忙变卖家产筹得28万日元款项,其中17万(约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572万元)用于武昌的起义军,另外的11万用于中国革命的其他方面。与此同时,梅屋还派遣摄影师到武昌拍摄辛亥革命的历史场面,以资纪念,后来这部纪录片被命名为《武昌起义》。
  对于梅屋的侠义慷慨,孙中山十分感念。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孙中山在梅屋平时穿的一件日式短外衣的衬里上写了“贤母”二字,深切地表达了自己对梅屋无私支持中国革命的感谢。
  除了在事业上支持孙中山,梅屋还是孙中山婚姻大事的坚定支持者。
  1913年,20岁的宋庆龄与47岁的孙中山坠入爱河。对于这场辈分有别的恋爱,孙中山的革命同事都不理解、不赞成,但孙中山态度坚定。一段时间之后,梅屋感受到了孙、宋两人的真挚感情,坚决站在孙中山一边,帮着说服孙中山的革命同志,并且积极筹备二人的婚礼,终于征得了大家的同意。
  1915年8月,孙中山搬进梅屋提供的一处新居,作为新房之用,这里的家具与日用品全是梅屋提供的。10月24日,宋庆龄从上海返回东京,与孙中山重逢。第二天,孙中山、宋庆龄的婚礼在梅屋家里举行。婚后的第二天,孙中山与梅屋结拜为义兄弟,而宋庆龄与梅屋夫人则结为义姐妹。多年后,宋庆龄在接见日本友人时,深情回忆说,结拜的那一天是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日子。
  在以后的日子里,虽然孙中山因为回国革命的关系,与梅屋分开了,但是双方依旧信函不断,彼此之间的友谊历久弥新。比如1917年4月,在获知梅屋夫人病重的消息后,宋庆龄特意写信慰问,信中写道:“我亲爱的梅屋先生,获悉梅屋夫人病重,十分难过。我真为她担忧,希望手术不要给她带来太多的痛苦。请转达我对她的爱,并请告诉她我时常惦念着她。”1924年,得悉孙中山在北京染病,梅屋也特意来电慰问。双方函电往来,彼此致意。
  当孙中山病重难返日本之时,他仍然念念不忘自己的义兄弟梅屋,询问前来探望的日本友人:“烟波亭(梅屋的号)近况如何,前在神户未曾晤对,甚感遗憾。”
  1925年3月,孙中山去世。听闻噩耗,梅屋悲痛万分,立刻发来悼电,评价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大恩人,他的去世是中国的不幸。
  孙中山去世后,为了悼念亡友,梅屋无视日本政府不准制造孙中山铜像的禁令,决心筹铸孙中山铜像。梅屋请来日本一流的铜像制作家来制作,铜像形象威严,栩栩如生。在几年的时间里,梅屋总共铸造了四尊孙中山铜像,这耗费了他大量资金,但为自己的知己作纪念,他心甘情愿。1929年,在梅屋的亲自护送下,第一尊铜像运达中国,在上海的迎接仪式上,梅屋情不自禁地高呼:“日中两国友谊万岁!”
  之后为纪念孙中山,梅屋还一度与他人发起成立《大孙文》影片拍摄协会,要以电影的形式表现孙中山的革命生涯。后来因为九一八事变,拍摄电影的计划被迫中止,但梅屋致力于中日友好的行为得到了中日双方有识之士的认可与尊敬。他也因此被某些日本人诋毁为“卖国贼”“中国间谍”,甚至因此一度入狱。
  出狱后,梅屋仍然不改中日友好的理念,他写信给当时的日本外相,表示:“实现中日亲善,是我多年的夙愿,也是故友孙中山的遗嘱,我相信总有一天会实现的。”
  1934年,67岁的梅屋走到生命的盡头,但他仍被故友怀念着。在梅屋夫妇都去世之后,宋庆龄又十分惦念梅屋的女儿,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宋庆龄特意致信,表达“健在时希望见一面”。
  1978年10月,已经年过半百的梅屋的女儿来北京拜访宋庆龄,宋庆龄此时也已86岁了。会谈中,宋庆龄深情地说:“您的父母亲是我非常缅怀的人,是绝不能忘怀的重要的人。”听说梅屋的女儿第二天要去长城,宋庆龄满怀慈爱地说:“那里风大,请您拿我的风衣去。”
  梅屋的女儿回国后,收到了宋庆龄的信函,上面写着:“时间和形势永不能抹掉这宝贵的友谊,什么也不能抹掉它。”在“不能”两个字下面,宋庆龄还特意画了两道波浪线。在宋庆龄的心中,孙中山和自己与梅屋夫妇的友谊是如此强烈而永久,永不能磨灭。
  编辑/夏涵
其他文献
2019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放5G商用牌照,标志着我国进入5G商用元年。5G产业体系庞大,主要包括网络基础设施、5G终端设备以及相关应用三个领域,其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5G终端行业是当下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增长点。5G终端作为5G应用的关键平台和控制中心,新计算、新存储、新显示、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集大成者,必将成为5G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  5G产业整体发展概况  第五代移动通信(5G)是个
摘 要:小学生在班级中能够身处一个有效组织、有效管理的小团队里学习生活,无疑对小学生在校期间和人生长远发展有着积极的正能量。班级寄宿管理中的德育教育能够使小学生标作为精神引领,用寄宿管理来规范小学生,在班级中实施寄宿管理,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小学老师在寄宿管理制度中要做好小学生的德育工作,为孩子们建立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寄宿管理;小学生;德育工作  本文通过对小学寄宿管理中如何
[关键词:观察;猜想;操作;验证]  学情调查:  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生活中也积累而来很多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知经验,对这两种平面图形已经非常熟悉了,如何体现这节课的价值,深入解读教材和分析学情之后,发现写生虽然对这两种平面图形很熟悉,但是认识水平还是处于“直观辨认水平”对后续各种平面图形的认识有着重要的作用。本节课的教学将为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捕捉观察视角、掌握探究方法、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学徒制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高职院校作为近几年来社会技能型人才培育的摇篮,已成为现代学徒制度运行不可或缺的主体之一。随着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发展趋势,现代学徒制将传统的学徒训练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校企合作型職业教育制度已备受教育行业关注。本文拟对现代学徒制的特性以及可行性进行分析,以期提出改善高职教学体系的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可持续发展
不得不给领导提意见时,就提“您可一定要注意保重身体啊”,大概是帝制时代的“传统文化”,《史记》中司马相如走的也是这个路子。  司马相如是个追求进步的人,从小就喜欢读书、击剑,想为汉家做一番事业,但不顺利。  景帝时,他曾找门路到长安做了郎官,可以排在队伍里远远地护卫皇帝出行。当时很多家伙都是利用这种机会上位的,但景帝这人不太文艺,搞得他无从表现。  景帝的胞弟梁王倒是很喜欢组织文艺沙龙,且有人谣传
摘 要:教学管理顾名思义是指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是一个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而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打造高效课堂的新课改模式越来越被教育界关注和实施,就目前来看,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依然盛行。如何在新时代下更有效的进行教学管理,就这个问题我们进行浅显的讨论与分析。  关键词:新时代;教学管理优缺点  现如今,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只有在好的教育下学校才能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优秀的人才,为建设
摘 要:幼儿园课程故事是幼儿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记录自己在教育实践中发生的真实、鲜活和发人深省的课程事件, 表述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内心体验和对课程的理解感悟。本文我以自己班开展的“菌菇课程故事”为实例并结合资料从幼儿行为观察视角,对支持性课程的建设谈谈自己的想法。  关键词:菌菇;课程故事;幼儿行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为每一个儿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积极的支
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互联网已成功完成从“眼球经济”向“消费经济”的过渡。在这一过程中,受到深刻影响的并不只有围绕个人生活的新闻、搜索、视频、娱乐和社交等领域,还有企业商业模式、生产与管理模式的变革。  互联网带来的变革已渗透到工业制造、交通运输、医疗、教育等各个领域。在传统行业与互联网思维碰撞的过程中,新的商业模式、管理模式、服务模式、生产模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发掘、创造出来,以价值经济为核心
雨水到来之前  树木不会被再次唤醒  关于绿色的梦  正在寒夜里冬眠  而雪花,却要  覆盖那一截最后的时光  思念遥远  路灯与月亮的影子相互重叠  风的问候  从门前的一根树枝开始  不明真相的落葉  永远是风的跟屁虫  在大地上,制造黑色漩涡  此刻,没有谁疏远了谁  没有谁走在道路中间  试图,推开了两旁的树木  以及枝丫上,未被融化的冬天  夜读《圣经》  打开  或者,不打开  《圣经
笔者研究书法也有多年,信笔涂抹之余,在书法史、书法美学等方面,也花过不少功夫,并且,也比较注意理论和实践的兼顾。但是,我发现,对于一般书法爱好者的知识启蒙,是一个亟需注意的问题。很多人总以为,书法就是写字,就是把字写得整整齐齐,漂漂亮亮;或者,从不临摹古人,自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得满纸烟云还不亦乐乎。既然书法就是写字,那只要不是文盲,谁不会写啊?这当然是站在门外的认识,入门之后的人,是决不会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