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形势 乘势而上促进川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刘成鸣在2021年川牛羊产业发展专题研究会上的讲话(节选)

来源 :四川畜牧兽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kswo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在推动川牛羊发展中,强化规划引领、加大项目资金支持、强化牧区草牧业、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加强技术指导,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rn1把握向好形势,乘势而上,不断提振做好川牛羊产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rn1.1产业基础比较坚实 四川省牛存栏长期保持全国第1位,羊存出栏分别居全国第5至6位.2020年末全省牛存栏880.3万头,其中内地肉牛547.8万头,全省牛出栏296.4万头,牛肉产量37万吨,分别占全国总量的9.2%、6.5%、5.5%.羊存栏1 524.8万只,出栏1 792.1万只,羊肉产量27.3万吨,分别占全国总量的5%、5.6%、5.5%.
其他文献
为探明嗜水气单胞菌QseB在病原菌对鱼体应激激素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的识别和响应过程中的作用,实验采用同源重组方法构建了嗜水气单胞菌NJ-35的qseB缺失突变株(AqseB),比较分析了 NE诱导后,野生株和突变株之间其生物膜形成能力、溶血活性和运动能力等与细菌毒力有关的生物学功能的变化,以及对鱼体致病力的变化.结果显示,qseB的缺失显著降低了 NE对嗜水气单胞菌的生长、生物膜形成、溶血活性的促进作用,减弱了嗜水气单胞菌对奥利亚罗非鱼的致死率,而对细菌运动能力和脂肪酶活性
为探究仿刺参幼参对亮氨酸的最适需求量,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0%、0.80%、1.60%、2.40%、3.20%和4.00%的包膜亮氨酸,配成亮氨酸含量分别为1.29%(D1,对照组)、1.63%(D2)、1.98%(D3)、2.22%(D4)、2.58%(D5)和2.97%(D6)的6组实验饲料,饲喂初始体质量为(16.40±0.14)g的仿刺参幼参60d.结果显示,①随饲料亮氨酸含量从1.29%提高到1.98%,仿刺参幼参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在D3组增重率达到最大值100.84%,随亮氨
Ⅱ型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基因片段S11编码外衣壳蛋白VP35.为深入探究VP35蛋白在病毒增殖中发挥的作用,实验扩增了S11基因并插入载体pCMV-3×flag中,构建pCMV-3×flag-S11真核表达质粒,转染草鱼肾细胞(CIK)后感染Ⅱ型GCRV,收集感染后的上清液与细胞.首先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中相对定量的方法检测细胞样品中Ⅱ型GCRV-S6基因的mRNA.结果显示,过表达VP35在病毒mRNA水平促进Ⅱ型GCRV的增殖;然后扩增S6基因并插入到载体pET-32a(+)中,构建重组原核表
为获取口虾蛄初次性成熟体长信息,实验以2018年4-8月渤海湾逐月拖网资源科学调查捕获的口虾蛄为对象,分别建立口虾蛄体长-体质量的幂函数关系式和两段式关系式,并基于两段式关系模型进行初次性成熟体长估算.结果显示,两段式关系模型较幂函数关系模型更适于表达口虾蛄的体长-体质量关系,基于Huxley\'s传统的幂函数关系模型,口虾蛄存在明显的两个体长-体质量关系组,基于两段式体长-体质量关系模型估算,得到口虾蛄总体、雌性和雄性的初次性成熟体长分别为10.99、11.01和10.85cm.研究表明,口虾蛄性成
为探索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后草鱼肾脏细胞(Ctenopharyngodon idella kidney,CIK)中miR-23a的调控机制,实验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测定了嗜水气单胞菌感染CIK细胞后miR-23a的表达量变化,使用RNAhybrid软件预测miR-23a的靶基因并用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进行鉴定,最后分析miR-23a对靶基因及下游基因的调控作用.研究发现,在嗜水气单胞菌感染CIK细胞不同时间点,miR-23a表达量产生显著变化;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miRNA-23a模拟
1四川牛羊产业发展概况rn四川是全国牛羊生产大省,牛存栏长期保持全国第1位,羊存、出栏居全国第5和第6位.四川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现有天然草原面积3.13亿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占全省幅员面积的43%.全省人工种草面积1 238万亩,各类饲草干草产量约778.0亿千克,可载畜8 436.1万个羊单位.
期刊
为探明不同乳酸菌对发酵草鱼微生物数量和理化性质的影响,进一步提高发酵鱼制品的品质,实验对草鱼背部肌肉经不同乳酸菌(植物乳杆菌、戊糖片球菌和副干酪乳杆菌)发酵后制品的微生物数量、pH、总酸、水分含量、白度、氨基酸态氮、硫代巴比妥酸和挥发性盐基氮等进行分析,探究不同乳酸菌在草鱼发酵过程中(0~15d)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自然发酵相比,接种后乳酸菌在鱼肉中快速生长,鱼肉pH值降低至4.03±0.02,总酸含量增加至(23.70±1.06)g/kg,有效抑制腐败菌的繁殖;同时提高鱼肉白度,提高氨基酸态氮含
牛前胃弛缓是牛的一种多发疾病,该病在长期圈养的牛群中尤其多发,给养殖户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牛前胃弛缓一般会造成牛食欲减退、精神不济等,如治疗不及时会造成牛食欲废绝,甚至死亡.本文总结了牛前胃弛缓的发病病因及临床症状,综述了治疗牛前胃弛缓的中药复方方剂及治疗情况.
为全面了解气候变化下黄海中南部近海海域斑(鱼祭)的产卵场适宜性变动规律,为黄海中南部产卵场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实验根据2014-2018年5-7月黄海中南部产卵场调查数据,并结合FVCOM(Finite-Volume Community Ocean Model)模型提取的表层水温、表层盐度、水深、离岸距离、海表流速以及NOAA数据中心的叶绿素a浓度等6种环境因子,基于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模型构建黄海中南部斑(鱼祭)产卵场适宜性的分布模型,根据未来气候变化的情景,预测该鱼种产卵场在未
为探讨双季稻地区还田秸秆的腐解进程,用尼龙网袋法研究了不同类型水稻秸秆不同埋深(0、10 cm)对还田秸秆的腐解和氮碳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早稻90 d、晚稻120 d的腐解,早稻和晚稻的平均腐解率分别为64%和72%.秸秆在还田的前15 d腐解速度较快,在秸秆还田后的30~90(120)d秸秆腐解速度放缓.秸秆腐解率晚稻季高于早稻季,常规籼稻高于杂交籼稻,杂交籼稻高于杂交粳稻,表层秸秆腐解速率略快于下层秸秆.在当季水稻生育期结束时,还田秸秆的氮释放率为60%~70%,秸秆碳释放率达70%~80%,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