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峡江县稻瘟病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lp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2015年是峡江县稻瘟病重发生年,发生面积、发生程度、产量损失是近25年来最重的。介绍了稻瘟病的发生特点,分析其重发生原因,并提出防治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稻瘟病;发生特点;重发原因;防治对策;江西峡江;2015年
  中图分类号 S435.111.4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7-0098-02
  稻瘟病是水稻主要病虫害之一,在病害流行区一般可造成水稻减产10%~20%,重的减产40%~50%,甚至绝收[1]。峡江县是稻瘟病常发区、重发区,1990—2014年年均发生面积1 280 hm2,年均产量损失为253.8 t,2015年受不利天气、品种抗性、栽培管理和防控效果等因素影响,稻瘟病发生严重,发生面积为7 840 hm2,产量损失为4 640.8 t,发生面积、发生程度是近25年来最重的一年。总结2015年稻瘟病的流行特点,分析其发生流行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对稻瘟病的监测预警和防控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1 发生特点
  1.1 发生面积大
  2015年峡江县稻瘟病发生点多面广,全县11个乡镇全部发生,发生面积大,稻瘟病发生面积7 840 hm2,占全县水稻种植面积35 866.67 hm2的21.86%。高于1990—2014年(图1),比2014年发生面积566.67 hm2增加了7 273.33 hm2,比常年发生面积1 773.33 hm2增加了6 066.67 hm2,是常年发生面积的4.4倍。
  1.2 危害程度重
  2015年稻瘟病发生平均病穗率14.3%,最高病穗率88.4%,产量损失达4 640.8 t,比常年平均值393 t高4 247.8 t,是2014年产量损失的83.5倍。发生面积之大、发生程度之重均为历年罕见(图1)。
  1.3 晚稻发病重
  峡江县稻瘟病一般是早稻发生重,晚稻发生轻。1990—2014年,晚稻平均发生面积406.67 hm2,只有2005年和2010年晚稻稻瘟病发生程度达到中等发生3级,其他年份都是轻发生至偏轻发生,而2015年晚稻稻瘟病发生达到重发生5级,发生面积3 240 hm2,产量损失1 305.2 t。
  1.4 感病品种多,品种间发病程度差异大
  常规稻发病重于杂交稻,常规品种发病重的有凤兴丝苗、泰国丝苗、奥干占、红米谷、中早181、黄华占、泰香4号、9113等,杂交稻发病重的主要有五优308、五优135、淦鑫203、五优华占、五优268等。根据调查,凤兴丝苗病穗率一般为8%~20%,高的30%~50%;五优308病穗率一般10%~20%,高的30%~50%。这2个品种都有绝收的田块,五优308绝收现象明显。杂交稻表现抗病的有岳优9113、株两优02、天优华占、株两优39等,这些品种田间很少病穗。
  1.5 叶瘟发生轻,穗瘟发生重
  2015年早稻叶瘟发生面积1 733.33 hm2,晚稻叶瘟发生面积786.67 hm2,共2 520 hm2;早稻穗瘟发生面积4 600 hm2,晚稻穗瘟发生面积3 240 hm2,共7 840 hm2,穗瘟面积比叶瘟面积大。早稻稻瘟病病叶率一般2%~8%,高的15%~30%;病穗率一般5%~20%,高的25%~50%,甚至绝收。晚稻病叶率一般1%~5%,高的10%;病穗率一般5%~20%,高的25%~50%,甚至绝收,穗瘟重于叶瘟。如丝苗有的田块病叶率很低,甚至没有,而穗瘟很重。
  2 重发原因
  2015年峡江县稻瘟病重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气候因素、品种抗性、栽培管理不当和防控效果差等。
  2.1 气候条件异常是稻瘟病重发的首要因素,也是稻瘟病流行的必要条件
  稻瘟病是典型的气候型流行性病害,其流行程度主要取决于当季的气候条件,尤其是破口抽穗期的天气条件,是影响其发生程度的关键因子之一。若破口抽穗期持续低温、阴雨天气极易造成稻瘟病暴发流行。2015年是自2000年以来最凉的夏季。根据县气象局气象资料,6月3—21日19 d内,雨日15 d,比常年同期偏多8~10 d,降雨量322.2 mm,平均日降雨量17.0 mm,平均日照时数3.5 h,平均气温25.4 ℃。早稻破口抽穗期6月5—15日,连续降雨。9月降雨日14 d,降雨量259.8 mm,平均气温23.8 ℃,日照时数124.7 h,平均日照时数4.0 h,降雨日比常年多7~8 d,日照时数比常年少5成,其中9月1—6日连续降雨。晚稻破口抽穗期主要在9月上中旬。水稻破口抽穗期是穗颈瘟易感高峰期,此时出现持续低温、阴雨、寡照天气,是稻瘟病暴发流行的重要原因。2015年早稻破口抽穗期连续降雨,施药防治的时期不能施药,造成早稻稻瘟病暴发流行。
  2.2 主栽品种抗性低是稻瘟病重发的内在因素
  受粮食优质优价因素影响,峡江县农民种植优质常规稻比例高,占水稻种植面积75%以上,杂交稻种植面积比较小,农民之间相互串换稻种,新品种更新少。主栽常规稻品种有凤兴丝苗、泰国丝苗、奥干占、红米谷、中早181、黄华占、泰香4号、9113等。常规稻都已种植多年,都属于高感稻瘟病品种。杂交稻栽培品种主要有五优308、淦鑫203、五优华占、五优268、岳优9113、株两优02、天优华占等。其中五优308、淦鑫203、五优华占、五优268都属于高感病品种。品种的抗性也不是一劳永逸,一个抗病品种种植多年后,抗性会下降,甚至丧失。抗性降低一方面在于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变异;另一方面自然界病菌与寄主间存在定向选择和稳定性选择作用,使原有的品种和病菌的平衡关系被打破,导致病菌的优势小种的产生[2]。近年来,淦鑫203优势品种抗性下降,2015年部分田块病穗率达到45%,局部田块出现“坐蔸”现象。   2.3 栽培管理不当、防治效果偏低也是稻瘟病重发生的重要原因
  稻瘟病流行性强,防控难度大,特别是穗瘟,可防不可治[3]。水稻栽培方式大都是抛秧,部分是直播,种植密度大,不利通风透光,削弱水稻本身的抗性,农民在栽培管理上偏施迟施氮肥,禾苗贪青,更利于稻瘟病的发生。农民预防稻瘟病的意识不强,防治措施不到位,农民自以为晚稻稻瘟病一般发生轻,一部分农民破口抽穗期未施药,是造成2015年晚稻稻瘟病重发主要原因之一。
  在防治稻瘟病的关键时期破口抽穗期,持续阴雨导致无法及时施药,或药后降雨,防治效果差。防治药剂上常年主要使用三环唑、稻瘟灵、春雷霉素,稻瘟病菌出现了耐药性、抗药性[1],有些农民还使用低含量的复配剂,有效成分用量少,防治效果更差。
  3 防治对策
  3.1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最有效的措施。在稻瘟病高发区不能以牺牲抗性来选择水稻品种,不要大面积栽培米质优、价格好而高感稻瘟病水稻品种,否则会造成大幅减产,甚至绝收。抗病品种也会因稻瘟病菌变异易产生新小种,往往在种植3~5年后丧失抗病性[4]。因此,要加强水稻抗性品种选育,推广抗性较好的品种或组合,品种布局应合理搭配、轮换种植,减缓水稻品种抗性的丧失。
  3.2 加强监测预警
  切实加大田间稻瘟病监测力度,植保部门要加强与气象部门沟通与合作,尤其是在稻瘟病发生防治的关键时期,及时准确发布稻瘟病预警信息,为科学防治稻瘟病提供决策依据。
  3.3 加强栽培管理,实行健康栽培
  要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重施基肥,氮、磷、钾合理搭配,后期控施氮肥。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晾、晒田,薄露灌溉,干干湿湿,实行水稻健康栽培模式,增强水稻抗性。对发生稻瘟病的田块,收割后及时晒干烧毁稻草,减少田间菌源。
  3.4 科学合理用药
  化学防治仍是目前防治稻瘟病的主要措施,具有快速高效的优点。但大量不合理使用农药会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5],降低防治效果。在化学防治策略上,先要进行种子消毒,减少初侵染源,秧苗移栽前5~7 d喷好送嫁药,秧苗带药移栽;当田间出现病斑时,应立即施药防治;预防穗瘟应采取主动预防策略打保险药,在水稻破口期施1次药,对已发生叶瘟的田块和感病品种齐穗期再施1次药,特别是连续阴雨天气。合理轮换用药,对春雷霉素、稻瘟灵产生抗性时,可以改用25%吡唑醚菌酯、75%肟菌·戊唑醇等新药,以确保防治效果。
  3.5 实行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和效率
  防治稻瘟病要用足药量,均匀喷雾,使用自走式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等大型植保器械可提高防效,而且防治穗瘟的防治适期短,常遇阴雨天气,使用大型植保器械统防统治可大大提高防治效率。
  4 参考文献
  [1] 张洁,霍光华,李湘民,等.江西省稻瘟病对春雷霉素和稻瘟灵的抗药性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3,35(4):722-726.
  [2] 黄瑞荣,华菊玲,王梅和,等.江西省稻瘟病发生流行趋势和治理对策探讨[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18(5):80-82.
  [3] 郑永利,施德,姚晓明,等.晚稻稻瘟病局部突发流行成因与治理对策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1):92-93.
  [4] 雷财林,凌忠专,王久林,等.北方稻区稻瘟病菌种生理小种变化与抗病育种策略[J].作物杂志,2000(3):14-16.
  [5] 李永刚,宋兴舜,马凤鸣,等.水稻稻瘟病拮抗菌L1鉴定及抑菌特性的初步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2008,35(6):898-902.
其他文献
摘要 对一年生的格木、铁刀木苗木实施试验并记录数据,主要是针对干旱以及复水的处理后的苗木状况来分析,测定指标为苗木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等,分析苗木在受到干旱胁迫后产生的变化。结果表明:当格木和铁刀木处于干旱胁迫条件下时,它们的光合特性指标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然而在开始进行复水后,它们的各项光合特性指标上升;从上升和下降的急缓程度可以看出格
摘要 利用吉林省人工观测站及加密自动站资料对2001—2012年的48个区域暴雨个例的高空、地面等常规实况资料按照影响系统及气象要素进行分析,并按照影响系统进行分型,建立吉林省区域暴雨天气模型。  关键词 暴雨;天气模型;中尺度分析;吉林省  中图分类号 P4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239-04  1 资料使用及暴雨标准  使用2001—2012年的人
摘要 主要介绍了青冈县南瓜生产配套标准化栽培技术,侧重从选地、整地施肥、品种选择、适时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时采收上进行论述,仅供生产实践参考。  关键词 南瓜;标准化栽培;整地施肥;田间管理;黑龙江青冈  中图分类号 S64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5-0081-01  随着黑龙江省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精神要求,减玉米,增水稻、大豆,擴蔬菜和经济作物。
摘要 城固县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早大白和盛引3号各项指标均优于其他7个品种,综合性状最好,可作为城固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导品种大面积示范推广。  关键词 马铃薯;品种;抗性;产量;陕西城固  中图分类号 S532.03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5-0097-02  马铃薯近年来已发展成为城固县重要的特色主导产业,成为农民脱贫致富新的经济增长点,常年种
摘要 阐述了潜江市“五位一体”现代农业信息宣传咨询系统建设的立项背景、内容及措施,并分析了主要的创新点及应用成效,以供参考。  关键词 五位一体;现代农业信息;宣传咨询系统;内容;措施;成效;湖北潜江  中图分类号 F30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3-0349-03  潜江市地处湖北省中南部,全市国土面积2 004 km2, 2014年年末耕地71 333
摘要 通过MICAPS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营口多普勒雷达资料对葫芦岛市6月3日南部的局地暴雨和4日北部的冰雹天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6月3日局地暴雨天气发生在高空槽的前部、低空急流建立的过程中,在风速垂直切变较强地区出现了冰雹,6月4日冰雹天气出现在高空槽和低空切变后部更强冷空气侵入的过程中,是一个对流单体造成的;6月3日高空辐散、低空辐合的配置,利于上升运动的发展,将底层辐合的
摘要 通过杯罐混凝试验,研究了辣木油渣对溶液中直接耐晒黑G的去除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辣木油渣中含有大量的具有混凝能力的蛋白质,低温和强碱性对直接耐晒黑G的去除不利;直接耐晒黑G的去除率随辣木油渣粉末用量的增大而提高;对于每一个固定的浓度,都存在一个最佳辣木油渣粉末投加量,最佳辣木油渣粉末投加量和直接耐晒黑G的浓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方程式y=3.75x 22.5(R2=0.986 8,x为染料
摘要 为筛选防治冬瓜疫病的药肥土壤消毒剂,进行药肥土壤消毒剂对冬瓜疫病的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沟施茶麸 溴氯异氰尿酸(300∶1)900 kg/hm2能抑制土壤中病原菌、霉菌生长,促进细菌和放线菌生长,提高B/F和A/F值,控制病害效果明显;其次是酒精 金贝斯90 L/hm2能较大提高土壤放线菌数量和A/F值,对冬瓜疫病病害也有一定控制作用,这几种药肥土壤消毒剂可直接在生产中使用。  关键词 药
摘要 阐述了拉萨河流域渔业资源保护现状及面临问题,指出拉萨河流域水域污染,水利工程建设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以及人为过度捕捞、引进外来鱼种是导致土著渔业资源衰退的主要因素;为此,提出以下建议:必须建立适应于拉萨河流域的渔业管理模式,治理环境污染,协调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关系,加快地方特有鱼类驯化养殖,以保护拉萨河渔业生物资源,维护水域生态安全。  关键词 拉萨河;渔业资源;保护  中图分类号 S9
摘要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万州区面临新的挑战,为防范万州区未来洪涝灾害的风险,本研究统计了1955—2013年共59年间逐日的降水状况,并与历史文献资料记录的洪涝灾害进行比对,结果发现:万州区暴雨引发的洪涝灾害占45.1%,大雨引发的洪涝灾害占20.8%,其他因素引发的洪涝灾害占34.1%。在20世纪80年代及之前洪涝灾害比较频繁,90年代之后洪涝灾害减少,但是2005年后洪涝灾害又有所增加。万州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