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木油渣对水中偶氮染料直接耐晒黑G的混凝去除效果研究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swhzx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杯罐混凝试验,研究了辣木油渣对溶液中直接耐晒黑G的去除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辣木油渣中含有大量的具有混凝能力的蛋白质,低温和强碱性对直接耐晒黑G的去除不利;直接耐晒黑G的去除率随辣木油渣粉末用量的增大而提高;对于每一个固定的浓度,都存在一个最佳辣木油渣粉末投加量,最佳辣木油渣粉末投加量和直接耐晒黑G的浓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方程式y=3.75x 22.5(R2=0.986 8,x为染料浓度,y为辣木油渣粉末投加量)描述。无机盐能提高直接耐晒黑G的去除效果,而悬浮物则降低直接耐晒黑G的去除效果。辣木油渣去除直接耐晒黑G的机理为吸附-电性中和辣木油渣粉末成核效应的联合作用。辣木油渣是一种良好的处理直接耐晒黑G的天然混凝剂。
  关键词 辣木油渣;直接耐晒黑G;混凝;去除效果
  中图分类号 X7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3-0269-03
  Study on Effect of Moringa oleifera Seed Pesscake as Natural Coagulant on Removal of Direct Black 19 in Aqueous Solution
  YUAN Bu-xian 1 ZHANG Liu 1 * ZHENG Xi-qiang 1 TIE Jing-xi 2 LI Han-chao 2 ZHANG Shuai 2
  (1 Anhui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Research,Anhui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Hefei Anhui 230061;
  2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and Municipal Engineering,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Abstract Jar tests were carried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use of Moringa oleifera seed presscake(MOSP)as a natural coagulant for removal of direct black 19(DB-19)from the effluen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OSP contained various proteins which were the active agents for its coagulating ability. Low temperature and strongly basic condition were unfavorable for DB-19 removal. The DB-19 removal efficiencie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MOSP dosage. There existed an optimal MOSP dosage for each DB-19 concentr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parameters could be described by the equation y=3.75x 22.5(R2=0.986 8,x is DB-19 concentration,y is optimal MOSP dosage). The DB-19 removal efficiencies were improved by inorganic salts and weakened by suspended solids. The mechanism for DB-19 removal by MOSP was a combinaition of adsorption and neutralisation of charges and the nucleation of MOSP powders. MOSP is a potential natural coagulant for DB-19 removal.
  Key words Moringa oleifera seed presscake;direct black 19;coagulation;removal effect
  目前,全世界的染料年产量已超过80万t[1-2],其中偶氮染料品种和数量最多,占有机染料总产量的1/2以上,是染料的典型代表[3]。据报道,有10%~15%的染料在印染过程中随废水外排,印染废水排放量则占到工业废水排放负荷的17%~20%[4-5]。印染废水具有成分复杂、水质变化大、有机物含量高、色度高等特点,其中的染料及其降解产物对生物体具有“三致作用”,对环境和生物危害极大。直接耐晒黑G(Direct Black 19,DB-19)是一种对称四偶氮染料,被广泛用于棉、粘胶、真丝的染色和印花;在棉针织品、绒毯、绒布、蚕丝、粘胶/蚕丝交织物、羊毛/粘胶混纺织物上也有应用,还可以用于皮革、纸张和电解铝的着色及喷墨打印墨水等[6-7],其结构如图1所示。由于其结构复杂,一旦被排入环境,很难被生物降解,因此属于持久性难降解有机化合物。探索以DB-19为代表的染料的无害化处理技术,将会为偶氮类染料的处理提供有益参考,对水环境保护也具有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混凝法具有操作简便、效率高、费用低等优点,是一项理想的染料处理技术。选择合适的混凝剂是该方法能够顺利应用的关键。
  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是辣木科辣木属植物,是一种有独特经济价值的热带植物。辣木籽含有高活性的净水成分,这些净水成分具有天然、无毒等特点。国外大量的研究表明,辣籽能有效地去除浊度,同时对水中的微生物以及重金属等也有良好的去除效果[8-10]。但是采用辣木籽去除水中染料的研究却少见报道,我国尚未见这方面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将探索辣木油渣(辣木籽提取过油料后的固体剩余物)对水中染料的去除,所得结果将对扩展辣木籽的应用范围和开发新的染料废水处理方法提供有益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混凝剂制备
  采用家用粉碎机将辣木油渣(云南辣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粉碎后过80目筛,筛下粉末即为本次试验的混凝剂。采用自封口袋将粉末密封保存,用时取出。
  1.2 染料溶液配制
  称取一定量的DB-19染料(天津聚发祥染料科技有限公司)溶于去离子水中,配制成所需浓度的染料溶液。采用0.1 mol/L的HCl和NaOH溶液调节染料溶液的pH值。
  1.3 混凝试验
  将盛有200 mL染料溶液的烧杯置于六联搅拌器(ZR4-6型,深圳润水工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上,同时向各个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辣木油渣粉末,然后开始混凝搅拌。搅拌器的工作程序设定:120 r/min搅拌1 min,接着45 r/min搅拌20 min。搅拌结束并静沉30 min后,采用取样器从烧杯中液面下2 cm处取样,样品置于4 000 r/min离心机(800B型,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中离心15 min后测定上清液中染料的浓度。
  1.4 分析测定方法
  采用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对辣木油渣的官能团进行分析,扫描范围400~4 000 cm-1;溶液的温度采用水银温度计测定;pH值采用pH计(pHS-3C型,上海理达仪器厂)测定;DB-19的浓度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UVmini-1240型,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染料的去除率计算公式如下:
  R(%)=■×100(1)
  式(1)中:R为DB-19的去除率;C0和Ce分别为DB-19反应前后的浓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辣木油渣的FTIR图谱分析
  辣木油渣的红外光谱图如图2所示。在3 300 cm-1左右的宽的吸收带为辣木油渣中所含的脂肪酸和蛋白质中的OH振动,同时也包含了蛋白质中的NH伸缩振动(酰胺A带)[11-12]。2 926、2 855 cm-1为脂肪酸中CH的对称和非对称伸缩振动;1 657 cm-1为CO的伸缩振动(酰胺Ⅰ带);1 543 cm-1为C—N的伸缩振动和NH的弯曲振动(酰胺Ⅱ带);1 236 cm-1为CN的伸缩振动(酰胺 Ⅲ 带);644 cm-1为OCN的弯曲振动(酰胺 Ⅳ 带);592 cm-1为CO的面外弯曲振动(酰胺 Ⅵ 带)。以上基团的存在证明了辣木油渣中存在大量的蛋白质。而目前的研究也已经证明,其中的蛋白质具有混凝效果的活性成分[13]。
  2.2 反应温度的影响
  反应温度对DB-19去除效果的影响如图3所示。当温度为5℃时,DB-19的去除率仅为16.8%,当温度上升至15 ℃时,DB-19的去除率增至97.1%,继续升高温度时,DB-19的去除率则出现很小幅度的变化。这说明低温不利于DB-19的去除。主要原因如下:一是液体的粘度会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高粘度会削弱溶液中絮体的碰撞,从而限制了絮体的继续增大,同时使絮体的沉降性能变差,导致去除率下降;二是低温时辣木油渣粉末在溶液中的分散性能比较差,部分粉末凝结成团粒,降低了辣木油渣粉末和染料粒子之间的有效接触面积,导致去除率下降。
  2.3 pH值的影响
  溶液初始pH值对DB-19去除效果的影响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溶液的pH值从3升高到9时,DB-19的去除率保持在98%左右,而pH值继续升高到10时,其去除率剧减至40.5%,继续升高pH值至10.5,则去除率降至30.1%。以上结果表明,染料溶液的pH<9时,去除率基本没有影响,而pH>10的强碱性环境则将大幅降低DB-19的去除率,其原因主要为DB-19是一种阴离子染料,在溶液中染料粒子带负电,而辣木油渣中所含的具有絮凝功能的蛋白的等电点为pH值10~11[13]。因此,在本研究设定的pH值3~9的范围内,辣木油渣粉末与染料粒子之间发生了吸附-电性中和作用,并且以辣木油渣粉末为核心,逐渐形成尺寸较大的絮体,最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沉淀。当pH >10,辣木蛋白表面的正电荷逐渐减少直至带上相反电荷,吸附-电性中和作用逐渐减弱,导致去除率下降。辣木油渣去除DB-19的机理是吸附-电性中和作用和辣木油渣粉末成核效应联合作用的结果。
  2.4 染料初始浓度和辣木油渣投加量的影响
  染料初始浓度和辣木油渣投加量对DB-19去除效果的影响如图5所示。可以看出,在5组设定的初始浓度下,染料的去除率都随着辣木油渣粉末用量的增加而提高,且每组浓度的去除率变化都出现了“阶梯式”的增长,即当辣木粉的用量达到某一临界数值时,DB-19的去除率会出现急剧的升高,在此之后,继续增加辣木油渣粉末的用量,去除率不再发生明显的变化。将每个浓度下的临界投加量定义为最佳投加量,则最佳投加量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具体地讲,浓度为30~110 mg/L时,对应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150、200、275、350、450 mg/L。最佳投加量和初始浓度之间的拟合曲线如图6所示,可以看出,最佳投加量和初始浓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方程y=3.75x 22.5(R2=0.986 8,x为染料浓度,y为辣木油渣粉末投加量)表示。根据得到的方程可以预测出某一浓度时所需的的辣木油渣粉末的用量。
  2.5 无机盐的影响
  为了提高上染率,染料中通常会添加无机盐。无机盐对DB-19去除效果的影响如图7所示。未添加无机盐时,DB-19去除率为22.1%,NaHCO3、NaSO4和NaCl用量为0.5 mg/L时,对应的去除率分别为25.9%、41.0%、55.7%。用量为1.0 mg/L时,对应的去除率分别为28.5%、91.8%、93.7%。添加的无机盐能提高DB-19的去除效果,其提高程度随盐的种类发生变化,且盐的用量越大,其提高的程度越大。这是因为溶液中的盐会促进辣木油渣中蛋白质和蛋白质之间的解离,促进了蛋白质从辣木油渣粉末中的溶出,增加了溶液中作为混凝剂的蛋白质的含量,从而提高了DB-19去除率。Okuda等的研究表明,采用1 mol/L的NaCl溶液提取的蛋白对水中的高岭土浊度的去除能力是蒸馏水提取蛋白的7.4倍。   2.6 悬浮物的影响
  印染废水中通常含有大量的悬浮物,为了研究悬浮物可能对辣木油渣粉末混凝去除DB-19效果的影响,采用高岭土模拟废水中悬浮物,结果如图8所示。可以看出,在未添加高岭土时,DB-19的去除率为22.1%,高岭土的用量为50、100 mg/L时,去除率分别为12.3%和12.0%。模拟的悬浮物降低了DB-19的混凝去除效果,其原因是溶液中的高岭土颗粒同样可以通过辣木油渣粉末的混凝作用去除,因此高岭土颗粒和染料颗粒之间存在对辣木油渣粉末活性位点之间的竞争,降低了与染料颗粒反应的活性点位总量。
  3 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分析FTIR的谱图得出辣木油渣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是天然的混凝活性成分。辣木油渣对DB-19的去除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低温、强碱性、悬浮物不利于DB-19的去除,而无机盐能改善DB-19的去除效果。对于每一个设定的浓度,都存在最佳辣木油渣粉末投加量,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方程式y=3.75x 22.5(R2=0.986 8,x为染料浓度,y为辣木油渣粉末投加量)描述。辣木油渣对DB-19的去除机理为吸附-电性中和辣木油渣粉末成核效应的联合作用。此外,辣木油渣对DB-19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
  4 参考文献
  [1] PAPIC S,KOPRIVANAC N,LONCARIC BOZIC A,et al.Removal of some reactive dyes from synthetic wastewater by combined Al(III)coagulation/carbon adsorption process[J].Dyes Pigments,2004,62(3):291-298.
  [2] SZYGULA A,GUIBAL E,RUIZ M,et al.The removal of sulphonated azo-dyes by coagulation with chitosan[J].Colloids and Surfaces A: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2008,330(2-3):219-226.
  [3] 刘馨文,陈征贤,王清萍,等.高岭土负载纳米铁镍双金属去除水中偶氮染料直接耐晒黑G[J].环境工程学报,2012,6(11):4129-4135.LIU Xinwen,CHEN Zhengxian,WANG Qing ping,et al.Removal of Direct Black G in aqueous solution using kaolin supported Fe-Ni nanoparticle[J].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2012,6(11):4129-4135.
  [4] VAIDYA A A,DATYE K V.Environmental pollution during chemical processing of synthetic fibres[J].Colourage,1982(14):3-10.
  [5] CHAN S H S,WU T Y,JUAN J C,et al.Recent developments of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s as photocatalysts in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AOPs)for treatment of dye waste water[J].J Chem Technol Biotechnol,2011,86(9):1130-1158.
  [6] 郭焱辉,郭军杰.pH值对直接耐晒黑G的影响[J].染料与染色,2008,45(3):31-32.GUO Yan hui,GUO Jun jie.The in fluence of pH to direct fast black G[J].Dyestuffs And Coloration,2008,45(3):31-32.
  [7] 潘明初.墨水用黑色染料技术进展[J].染料与染色,2007,44(4):9-12.PAN Ming chu.Black dyes for inks[J].Dyestuffs And Coloration,2007,44(4):9-12.
  [8] PRITCHARDA M,CRAVEN T,MKANDAWIRE T,et al.A comparison between Moringa oleifera and chemical coagulants in the purification of drinking water-An alternative sustainable solution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J].Phy Chem Earth,2010,35(13-14):798-805.
  [9] OBUSENG V,NAREETSILE F,KWAAMBWA H M.A study of the removal of heavy metals from aqueous solutions by Moringa oleifera seeds and a mine-based ligand 1,4-bis[N,N-bis(2-picoyl)amino] butane[J].Anal Chim Acta,2012,730:87-92.
  [10] ALVES V N,MOSQUETTA R,COELHO N M,et al.Determination of cadmium in alcohol fuel using Moringa oleifera seeds as a biosorbent in an on-line system coupled to FAAS[J].Talanta,2010,80(3):1133-1138.
  [11] KONG J,YU S N.Fl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ic Analysis of Protein Secondary Structures[J].Acta Bioch Bioph Sin,2007,39(8):549-559.
  [12] NDABIGENGESERE A,SUBBA NARASIAH K,BRIAN G,et al.Active agents and mechanism of coagulation of turbid waters using Moringa oleifera[J].Water Res,1995,29(2):703-710.
  [13] OKUDA T,BAES A U,NISHIJIMA W,et al.Improvement of extraction method of coagulation active components from Moringa oleifera seed[J].Water Res,1999,33(15):3373-3378.
其他文献
摘要 为了促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简要介绍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内涵,并以德州市为例,分析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取得的成就,指出了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不足,并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为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设提供指导。  关键词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成效;问题;对策;山东德州  中图分类号 F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7-0265-03  Abst
摘要 曹州光皮木瓜具有十分显著的观赏、经济价值,是菏泽的珍贵优良树种。总结了曹州光皮木瓜栽培技术,包括园地选择与规划、苗木定植、栽后管理、整形修剪、采收与加工等内容,以期为曹州光皮木瓜的推广栽植提供理论技术参考。  关键词 曹州光皮木瓜;园地选择与规划;苗木定植;整形修剪  中图分类号 S661.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7-0064-02  曹州木瓜属蔷薇科木
摘要 以新建本科院校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为例,对生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实践教学硬件建设、内容改革、教学团队建设、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探讨构建生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路,为规范实践教学管理,提高生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生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中图分类号 G642.0;Q81-4 文献标识码
摘要 为全面、准确地摸清桂林市五城区耕地地力状况,提高耕地综合生产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通过建立GIS支持下的耕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采用累积曲线法确定耕地地力等级。结果显示:桂林市五城区7 739 hm2耕地划分为6个等级,其中一级地459 hm2,二级地1 677 hm2,三级地2 437 hm2,四级地2 031 hm2,五级地829 hm2,六级地306 hm2,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5.93%
摘要 对一年生的格木、铁刀木苗木实施试验并记录数据,主要是针对干旱以及复水的处理后的苗木状况来分析,测定指标为苗木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等,分析苗木在受到干旱胁迫后产生的变化。结果表明:当格木和铁刀木处于干旱胁迫条件下时,它们的光合特性指标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然而在开始进行复水后,它们的各项光合特性指标上升;从上升和下降的急缓程度可以看出格
摘要 利用吉林省人工观测站及加密自动站资料对2001—2012年的48个区域暴雨个例的高空、地面等常规实况资料按照影响系统及气象要素进行分析,并按照影响系统进行分型,建立吉林省区域暴雨天气模型。  关键词 暴雨;天气模型;中尺度分析;吉林省  中图分类号 P4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239-04  1 资料使用及暴雨标准  使用2001—2012年的人
摘要 主要介绍了青冈县南瓜生产配套标准化栽培技术,侧重从选地、整地施肥、品种选择、适时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时采收上进行论述,仅供生产实践参考。  关键词 南瓜;标准化栽培;整地施肥;田间管理;黑龙江青冈  中图分类号 S64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5-0081-01  随着黑龙江省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精神要求,减玉米,增水稻、大豆,擴蔬菜和经济作物。
摘要 城固县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早大白和盛引3号各项指标均优于其他7个品种,综合性状最好,可作为城固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导品种大面积示范推广。  关键词 马铃薯;品种;抗性;产量;陕西城固  中图分类号 S532.03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5-0097-02  马铃薯近年来已发展成为城固县重要的特色主导产业,成为农民脱贫致富新的经济增长点,常年种
摘要 阐述了潜江市“五位一体”现代农业信息宣传咨询系统建设的立项背景、内容及措施,并分析了主要的创新点及应用成效,以供参考。  关键词 五位一体;现代农业信息;宣传咨询系统;内容;措施;成效;湖北潜江  中图分类号 F30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3-0349-03  潜江市地处湖北省中南部,全市国土面积2 004 km2, 2014年年末耕地71 333
摘要 通过MICAPS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营口多普勒雷达资料对葫芦岛市6月3日南部的局地暴雨和4日北部的冰雹天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6月3日局地暴雨天气发生在高空槽的前部、低空急流建立的过程中,在风速垂直切变较强地区出现了冰雹,6月4日冰雹天气出现在高空槽和低空切变后部更强冷空气侵入的过程中,是一个对流单体造成的;6月3日高空辐散、低空辐合的配置,利于上升运动的发展,将底层辐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