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新课程,寻求新课堂。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展示了与传统被动的传授式教学完全不同的教学特征:趣味、探索、成功、和谐,使每位学生都能享受到课堂的快乐是新课标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新课标快乐兴趣体验探索成功
胡锦涛总书记提倡建设和谐社会,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提出要建设幸福广东,我们的校园要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成为学生的成长乐园,作为教师都要想一想:我们的学生有梦想和激情吗?我们的学生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吗?我们的学生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习惯吗?我们的学生有天真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的品质吗?我们的学生快乐吗?
新课标、新课改的强劲东风正卷席着祖国大地,极大得激发了教师的创新思维。作为新课标的主阵地——课堂,理所当然成为关注的焦点。课堂呈现了多元化的快乐而显得勃勃生机:充满着兴趣的快乐、合作探索的喜悦、思考创新的快乐、感悟成功的兴奋,营造出一份快乐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建构快乐的课堂?快乐的课堂如何构建“快乐的生成”?好奇的乐趣、思考创新的快乐、合作探索的喜悦、感悟成功的兴奋等方面都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快乐生成因素。
一、快乐的前提——好奇兴趣的唤醒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愉快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首先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才有可能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所以教师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唤醒学生的好奇和兴趣。怎样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科学的兴趣呢?
教学改革实践证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是学习数学的动力,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的重要手段。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课堂教学是实施“兴趣教育”的主阵地
如何把学生认为枯燥乏味的数学变成学生喜爱的一门学科,这就要求老师善于挖掘数学本身的许多趣味因素,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把学生从枯燥的演算,苦恼的思索,复杂的逻辑推理中解脱出来。这样学生就会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使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心理需要。
数学教学要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采用不同引发兴趣的手段和方法。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他们对具体形象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因此,教学中可利用儿童喜闻乐见、色彩鲜艳的教具和图片,形象可爱的玩具和小动物,来吸引学生的兴趣。这些教具、玩具等,可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直观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特殊逐步理解那些深奥抽象的数学概念。
2、好奇是学生重要的心理特征
抓住这种心理特征,能诱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变学生的好奇心为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3、求知往往自惊奇和疑问开始的
因此用巧妙的方法导入新知识学习,也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的极好方法。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思维,仔细观察,主动去探求知识的内在规律。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习兴趣不断巩固,不断发展。
二、快乐的途径——课堂主人的体现
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的教学重点不再是知识本身,而是如何使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受快乐;课堂上关注的不再是教师讲得是否精彩,而是学生是否学得有趣,同时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自觉不自觉地学会学习。而教师始终只是一个引导者、一个促进者,引导和促进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寻找答案,让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快乐地学习。让学生感受课堂的快乐的方式主要有:
1、学习游戏在一起
游戏竞赛的方式可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使他们首先对本节课有了一种认同感,一上课就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既训练了学生思维自由的发散性,又轻轻松松达到了教学目标,何乐而不为?
2、探究合作的愉快体验
在教学设计上,我力求以“探究”为核心,但不是挂在嘴边的“探究”而是把探究融合在实际课堂中去,努力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假设”——“合作与交流”的全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会了探究方法。总之,通过实验探究小组的分工与合作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也使个别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找到自己的舞台,增强了自信心,更重要的是教育了学生平等、合作、交流、探索的精神,也共享了别人的劳动成果,从而体现了集体的力量。
3、巧用语言幽默艺术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机智和幽默。课前,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声有色,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传授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
三、快乐的根本——成功激励的追求兴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因为希望获得成功是人的一种心理需求,对一个现代人来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激发起进一步追求成功努力。其实上文所述中,很多处都已经体现学生受激励,获得成功的好处了,但由于学生的智力是多元化的,所以在这里我强调的是不能用同一的标准去衡量学生。在生活或教学过程中,都要努力唤醒每一位学生尤其是有些落单的后进生对成功的追求。让他们也一样能享受到成功的兴奋,体验被激励的喜悦。
新课程改革为老师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一切为了学生”,这将是老师心中为之奋斗的目标;赋予学生快乐,也将是老师教学中的重要规范。快乐教学,快乐学习,将令老师与学生在教学中共同成长,并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获得知识又得到个性的培养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学.2005.7.浙江出版社
[2]科学思维培育学.胡卫平著.2004.8.科学出版社
[3]科学课程标准解读.2004
[4]科学探究活动案例集.2004.7 浙江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新课标快乐兴趣体验探索成功
胡锦涛总书记提倡建设和谐社会,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提出要建设幸福广东,我们的校园要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成为学生的成长乐园,作为教师都要想一想:我们的学生有梦想和激情吗?我们的学生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吗?我们的学生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习惯吗?我们的学生有天真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的品质吗?我们的学生快乐吗?
新课标、新课改的强劲东风正卷席着祖国大地,极大得激发了教师的创新思维。作为新课标的主阵地——课堂,理所当然成为关注的焦点。课堂呈现了多元化的快乐而显得勃勃生机:充满着兴趣的快乐、合作探索的喜悦、思考创新的快乐、感悟成功的兴奋,营造出一份快乐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建构快乐的课堂?快乐的课堂如何构建“快乐的生成”?好奇的乐趣、思考创新的快乐、合作探索的喜悦、感悟成功的兴奋等方面都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快乐生成因素。
一、快乐的前提——好奇兴趣的唤醒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愉快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首先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才有可能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所以教师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唤醒学生的好奇和兴趣。怎样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科学的兴趣呢?
教学改革实践证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是学习数学的动力,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的重要手段。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课堂教学是实施“兴趣教育”的主阵地
如何把学生认为枯燥乏味的数学变成学生喜爱的一门学科,这就要求老师善于挖掘数学本身的许多趣味因素,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把学生从枯燥的演算,苦恼的思索,复杂的逻辑推理中解脱出来。这样学生就会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使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心理需要。
数学教学要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采用不同引发兴趣的手段和方法。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他们对具体形象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因此,教学中可利用儿童喜闻乐见、色彩鲜艳的教具和图片,形象可爱的玩具和小动物,来吸引学生的兴趣。这些教具、玩具等,可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直观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特殊逐步理解那些深奥抽象的数学概念。
2、好奇是学生重要的心理特征
抓住这种心理特征,能诱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变学生的好奇心为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3、求知往往自惊奇和疑问开始的
因此用巧妙的方法导入新知识学习,也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的极好方法。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思维,仔细观察,主动去探求知识的内在规律。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习兴趣不断巩固,不断发展。
二、快乐的途径——课堂主人的体现
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的教学重点不再是知识本身,而是如何使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受快乐;课堂上关注的不再是教师讲得是否精彩,而是学生是否学得有趣,同时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自觉不自觉地学会学习。而教师始终只是一个引导者、一个促进者,引导和促进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寻找答案,让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快乐地学习。让学生感受课堂的快乐的方式主要有:
1、学习游戏在一起
游戏竞赛的方式可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使他们首先对本节课有了一种认同感,一上课就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既训练了学生思维自由的发散性,又轻轻松松达到了教学目标,何乐而不为?
2、探究合作的愉快体验
在教学设计上,我力求以“探究”为核心,但不是挂在嘴边的“探究”而是把探究融合在实际课堂中去,努力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假设”——“合作与交流”的全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会了探究方法。总之,通过实验探究小组的分工与合作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也使个别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找到自己的舞台,增强了自信心,更重要的是教育了学生平等、合作、交流、探索的精神,也共享了别人的劳动成果,从而体现了集体的力量。
3、巧用语言幽默艺术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机智和幽默。课前,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声有色,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传授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
三、快乐的根本——成功激励的追求兴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因为希望获得成功是人的一种心理需求,对一个现代人来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激发起进一步追求成功努力。其实上文所述中,很多处都已经体现学生受激励,获得成功的好处了,但由于学生的智力是多元化的,所以在这里我强调的是不能用同一的标准去衡量学生。在生活或教学过程中,都要努力唤醒每一位学生尤其是有些落单的后进生对成功的追求。让他们也一样能享受到成功的兴奋,体验被激励的喜悦。
新课程改革为老师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一切为了学生”,这将是老师心中为之奋斗的目标;赋予学生快乐,也将是老师教学中的重要规范。快乐教学,快乐学习,将令老师与学生在教学中共同成长,并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获得知识又得到个性的培养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学.2005.7.浙江出版社
[2]科学思维培育学.胡卫平著.2004.8.科学出版社
[3]科学课程标准解读.2004
[4]科学探究活动案例集.2004.7 浙江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