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欲强化美澳军事合作

来源 :兵器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ai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2月21日,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宣布将耗资约11亿澳元,升级澳空军位于北领地區的廷德尔空军基地。其中,7.37亿澳元用来扩建跑道、增加燃料储存能力和进行工程设计,4.37亿澳元加强基地的关键设施。预计改造工作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开始,2027年完工。
  廷德尔空军基地位于达尔文市东南约320千米处,这次升级除了为部署新入驻的F-35A隐身战斗机,还为了加强澳美的军事关系。随着日前美国印太司令部向美国会提交超过200亿美元的“愿望清单”布局亚太,未来美澳之间各种增强协同作战能力和加强军事合作的举措,都有很强的针对性与战略意图,这都会给印太地区安全增加新的不稳定因素。

印太视阈看美澳军事同盟


  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在安全上倚重军事同盟。1951年9月1日签署的《澳新美安全条约》,标志着美澳军事同盟正式形成。结盟以来,澳军参加了美军领导的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军事行动,亦步亦趋不遗余力。
  美国视美澳同盟为“亚太战略之锚”。作为美国亚太同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澳大利亚成为美国近年来提出的“亚太再平衡”“印太战略”的重要支点,也使美澳同盟关系再次被重新定位——从21世纪初的联合反恐转向共同应对中国发展带来的“挑战”。
在澳大利亚威廉顿空军基地进行训练的F-35A战斗机

  澳大利亚靠近马六甲海峡、巽他海峡,扼守两洋要冲,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而成为美国战略部署的重要一环。相比日本、韩国和关岛,澳大利亚远近适中,国土广袤,便于部署军事力量和开展大规模联合训练。在以亚太乃至印太为主要竞争场的美国新战略中,澳大利亚的地缘位置、在南太平洋的影响力与国防实力,使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资源可以更为有效、合理地分配,提升美国在南太平洋的控制力。随着美军由北向南调整西太平洋地区驻军,澳大利亚已成为其增加兵力部署的“重要目标地”。美国新版《国防战略报告》指出,美国要打造更有杀伤力、灵活性、韧性的联合部队。澳大利亚的战略纵深既能有效伪装、隐藏和欺骗,增强自身防御韧性,也可分兵于此提升美军干预西太的灵活性。美军正寻求在澳大利亚部署隐身战斗机、大型水面舰艇和核潜艇等先进装备,将澳大利亚打造成驻兵基地、军火储存和后勤补给点。
  美澳同盟是澳大利亚防务政策的“基石”。作为西方发达国家,澳大利亚与美国拥有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安全利益和战略目标,澳历届政府都把美澳同盟作为其防务政策的压舱石,积极欢迎并支持美国在亚太地区安全稳定上发挥的关键作用。这不仅彰显了澳大利亚的国际地位,还有助于其在亚太地区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同时,允许美军进驻和使用本国的军事基地,澳可以保障国家安全和弥补自身实力不足。2010~2013年间,澳工党政府曾多次削减国防开支,2013年澳国防预算的GDP占比降至1.36%,达到193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美国前副国务卿理查德·阿米蒂奇就曾告诫澳大利亚,不要将美国“重返亚太”当作自己“搭便车”的借口。
2018年的美澳外交与安全“2 2”部长级会晤

  美国在美澳同盟中扮演着“离岸平衡手”的角色,即在美军不直接参与或较少直接参与的情况下,有效地利用域内军事力量来达到美国的战略目的。不同于美日、美韩军事同盟,美澳军事同盟的特点是技术合作、设施共享。美国在澳要获得更多的“准入”和设施使用权,同时以多样化的军事合作和情报分享,来提升澳大利亚的防务能力并承担更多责任。澳大利亚则从美国获得高端武器装备、军事情报和国防技术,加快国防能力升级和确保国家安全。美澳还将共同开发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澳大利亚已成为美国全球反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澳大利亚作为南太平洋地区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近年来积极Ⅱ向应美国提出的“亚太再平衡”和“印太战略”,不断强化和美国的军事合作,成为“印太战略”布局中不可或缺的支点。澳认为,美国在全球的主导地位及在亚太地区的绝对军事优势至少还可维持20年,澳应维护美国主导下的“以规则为基础”的地区和全球秩序,敦促中国成为该规则的“遵守者”而非“破坏者”。事实上,随着近年来中国在南太平洋地区的影响力日益上升,澳大利亚十分乐意通过积极Ⅱ向应“印太战略”,来重新获得国际社会关注和凸显自身地缘战略价值。在近年制衡中国亚太影响力方面,澳大利亚不惜“冲锋”在前,甘愿充当美国的“马前卒”,多次“出头”针对中国。
  2016年,澳大利亚发布新版《国防白皮书》,明确表达了对中国国力增长尤其是军事实力增长在亚太地区可能造成“负面影响”的担忧,提出从2015~2016财年到2025~2026财年将增加299亿澳元国防预算,其中2020~2021财年国防预算将达到424亿澳元,GDP占比达到2%。白皮书称,大幅提升国防预算是为了应对本地区安全形势的变化,尤其是中国的军力发展。

美澳安全合作的主要领域


  一直以来,澳大利亚就在为适应“印太战略”积极调整,逐渐从以往强调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回归到重视领土领海争端、国家间的军事冲突等传统安全威胁。2011年11月,时任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和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军事合作协议。美方将进一步增加在澳驻军,提升美澳联合军演的规模,以应对未来南海地区可能爆发的“军事冲突”。澳方则同意开放布里斯班、珀斯和达尔文基地给美国使用。2014年8月,时任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和国务卿克里联袂访问澳大利亚,签署了一系列军事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在未来的25年时间里,澳大利亚允许美国海军陆战队和空军在其领土进行训练和驻扎。   为加快澳空军力量的现代化升级,澳斥巨资从美国引进大量先进战机,其中F-35项目最为瞩目。目前,澳大利亚共向美国订购了72架F-35A,截至去年底,澳空军已接收了18架F-35A,预计到今年底将达到33架。此次澳大利亚升级的廷德尔空军基地是其第二大战斗机基地,也是澳计划中F-35A的第一部署地。
  除了满足自身需要,此次升级廷德尔空军基地,也对继续深化“印太”背景下美澳同盟关系有一定作用。澳总理莫里森表示:“廷德尔基地将能够为加强空中加油及支援能力提供支持,确保我们能够支持澳大利亚国防军的重要行动,这将是我们与美国联盟的组成部分,并将扩大澳空军在印太地区的能力范围。”
澳大利亚引进的美制E-7A“楔尾”空中预警机

  美澳自2011年达成军事合作协议以来,两国目前主要通过联合演习、美军轮驻澳大利亚、加强基地建设等项目,增强双方协同作战能力。
  一是加强联合演习,突出演练“跨域作战”。2017年9月20日~11月23日,澳大利亚海军派出6艘军舰、1200名士兵参加“印太奋斗-2017”军演,以显示“坚定的决心”,是澳大利亚海军近30年来规模最大的军事行动。“护身军刀”是美澳两国之间规模最大的双边军事演习,旨在增強美澳两军的协同作战能力。2019年7月,美澳在澳昆士兰和北领地举行第8次“护身军刀”联合军演,参演兵力超过3.4万人。美军出动“里根”号航母打击群,澳军出动“阿德莱德”号和“堪培拉”号两栖攻击舰及海军陆战队参演,日本首次派出水陆机动团参演。“护身军刀2019”联合军演比2017年增加了兵种跨域联合和“反介入、区域拒止”反制行动的演练。
降落后已打开减速伞的美国空军B-52H战略轰炸机

  二是扩大美海军陆战队驻澳规模,保持美空军临时部署。自2012年美国海军陆战队首次部署澳大利亚达尔文军港以来,美军不断扩大驻澳规模,2017年美军轮驻兵力近1700人,2019年达到2500人。2018年12月,美向澳达尔文空军基地临时部署2架B-52H轰炸机。根据《澳美加强航空合作协议》,美空军包括F-22战斗机和B-52H战略轰炸机等在内的一系列战机将定期访问廷德尔空军基地。目前,根据“美澳增强空中作战合作”项目,美空军驻澳多为2个月的临时部署。随着两军的深入合作,美国战斗机常态化轮驻澳大利亚基地或将成为可能,届时廷德尔空军基地或许会成为美军空中力量介入“印太”局势的又一跳板。
  三是推动基地建设,完善海空兵力部署。近年来,美军大力推进在澳基地建设,将其视为美军大规模兵力投送据点。截至目前,美国在西澳地区修建了支持驻泊美军大型核动力航母的基地,在澳北部修建了可进行大范围战略侦察的“全球鹰”无人机基地,东部也修建了美军核潜艇基地。2018年,美澳开始重新部署和修葺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马努斯岛军事基地。国际战略界有观点认为,这个军事基地是美国针对中国而建立的。
2019年举行的“护身军刀”联合军演中的“里根”号航母(远)、“堪培拉”号两栖攻击舰(中)、“麦坎贝尔”号导弹驱逐舰(近)

  美国还计划在澳北部建设一座大型综合性海军基地,可供“美国”号两栖攻击舰、“堪培拉”号两栖攻击舰和2000多名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长期驻扎。此外,美还加强了澳空军基地油料保障设施建设。美国正在考虑在澳北部建设1座与“太平洋防务油料支援点”同等规模的油料保障设施。2019年12月,美国曾发出关于在廷德尔空军基地建设两座军火库的征求建议书,为那里举行的美澳联合训练活动提供支持。
澳大利亚皇家空军F/A-18“大黄蜂”战斗机与F-35A“闪电”战斗机在纽卡斯尔上空编队飞行

澳大利亚的安全政策争论


  美澳同盟在特朗普时期不仅没有弱化,反而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强化,这是两国为制衡中国在亚太地区影响力上升的结果。澳大利亚对美澳同盟的安全依赖,在短期内不会有根本改变的可能。
  澳大利亚近来向美示好的背后,不乏对美澳同盟走向的担忧。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对美澳同盟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上任后的一系列“退群”行为,并不断向盟友施压,要求负担更多军费,这让澳大利亚担心特朗普治下的美国可能会减少对澳的安全承诺。目前,澳大利亚政界和战略界始终担忧美国可能会再次背信弃义,使澳国家利益受损。毕竟,美国曾不顾澳利益帮助印度尼西亚扩大地区影响力。而且,澳大利亚国内强大的反对力量,也在阻碍美澳军事合作快速推进。对于美军拟在澳大利亚建设新基地一事,澳国内民众普遍反对,并发出“不要美国的战争基地”的呼吁。因此,澳在与美保持紧密同盟的同时,也始终有所保留。
  此外,受限于国防预算,未来美澳合作的增速有限。美国为增加其在西太地区军力部署,不断加大在武器装备等方面的投入,如研发B-21新一代远程轰炸机,装备增程型巡航导弹等。同时,美国还要建海空基地、兵营和训练场。上述装备造价高昂、基地建设耗时费钱,未来美澳军事合作仍面临资金不足等问题的掣肘。
  虽然美澳军事同盟在不断深化发展,但对于澳大利亚来说,其国内主张提高安全政策自主性的声音也在不断上升。澳前总理马尔科姆·弗雷泽在其去世前出版的著作中就认为,澳大利亚与美国的同盟将把澳大利亚引向危害其国家安全的外交冲突中。澳大利亚2013年5月发布的《国防白皮书》提出:“必须建立独立自主的强大国防力量,实现防务的自力更生,以确保领土安全和主权独立。”
  美国将中国作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也使得在经济上依赖中国而在安全上依赖美国的澳大利亚,面临着“选边站”的两难境地。其实,澳大利亚一直有实用主义的外交传统,这种思维对其安全政策也有非常深刻的影响。2016年2月澳大利亚发布的《国防白皮书》在强调美澳军事同盟的同时,也欢迎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带来的机遇,并寻求深化和拓展与中国的防务关系。这种看似矛盾的表述,折射出澳大利亚既不想放弃美国同盟这个安全基石,又不愿失去与中国合作共赢良机的复杂心态。毕竟,中国在2008年就已成为澳大利亚第一大贸易伙伴,保持两国关系稳定,不仅有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发展和繁荣,也符合澳一大利亚自身的利益。 [编辑/山水]
其他文献
在很多人看来,SKS/56半是一支非常经典的老枪。这款枪械皮实耐用、性能可靠,既是很多人对它的第一印象,也寄托着对以往的怀念。然而在我看来,撇开情怀,SKS/56半只是一支平庸的步枪,它的总体设计相对过时,部分设计奇葩而让人莫名其妙,甚至处于诞生即落后的尴尬境地。SKS/56半的基本知识  SKS设计定型于1945年,实际大规模装备于1949年,由苏联著名枪械设计师谢尔盖·西蒙诺夫设计,也俗称为西
对于AUG,先进的背后是“疯狂”。  笔者上高中时,曾经沉迷于一款名为CS1.6的射击游戏。这款以警匪大战为主题的游戏,陪伴了笔者的整个青春时光。在游戏中,有一款外观别具一格、弹匣后置、自带瞄准镜、非常厉害、人见人爱的神枪。  伴随着年少的懵懵懂懂,笔者逐渐知道,这款奇特的枪械正是一代名枪AUG。该枪由奥地利斯太尔公司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设计,是最为畅销的无托步枪。随着笔者如愿以偿进入枪械专业学习
2016年12月8日,美国二战大片《血战钢锯岭》在国内上映。该片由著名演员/导演梅尔·吉布森指导,通过医护兵戴斯蒙德·道斯在二战冲绳岛战役中的经历,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以及战争中对人性的反思。自上映以来,该片取得了不错的票房,也广受观众好评,被誉为本年度最佳战争电影。  戴斯蒙德·道斯出生于美国的一个基督教家庭,但属于“七日复临派”,该派的教义要求信众不触碰任何武器。因此当道斯自愿参军后,从新兵训练
2020年2月以来,俄先是宣布以苏霍伊和米格公司为基础,组建俄联合飞机制造集团公司军用航空部,后又宣布启动研制第五代轻型多用途前线飞机的消息,像一阵旋风吹遍了俄国内各个角落。尽管新冠病毒肆虐,但丝毫没有减弱俄媒体和俄军事专家的关注度。其中,最关注的焦点就是俄需要第五代轻型战机吗?本文将对俄军事专家观点进行深度分析,并做出客观和有说服力的结论。何谓第五代轻型战机?  俄第五代轻型战机全称为“轻型多用
在我看来,MAG机枪是一只真正的的“缝合怪”。  我的一个师弟有句名言:“世界名枪一大抄,各个都是缝合怪,给我四个小时,我一定能给一款枪找个‘爹’出来。”师弟以话多、能侃而闻名,他说的大多数话我都不记得了,但这句话却牢牢记在了心里。现在这个时代,枪械发展已经高度同质化,相互借鉴、层层借鉴的现象屡见不鲜。于是,“‘缝合怪’遍地走”也就不足为奇了。在“缝合怪”中,MAG机枪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它
8月15~18日,“2013年台北国际航天暨防务工业展”在台北世贸中心举行,这项两年一届的防务展都被外界视为台湾军工发展的成绩单。主办方称此次展览以“数位战场,国造利器”为主题,结合未来作战运用构想,展示台军高科技武器及岛内军火企业的最新成果,使岛内民众了解台湾当局致力“防卫自主”的努力。但观察这届展览的内容,似乎像是喝一杯白开水。一位台湾军工界人士指出,受到岛内外政治因素影响,再加上开发团队断层
1977年9月上旬,加勒比海岛国古巴和多米尼亚因扣船事件产生龃龉。在外交解决无望之际,古巴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被迫采取“军事心理战”,终于救出被扣船员,而这场大戏的主角就是经典的米格-21歼击机。扣船扣人起风波  上世纪70年代末,美苏冷战在全世界范围达到高峰。在加勒比海,美国针对苏联亲密伙伴古巴采取最严厉的封锁,还强迫加勒比各国与自己步调一致。尽管承受巨大压力,但古巴坚持支持中南美洲的左翼运动
“歼敌者”号战略核潜艇发射K-15潜射弹道导弹示意图  2018年8月12日,印度首艘国产核潜艇“歼敌者”号(INS Arihant)在海面下20米处成功发射了K-15潜射弹道导弹,初步形成“弹艇合一”作战能力,同时也标志着印度继美、俄、英、法、中,成为第6个拥有海基核威慑力量的国家。2018年11月,印度总统莫迪宣布,“歼敌者”号核潜艇携带弹道导弹完成了首次“威慑巡航”,巡航时间超过1个月,加上
不久前,印度国防参谋长、空军司令等军队高层密集发声,表示将调整武器装备现代化计划,全力支持“印度制造”。信誓旦旦的表态折射出印军对本国国防工业的复杂情感。一直以来,国产武器装备都被视为制约印军战备建设的“毒药”,这种现象并未因“印度制造”战略的全面实施而得到显著改善。如今,得到军方支持的“印度制造”,能否“逆袭”成为国产武器装备摆脱低水平发展困境的“灵药”?我们一起来看。胖子并不一定都是大力士  
研制历程  2008年,最后1架图-160在俄罗斯喀山航空生产联合体下线以后,图-160正式停产。但由于图-160的出色性能,很多俄罗斯国家杜马的议员、军界要员一直希望恢复图-160的生产。但步入21世纪以来,各种技术飞速发展,航电设备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研制于20世纪80年代的圖-160基本型已经有些过时了,再简单地恢复图-160基本型的生产是不可取的,因此有必要改进图-160的设计,使之适应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