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前行的“印度制造”

来源 :兵器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yidixie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久前,印度国防参谋长、空军司令等军队高层密集发声,表示将调整武器装备现代化计划,全力支持“印度制造”。信誓旦旦的表态折射出印军对本国国防工业的复杂情感。一直以来,国产武器装备都被视为制约印军战备建设的“毒药”,这种现象并未因“印度制造”战略的全面实施而得到显著改善。如今,得到军方支持的“印度制造”,能否“逆袭”成为国产武器装备摆脱低水平发展困境的“灵药”?我们一起来看。

胖子并不一定都是大力士


  1947年独立后,印度在引进和仿制相结合的基础上,逐渐建立起规模庞大、门类比较齐全的国防工业体系,拥有8家大型军工企业、39家国营兵工厂、51家国防科研机构和数百家私营军工企业。
  尽管如此,印度却一直是全球数一数二的武器装备进口国。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最新国际武器转让数据显示,2015~2019年,印度占全球武器进口总额的9.2%,排名第二。如果不是近两年沙特阿拉伯在国际军贸市场上“发力”,印度“全球最大武器进口国”的桂冠必定会戴得很稳。
印度LCA“光辉”战斗机几经波折,一直无法让军方满意,但印度政府推行“印度制造”的决心十分坚定

  不过,大量的装备技术引进并未带动印度国防工业发展进步,相反,国产武器装备在印军中列装比例极低,只有不到30%。而在这不到30%的国产装备中,国产化率也惨不忍睹。“阿琼”坦克和“光辉”战斗机60%左右的配件来自西方国家,“歼敌者”号核潜艇80%的技术直接由俄罗斯加成,“加尔各答”级导弹驱逐舰融合了8个国家的系统。
  东拼西凑而来的国产武器装备无疑会给印军作战训练带来巨大隐患。印巴战场上,不同军工厂生产的“英萨斯”步枪部件竟无法兼容。据不完全统计,印军平均每年损失各类飞机超过20架,其中很大部分来自本土生产。一份印度国防部较早前披露的统计报告显示,平均每隔5.5天到一周左右,印军就会发生至少一起与国产弹药有关的事故。
  当前,印军40%的装甲车、85%的潜艇已接近使用年限,空军的战斗机缺口高达250~280架,仅靠“买”显然不是解决之道,但指望国产装备似乎也不靠谱。
  印度《经济时报》援引审计长公署的一份报告称,由于印度军工部门迟迟不能研发出物美价廉的国产防寒装备,驻锡琴冰川和拉达克等高海拔地区的印陆军山地特种部队面临严重的后勤保障问题。印度陆军前司令曾在一次会议上透露,在1999年的克什米尔卡吉尔冲突中,鉴于本国防务企业无法提供性能可靠的火炮,印陆军紧急向外国购置一批155毫米牽引式榴弹炮,最终却被对方“飞单”,致使印军损失惨重。
  所以,胖子并不一定都是大力士。

军方与军工部门间的死循环


  正如“自相矛盾”的故事那样,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领域没有绝对的优与劣,“印度制造”亦是如此。事实上,印度国产武器装备的不给力与印军好高骛远的发展目标密不可分。
  从尼赫鲁时代开始,印度就梦想有朝一日站上世界之巅。莫迪上台后,更是提出成为“有声有色的世界大国”的战略愿景。受此长期熏陶,印度国防部和军队逐渐形成了“不求合适、只求最好”的武器装备发展思路,这种严重违背客观规律的想法给印度国防工业“挖了个永远也填不满的大坑”。
  印军一位高级官员曾表示:“国防部对外国装备进行了多次专项调查,列出它们认为是最好的技术并加以引进,却丝毫不考虑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注:印度国防部下属的防务技术科研机构)和国有军工企业是否有基础和能力去接受和消化。”
  由于最初设定的战技指标过高,印度武器装备研制时间普遍较长。“阿琼”坦克、“光辉”战斗机、“皮纳卡”火箭炮等主战装备研制时间均超过30年;首艘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建造了15年还没完工;就连最基础的步枪,印度也花费了近40年。
  对于瞬息万变的军事技术而言,武器装备研制周期过长危害无穷,大概率会“服役即落后”,并且拖延的时间会转变为飞涨的成本。印度国产“阿卡什”防空系统采用的整体式火箭/冲压发动机设计,在其服役时早已被淘汰,它却比更先进的俄制“山毛榉”防空系统贵出一半;印空军订购的83架“光辉”单发战斗机单价高达6500万美元,已接近双发的苏-30MKI的单价了。
  另外,在漫长的等待中,徘徊于进口和国产之间的印军往往错失了发展机遇期。T-90坦克本来是“阿琼”大规模列装前的过渡装备,结果印陆军在近20年的煎熬中被迫将其发展为绝对主力,与此同时,世界主要国家已纷纷开展第四代坦克的研发。同样的悲剧还发生在印度第三代反坦克导弹的研制上。
  于是,印度军方和军工部门之间形成了一个“要求高-造不出-进口好-要求更高”的死循环。
法国交付印度空军首架“阵风”战斗机,距离印度中型多用途战斗机计划立项已过去了10年

既没钱也没技术


  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解决印度军方和军工部门之间的死循环还得从前者转变思路入手。不过,武器装备发展是需求牵引、技术推动和经费支持共同作用的过程,即使印军降低期望,“印度制造”也不会立马实现“逆袭”。
  一方面,印度工业水平不高。自1954年起,印度服务业产值就超过工业产值,成为本国最大产业。印度政府发布的2019年经济数据显示,制造业增长率仅2%,是过去15年最低水平。事实上,印度工业总产值长期在低水平徘徊,尖端武器装备所需的材料、工艺对印度国防工业部门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战。例如印度国内只有极少数厂家可以生产“维克兰特”号航母所需的特种钢材,由于产能不足,负责该航母建造的科钦造船厂曾数次停工等料。更可笑的是,科钦造船厂最大的船坞根本无法容纳“维克兰特”号,有媒体报道称“印度是在用20000吨的船坞建造40000吨的船”。
印度首艘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经历了4次下水仍未完工。图为首次下水时的场景,这种只有船体的“光头”下水已经成为印度造船业的一大特色
印度陆军装备的T-90主战坦克

  另一方面,印军经费投入有限。尽管近年来印度一直保持着国防预算高增长,但显然无法支撑国家和军队宏大的战略愿景。根据印度政府公布的2020至2021财年国防预算,用于武器装备采购的费用共计154亿美元,这对于印军庞大的装备采购计划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何况其中只有极少部分资金会支付给本国军工企业。不仅装备采购费用不足,印度国防科研经费预算在国防预算中所占比例也比较低,只有不足6%,而这一数字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均在10%以上。
  除了投入资金少,印度国防工业“造血”能力也不足。印度官方数据显示,2018~2019年的武器出口额比2015~2016年增长5倍,但也只有14.1亿美元。在全球25大武器出口国中,印度排名第23,占全球武器出口总量的0.2%,出口对象主要是缅甸、斯里兰卡和毛里求斯等小国,出口装备也只是利润较低的轻武器和火炮。
  既没钱也没技术,“印度制造”的不幸运其实早已注定。
印度生产的苏-30MKI战斗机比从俄罗斯原装进口的事故率高得多
2017年,印度陆军引进的美制M777榴弹炮在使用国产炮弹时发生了炸膛事故

不改革会死,但改革会乱


  除了技术和经费不足的问题,体制僵化、既得利益集团阻挠也是横亘在印度国防工业面前的巨大障碍。印度国有军工企业养活了数十万从业人员和数百家零部件供应商,和政府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利益纽带。在印度国防部的庇护下,国有军工企业在接受外国先进军事技术转让时就像一位“二道贩子”,左手进右手出,坐享高额利润。
  一位印军官员表示:“通过一些无关紧要的附加条件,国有防务企业就将这些新装备以非常高的价格卖给军队,而本土企业很少或根本得不到任何利益。”印度《德干先驱报》早前就曾经对此大吐苦水,称印度国产武器本来是最有希望推向国际的主打产品,但印度国内的某些利益集团却抱守着“独家武器进口商”的买办地位不放,最后生生拖累了国产装备的正常发展步伐。
  为激发活力,印度政府数次推动国有军工企业改革,但都遭到强烈反对。最近一次是6月12日,印度下辖41家军械厂和8万多工人的印度国营军工委员会宣布将开展无限期罢工,以抗议莫迪政府对该委员会采取的“私有化、市场化和公司化”改革。参与了此次大罢工活动的印度工会组织——全印国防雇员联盟负责人斯里库马尔表示,“我认为没有必要对国营军工委员会进行市场化改革。我们现在就做好了应对任何危机的准备”。
  摆在印度政府面前的矛盾前所未有:不改革,“印度制造”会死;改革,社会立马就乱。
印度陆军“大地”战术弹道导弹是印度国防工业为数不多的亮点,其国产化率较高,技术比较成熟

钱都上哪儿去了


  当然,在“造不如买”的主流政策导向下,印度政府不仅要解决改革矛盾,还需要挖去贪腐这颗“毒瘤”。
  自从1989年拉吉夫甘地政府因在武器采购项目中大吃回扣而被迫下台,印度军购贪腐事件便一发而不可收,几乎到了“无案不贪”的地步。上世纪90年代,印度在向俄罗斯求购苏-30战斗机时,时任空军元帅考尔被曝在谈判期间受贿150万美元现金和价值数十万美元的钻石;2005年6月,前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被指在任职期间,从南非一家公司的步枪军购合同中收受巨额礼金;2007年,中间人在印法“鲉鱼”级潜艇采购项目中收受了1亿美元贿赂,而合同金额才30亿美元;2010年,包括印度空军参谋长在内的多名政府官员在印度空军直升机采购项目中接受了意大利芬梅卡尼卡集团的贿赂,导致竞标方之一的美国西科斯基公司在出价比前者低40%的情况都未中标。不久前,就连莫迪也陷入战斗机采购舞弊嫌疑中。
  近5年来,随着军购规模迅速扩大,参与投标的国内外军工企业数量随之大幅增加,印度面前的可选择对象猛增,回扣率呈水涨船高之势。回扣率已经从30年前的3%一路飙升至近10%。印度历年来因军购贿案中止和拖延的项目金额接近2000亿美元,这对于资金短缺的本土国防工业无异于雪上加霜。

乙方不会答应


  印度国内一团乱麻,外部因素同样不可忽视。2010年以来,印度武器装备进口策略逐渐从“俄罗斯一家独大”向“俄罗斯为主、兼顾西方多国”转变。2015~2019年,印度进口的俄制武器装备份额占进口总额的比例从2014年的76%下降到56%。与此同时,美国、以色列和法国向印度出口武器装备的额度显著上升,2010~2014年,美国是印度第二大武器供应国,2015~2019年以色列和法国分别成为印度的第二大和第三大武器供应国。
  不过,无论印度武器装备进口策略如何变化,依然改变不了其国产武器装备占比低的事实,甚至进一步破坏了国防体系的一致性。面对诸多国家把控的重要武器系统,且不论国产化替代的工程量巨大,仅仅是转换过程中受到的政治因素干扰就可想而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必然会想尽办法阻挠印度武器装备本土化进程,以便继续通过向印度输出先进武器装备,获取政治、经济双重利益。
  上船不容易,下船更难。因为,乙方不会答应。
法國授权印度生产的“鲉鱼”级常规动力潜艇二号艇“卡汉德里”号。该艇在试航过程中被发现多达36处技术缺陷,鉴于“鲉鱼”级技术成熟且一向口碑较好,这些问题只能归咎于印度国防工业水平不高

前景堪忧


  目前,印度政府和军方在强化国产武器装备发展上的意愿是高度一致的。
  印度财政部长尼尔马拉·西斯萨拉曼上月发表声明,国防生产领域的外商直接投资占比上限将从49%提高到74%,未来将公布禁止进口的武器清单。印度国防部长辛格近日表示,国防部将通过“战略伙伴关系模式”在大型国防计划的生产制造工作中为业界提供机遇,这将有助于印度国内的私营公司成长为全球巨头。
  但是,工业,特别是位居高端的国防工业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印度制造”前景依然不容乐观。
  事实上,早在20世纪90年代,印度就推出了武器装备自主化战略,计划在2005年之前把国产装备比例从30%提高至70%,这一目标至今仍未实现,究其原因,在于政府变动导致政策延续性不够。印度政府领导人连续两个任期通常只有8年,8年时间对于改变一个国家国防工业落后的状况几乎微不足道。印度现任总理莫迪卸任后,继任者是否会继续大力推行“印度制造”战略尚未可知。此外,种姓制度、宗教信仰等根深蒂固的政教传统都是印度国防工业顺利发展的“拦路虎”。
  “印度制造”仍需艰难前行。
其他文献
近年来,各海洋大国竞相大力发展海上侦察和监视力量。日本政府在新版《海洋基本计划》中确立了2018~2022年5年的海洋政策方针,将关注重点从以海洋资源开发及保护为主的经济发展转向领海警戒、离岛防卫等安全保障领域,未来将进一步加大对海上监视预警装备的投入和研发。目前,日本基本形成以天基、空基、岸基、海基平台为载体,配备多种先进装备技术手段,构成远、中、近多层立体的海上监视网络体系,具备多角度、全方位
7月30日的朱日和“沙场阅兵”,歼-16紧紧跟随在歼-20后面出场,完成了其首次公开亮相。它仅比歼-20略小的编号以及在战斗机梯队中的位置似乎也是对其目前地位的一种隐喻——它应该是目前中国空军现役战斗机中的第二强。如果将这个推论扩展开来大概也是成立的——它是亚洲各国现役自研战斗机中的第二强。在世界各国的第三代战斗机的各种改进型中,歼-16也绝对是处于第一梯队的。另外,从歼-16的发展也可看出中国,
在很多人看来,SKS/56半是一支非常经典的老枪。这款枪械皮实耐用、性能可靠,既是很多人对它的第一印象,也寄托着对以往的怀念。然而在我看来,撇开情怀,SKS/56半只是一支平庸的步枪,它的总体设计相对过时,部分设计奇葩而让人莫名其妙,甚至处于诞生即落后的尴尬境地。SKS/56半的基本知识  SKS设计定型于1945年,实际大规模装备于1949年,由苏联著名枪械设计师谢尔盖·西蒙诺夫设计,也俗称为西
对于AUG,先进的背后是“疯狂”。  笔者上高中时,曾经沉迷于一款名为CS1.6的射击游戏。这款以警匪大战为主题的游戏,陪伴了笔者的整个青春时光。在游戏中,有一款外观别具一格、弹匣后置、自带瞄准镜、非常厉害、人见人爱的神枪。  伴随着年少的懵懵懂懂,笔者逐渐知道,这款奇特的枪械正是一代名枪AUG。该枪由奥地利斯太尔公司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设计,是最为畅销的无托步枪。随着笔者如愿以偿进入枪械专业学习
2016年12月8日,美国二战大片《血战钢锯岭》在国内上映。该片由著名演员/导演梅尔·吉布森指导,通过医护兵戴斯蒙德·道斯在二战冲绳岛战役中的经历,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以及战争中对人性的反思。自上映以来,该片取得了不错的票房,也广受观众好评,被誉为本年度最佳战争电影。  戴斯蒙德·道斯出生于美国的一个基督教家庭,但属于“七日复临派”,该派的教义要求信众不触碰任何武器。因此当道斯自愿参军后,从新兵训练
2020年2月以来,俄先是宣布以苏霍伊和米格公司为基础,组建俄联合飞机制造集团公司军用航空部,后又宣布启动研制第五代轻型多用途前线飞机的消息,像一阵旋风吹遍了俄国内各个角落。尽管新冠病毒肆虐,但丝毫没有减弱俄媒体和俄军事专家的关注度。其中,最关注的焦点就是俄需要第五代轻型战机吗?本文将对俄军事专家观点进行深度分析,并做出客观和有说服力的结论。何谓第五代轻型战机?  俄第五代轻型战机全称为“轻型多用
在我看来,MAG机枪是一只真正的的“缝合怪”。  我的一个师弟有句名言:“世界名枪一大抄,各个都是缝合怪,给我四个小时,我一定能给一款枪找个‘爹’出来。”师弟以话多、能侃而闻名,他说的大多数话我都不记得了,但这句话却牢牢记在了心里。现在这个时代,枪械发展已经高度同质化,相互借鉴、层层借鉴的现象屡见不鲜。于是,“‘缝合怪’遍地走”也就不足为奇了。在“缝合怪”中,MAG机枪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它
8月15~18日,“2013年台北国际航天暨防务工业展”在台北世贸中心举行,这项两年一届的防务展都被外界视为台湾军工发展的成绩单。主办方称此次展览以“数位战场,国造利器”为主题,结合未来作战运用构想,展示台军高科技武器及岛内军火企业的最新成果,使岛内民众了解台湾当局致力“防卫自主”的努力。但观察这届展览的内容,似乎像是喝一杯白开水。一位台湾军工界人士指出,受到岛内外政治因素影响,再加上开发团队断层
1977年9月上旬,加勒比海岛国古巴和多米尼亚因扣船事件产生龃龉。在外交解决无望之际,古巴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被迫采取“军事心理战”,终于救出被扣船员,而这场大戏的主角就是经典的米格-21歼击机。扣船扣人起风波  上世纪70年代末,美苏冷战在全世界范围达到高峰。在加勒比海,美国针对苏联亲密伙伴古巴采取最严厉的封锁,还强迫加勒比各国与自己步调一致。尽管承受巨大压力,但古巴坚持支持中南美洲的左翼运动
“歼敌者”号战略核潜艇发射K-15潜射弹道导弹示意图  2018年8月12日,印度首艘国产核潜艇“歼敌者”号(INS Arihant)在海面下20米处成功发射了K-15潜射弹道导弹,初步形成“弹艇合一”作战能力,同时也标志着印度继美、俄、英、法、中,成为第6个拥有海基核威慑力量的国家。2018年11月,印度总统莫迪宣布,“歼敌者”号核潜艇携带弹道导弹完成了首次“威慑巡航”,巡航时间超过1个月,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