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风将会去伪存真”

来源 :决策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km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大元帅斯大林》[俄文原名为《Генералиссимус》(《大元帅》)]一书是俄罗斯著名作家弗·瓦·卡尔波夫用5年时间写成的力作。2002年这本书一经问世,便不胫而走,受到俄罗斯广大读者的欢迎。
  对于卡尔波夫,我国读者了解得不多,但他在俄罗斯知名度很高。这位已经84岁高龄的作家有着传奇的经历。他生于1922年,17岁进入塔什干军事学校学习。1941年初军校毕业前夕,他因“反苏鼓动”获罪被捕并被判刑(1956年获得平反)。卫国战争爆发时,他还在劳改营中服刑。他上书当时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加里宁,请求批准他奔赴前线,保卫祖国。1942年秋他终于如愿以偿,被派往惩戒连“戴罪立功”。在前线,他作战英勇,屡建奇功。由于他勇敢机智,孔武有力(他战前曾获中亚地区和军区的拳击冠军),参与捕获的“舌头”就达79个之多。他还孤身一人穿越前线,潜入敌后,取回地下工作者提供的军事情报。他先后3次负伤,并多次荣获政府奖励,其中包括“苏联英雄”的称号。
  卡尔波夫第3次负伤治愈后被派往总参谋部高级侦察学校学习,此后又先后从伏龙芝军事学院和总参谋部军事学院毕业。他同时还在高尔基文学研究所夜校部进修。1947年~1954年,他在苏军总参谋部工作;1954年~1965年,先后任团长、副师长、军校副校长。在此期间他开始创作并加入了苏联作家协会。1965年退役后,卡尔波夫担任了大型文学杂志《十月》、《新世界》的副主编、主编;先后发表了多部中篇和长篇小说;1986年当选为苏联作家协会第一书记(至1991年苏联解体为止)。他曾是苏共中央委员,还是俄罗斯军事科学院名誉院士。
  《大元帅斯大林》不是一部小说,而是一本介绍斯大林一生政治活动和军事活动的传记作品。书中所说的一切都有严格的文献根据。从书后所附“参考书目”可以看出,仅他使用的苏联将帅和斯大林同时代人的回忆录就有三四十部之多。卡尔波夫认为,这些回忆录尽管早已公开发表,但一是数量太多,普通读者难以一一阅读;二是年代久远,新一代读者难以读懂。他从本书的需要出发,从众多的材料中披沙拣金,加以取舍,力求为读者“指点迷津”。正如他在“作者的话”中所说,这本书是用他本人和其他作者搜集到的斯大林事迹创作出的“镶嵌画”。尽管他引用这些材料时并没有逐条注明出处,但这并不会降低书中所提到的事实的可信度。卡尔波夫在书中还引用了不少亲自采访斯大林身边的人和事件亲历者(如莫洛托夫、谢皮洛夫、斯大林的译员弗·尼·巴甫洛夫等)的谈话记录。这些材料同样十分珍贵,因为这些当事人现在都已相继离开人世。
  为了写好这本书,卡尔波夫不顾年事已高,多次奔赴与书中事件有关的地方,了解当年事件的背景和细节。例如,为了描写托洛茨基被刺杀时的情景,他远赴墨西哥,参观当年托洛茨基的住所。书中提供了不少鲜为人知的史实,如战前苏德订立“互不侵犯条约”和“秘密补充协定书”的经过,苏联情报人员窃取英美研制原子弹机密情报的内幕,苏联军队击败日本关东军的始末以及有关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的轶闻等,十分引人入胜。由于作家驾驭文字的功底深厚,一些枯燥的历史材料在他的笔下变得生动起来。
  卡尔波夫认为,斯大林这个人物十分复杂、矛盾而又多面。在斯大林生前,人们对他的评价往往过高,过分夸大了他的功绩;而在他去世后,又把他说得一无是处。当初有人把他称作伟大领袖、英明导师、各族人民的父亲;后来有人又把他说成是嗜血成性的恶棍、有妄想狂心理的罪犯。卡尔波夫对这两种极端都不赞同,他认为应该客观地阐述一切,实事求是,既不想方设法为斯大林辩护,也不人云亦云地胡乱谴责斯大林。
  卡尔波夫在书中用确凿的事实和材料,批驳了强加给斯大林的种种不实之词。例如,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作的《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即所谓的秘密报告)指责斯大林在卫国战争爆发后头几天张惶失措,一连好几天躲在别墅里不问战事。后来许多关于斯大林的著作都据此指责斯大林在战争爆发之初“临阵脱逃”。卡尔波夫认为事实并非如此。他在《大元帅斯大林》一书中引用了斯大林的来客登记簿。值班秘书在登记簿中记录了1941年6月21日~28日斯大林接待客人的姓名和时间。在那些日子里,斯大林从凌晨到深夜不断接待来访者,一天中少则八九人,多则三十人。这份材料显然是编造不出来的。它有力地澄清了事实,证明斯大林当时始终坚守岗位。
  值得注意的是卡尔波夫对一些问题所持的观点。例如,他对斯大林搞血腥镇压这一问题就有与众不同的看法。他并不否认斯大林搞过镇压。但他认为1935年前的镇压应由托洛茨基分子(即他所说的犹太复国主义者)负责,因为当时他们掌握着镇压机关的大权;1935年后的镇压也不应由斯大林一人负责,他的许多战友都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尽管卡尔波夫本人是镇压的受害者,但他却认为镇压是对托派分子等敌对活动的正常反应,斯大林进行镇压是为了击溃反对派分子而迫不得已采取的极端措施。他认为镇压表明斯大林有着惊人的远见,幸亏在战前解决了这些阴谋分子,否则战争的后果就难以预料。他甚至认为斯大林镇压反对派赢得的战略性胜利,可以与战胜德国法西斯分子取得的伟大胜利等量齐观。
  关于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卡尔波夫认为个人崇拜是有过的,但那是个人野心家赫鲁晓夫之流和溜须拍马的小人搞的,而斯大林本人对此并不容忍。卡尔波夫列举了一些事实来证明斯大林反对对他的个人崇拜。卡尔波夫还一再说:“对,有过个人崇拜,可是他毕竟是一个人物啊!”他认为灾难深重的俄罗斯今天恰恰缺少这样一个人物。卡尔波夫在书中引用了一贯敌视布尔什维克国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对斯大林的评价。1959年12月21日斯大林80诞辰之际,丘吉尔在下院发表演说时说:“对俄罗斯万幸的是,在它经受艰难考验的年代里,领导它的是天才而且坚忍不拔的统帅约·维·斯大林。他是一位杰出的人物,赢得了他所生活的我们这个残酷时代的敬仰。斯大林精力过人,博学多识,意志坚定,无论是处事还是谈话,他总是果断、坚决、毫不留情,连我这个英国议会培养出来的人也不能提出什么反对意见……他的著作有一股磅礴无比的力量。这股力量在斯大林身上是如此巨大,以至在一切时代的民族的领导人中,他仿佛是无与伦比的……他对人们的影响是不能抗拒的……斯大林接受的是还在使用木犁的俄罗斯,而他留下的却是装备了原子武器的俄罗斯。”
  丘吉尔对斯大林的这一评价将由历史来加以证实。斯大林去世已有53年,可是至今尚难盖棺定论。我们相信,如卡尔波夫所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风将会去伪存真。对斯大林终将做出比较符合历史真实的评价。阅读卡尔波夫《大元帅斯大林》一书,或许有助于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斯大林这个人和斯大林主义这个现象。
  
  (作者:中央编译局译审)
其他文献
【摘要】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能够优化思维方式的思考艺术,需要语文教师格外重视。本文仅以《李将军列传》为例,探讨立足文本,培养批判性思维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文本;批判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所谓文本,就是教材;所谓批判性思维,就是“一种对思维方式进行思考的艺术,该艺术能够优化我们的思维方式。而它分为三个紧密相连、互相影响的阶段:分析思维方式阶段、评估思维方式阶段和提
【摘要】社会互赖理论是基于合作与竞争的社会情境下提出的。合作与竞争是群体之中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看出社会互赖理论就是研究关于个体之间相互作用时产生的心理过程、互动方式和结果。随着社会互赖理论的研究领域不断广泛,内容不断丰富,体系不断完善,对合作学习的影响越来越大。“社会互赖理论主要通过积极互赖、消极互赖和无互赖三种形式,产生促进性互动、反向互动和无互动等作用,对合作学习分组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摘要】在新课改的推动与革新下,越来越倡导开放式教育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同时对于学习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仅是局限于课本教材,更要求教师与学生要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语文教学更是讲究创新与发散,在对阅读教学的要求上,不仅是对课文的理解,更要对课文以外的文学典藏有所了解与阅读,培养学生良好养成的阅读习惯,是我们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本文从阅读习惯、阅读内容以及朗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给出了
【摘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对话的有效性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阅读课堂的高效性。建立平等的师生对话氛围是提高对话有效性的前提,问题的设计是提高对话有效性的关键。因此,本文针对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有效对话研究与策略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有效对话;平等对话;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师生对话是
【摘要】语文是基础性学科,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且高质量的语文教学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全面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有效开展作文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整体成绩,更能培养学生语感和语用能力,有助于学生逻辑、表达、创新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本文结合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实际情况,论述探究法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探究法;初中作文;教学应用  【中图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实现信息技术自主创新、信息产业发展的跨越  提升网络普及水平、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信息安全保障水平  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能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能力和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广泛应
据俄罗斯《健康》杂志报道,俄罗斯科学家近日就人们日常饮水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为了保证身体健康,人一天到底要喝多少水?什么时候喝、喝些什么饮料最恰当?世界上哪些地方的水最适宜饮用?这里面大有讲究。    “美丽”的水适宜饮用    科学家将水结晶成冰,然后用超级显微镜拍下结晶图像。研究结果显示,世界各地的水的结晶图像大不相同,有的“美丽”无比,有的则“丑陋”异常。最有趣的是,实验表明,晶体“
【摘要】小说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通过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活动,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从而产生令人陶醉的艺术魅力。但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要指导学生对小说文本进行有效阅读,并不是简单易行的事。那么要实现小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就应该重视对小说文本的解读,梳理好小说的三要素,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鉴赏小说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初中语文;小
何慧丽倾4年心力在河南省兰考县探索和实践新乡村建设。2003年8月至今,这位36岁、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原兰考县挂职副县长,成功地打造了南马庄村等6个乡建实验基地,创建了以村庄为基础的包括经济合作社、老年人协会、文艺队等涵盖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属性的综合性农民合作组织。  在新乡村建设的实践中,何慧丽完成了她的博士论文《农民合作的结构与过程——兰考农民合作的社会学干预研究》。2007年6月,何慧丽
社会广角    北京再添奥运景观:“中国印”摩崖石刻落成   “中国印”大型摩崖石刻在北京密云县云蒙山云龙涧主峰正式落成。驾车途经京承高速密云段的市民都可欣赏到这块巨大的“中国印”石刻。“中国印”大型摩崖石刻是经北京奥组委批准,由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和北京市密云县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石刻高96米、宽38米,采用瓦背体格式,镌刻在海拔968米的云龙涧主峰,其中“京”字印高76米、宽38米。石刻深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