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产后出血53例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p850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为了探讨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降低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和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53例晚期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3例患者中,导致晚期产后出血的原因中胎盘胎膜残留5例,占9.4%;蜕膜残留7例,占13.2%;子宫复旧不良37例,占69.8%;产褥感染3例,占5.7%;子宫切口愈合不良1例,占1.9%;经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可降低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正确诊治,确保产妇安全。
   【关键词】 晚期产后出血;原因;预防;治疗
   晚期产后出血是指分娩24小时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以产后1 一2 周发病最常见,亦有迟至产后6 周发病者[1]。笔者为探讨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现就本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53例晚期产后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产后出血53例患者中,年龄最小23岁,最大40岁,平均年龄28岁;初产妇16例 ,经产妇37例;阴道分娩41例,剖宫产12例;有人工流产史28例;出血发生于产后1周内43例,产后1-4周9例,产后5-6周1例;出血量500-1000ml者50例,超过1000ml者3例。
  1.2 诊断标准 诊断参照《妇产科学》晚期产后出血诊断标准[1];但出血量尚無统一的诊断标准,本组选择的出血量标准为:分娩24 小时后在产褥期内至少有一次大量出血或持续、间断出血至500ml以上者。
  1.3 出血原因 胎盘胎膜残留5例,占9.4%;蜕膜残留7例,占13.2%;子宫复旧不良37例,占69.8%;产褥感染3例,占5.7%;子宫切口愈合不良1例,占1.9%。
  2 治疗原则
  2.1 如有休克立刻纠正休克,同时止血治疗。
  2.2 少量或中等量阴道流血应给予广谱抗生素、子宫收缩剂、米索前列醇及支持疗法。
  2.3 疑有胎盘、胎膜、蜕膜残留或胎盘附着部位复旧不全者,行清宫术。刮出物送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术后继续给予抗生素及子宫收缩剂。
  2.4 疑剖宫产子宫切口裂开仅少量阴道流血者,给予广谱抗生素及支持疗法;若多量阴道流血,可行剖腹探查。若切口周围组织坏死范围小、炎症反应轻微,可行清创缝合,并做止血处理。若组织坏死范围大,酌情作低位子宫次全切除术或子宫全切除术。
  3 结果
   患者入院后均经抗感染、止血、子宫收缩剂、抗休克及补充血容量、纠正贫血等治疗,针对病因6例行清宫术;53例患者经治疗均痊愈出院。
  4 讨论
  4.1 晚期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
  4.1.1 胎盘胎膜残留:因附在宫腔内的残留胎盘组织发生变性、坏死、机化,形成胎盘息肉,当坏死组织脱落时,暴露基底部血管,引起大量出血。临床表现为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延长,以后反复出血或突然大量流血,检查发现子宫复旧不全,宫口松弛,有时可触及残留组织。
  4.1.2 蜕膜残留:蜕膜多在产后一周内脱落,并随恶露排出。若蜕膜因剥离不全而长时间残留,影响子宫复旧,继发子宫内膜炎症,引起晚期产后出血。
  4.1.3 子宫胎盘附着面感染或复旧不良:胎盘娩出后其附着面血管即有血栓形成,继而血栓机化,出现玻璃样变,直管上皮增厚,管腔变窄、堵塞。胎盘附着部边缘有内膜向内生长,底蜕膜深层残留腺体和内膜也重新生长,使子宫内膜得以修复,需6 一8 周。若胎盘附着面感染、复旧不良可引起血栓脱落,血窦重新开放,导致子宫出血。表现为突然大量阴道流血,检查发现子宫大而软,宫口松弛,阴道及宫口有血块堵塞。
  4.1.4 产褥感染:常见于子宫内膜炎症,引起胎盘附着面复旧不良和子宫收缩欠佳,血窦关闭不全导致子宫出血。
  4.1.5 剖宫产术后子宫伤口愈合不良或裂开:多见于子宫下段剖宫产横切口两侧端,与子宫切口感染、子宫切口过高或过低、切口偏向左侧、子宫切口缝扎不正确等因素有关.
  4.2 晚期产后出血的预防
  4.2.1 做好孕期保健,孕妇营养合理,增强抵抗能力。
  4.2.2 产褥感染多由胎盘附着部位宫腔感染子宫复旧不良所致,因此,产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对有胎膜早破或有阴道宫腔操作者,术后应用抗菌素预防感染[2] 。
  4.2.3 防止胎盘胎膜残留,首先应落实避孕节育措施,降低流产率,因为人流可以损伤子宫颈、子宫内膜和子宫肌层,再次妊娠时可发生胎盘循环障碍,使胎盘面积增大,易发生胎盘粘连和胎盘胎膜残留,因此,减少人流是预防产后出血的重要手段。因胎盘胎膜残留多与第三产程处理不当有关,所以分娩期要正确处理第三产程,胎盘娩出后要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有无副胎盘,若有胎盘、胎膜不全,要及时取出,并合理给予抗生素和子宫收缩剂等[3]。
  4.2.4 子宫复旧不良多与胎盘面积过大、宫缩乏力、子宫内膜炎等因素有关,应针对病因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子宫复旧不良;提倡早期哺乳,刺激子宫收缩,也是防止晚期产后出血的重要环节。
  4.2.5 防止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或裂开,严格掌握剖宫产指证,剖宫产时做到合理选择切口,横切口不可过长、过高或过低,尽量避免撕裂切口两侧角,正确缝合,严格无菌操作,防治宫腔和切口感染。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17-219
  [2]马会仙·晚期产后出血32例临床分析[J]·哈尔滨医药,2011:31(2):108-108
  [3]陈华宾·25例晚期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2011:32(3):398-399
其他文献
高中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时期,相较于初中语文,高中语文教学内容难度更大,更加系统化,教材在课文设置方面更加科学化,这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文字水平的提升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其教学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有限,教学目标功利,导致高中语文教学效率低下。因此,如何有效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还需要我们教师做出很大的努力。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为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形成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学习环境,将名著阅读纳入“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成为语文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笔者也结合教学实际进行了相关尝试,现以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阅读为例进行分析探讨。  一、前期准备  《老人与海》的情节并不复杂。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连续84天没捕着一条鱼。后来,他独自
【摘要】 综述从现状、特点、污染途径、检测分析方法、采取的措施与对策等方面,介绍近几年中药材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的研究情况,对前景进行了分析。  1 引言   我国是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传统中医药发源地。传统中医药以其调理肌体,疏通经络,疗效温和,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享有较高信誉[1]。栽培药用植物大大提高了药材产量,却同时带来了农药残留问题,不仅给人民身体健康带来潜在隐患,还导
对于受地下水影响显著的金州台WN向水准观测资料,在使用时需要进行干扰排除。具体做法是,根据地下水对普通基岩标志作用机理和套管标志的埋设情况,先对地下水位的数据进行变换、对有关参数进行确定,然后推导出地下水对西点标志影响量的计算公式并求解,最后在WN向水准观测高差中将其排除。算例和分析表明,该方法较好地解释了地下水对金州台水准观测不同阶段的不同影响原因,并且是定量排除地下水干扰的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它
以20多年来新疆地区的18个地下流体监测点的资料为基础,沿着“异常与震中”这一主线,对新疆地区的16次5级地震、4次7级以上地震及1个6级强震群的前兆异常特征进行了定量的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源、场、远兆异常有如下特征:异常空间展布不均,源兆空间内异常监测点展布"密集"、异常比例可达90%;而场兆空间展布“稀疏”、“分散”,异常比例一般在45%~53%;而远兆则是更加“稀疏”和“零星”,异常比例统
目的:观察马应龙痔疮膏在Ⅰ-Ⅱ期压疮治疗中的疗效,探讨经济、有效的治疗Ⅰ-Ⅱ期压疮的方法。方法:将38例(41处)压疮患者分成甲组19例(21处)、乙组19例(20处)。甲组按照常规清创消毒后
应用CH方法对新疆境内21次MS6.0以上地震前显著地震特征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研究结果显示,21次强震中,有10次强震前出现2个以上显著地震,其中满足CH判据的地震有7次,占显著地震个数满足CH方法地震数的70%。7次满足CH判据的地震中,除1973年精河6.0级地震发生在其显著地震后63天外,其余主震都发生在其满足条件的显著地震后25天以内。结果表明,CH方法可应用于新疆强震前的短临预测。
运用岩石破裂过程分析RFPA2D系统,研究了岩石介质宏观非均匀性(含裂纹)对宏观力学行为和微震序列类型的影响。通过对5种不同岩石介质结构的宏观非均匀性样本进行破裂过程的数值模拟,发现非均匀程度不同会产生不同地震序列类型,主要有:前震-主震-余震型、主震型和震群型。此外,对5种不同均质度系数的岩石样本破裂过程的模拟。结果表明,岩石介质结构的宏观非均匀性不仅对岩样宏观强度和宏观变形非线性行为有显著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