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重视教育、人才培养成为国际上共同关注的战略性措施,而家庭教育已跃居幼儿成长的关键环节,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教育要从小抓起。
关键词:早期教育 非智力因素 心理健康 家庭氛围
中图分类号:G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172-01
教育就像一块土地,想要土地长出好的庄稼或参天大树,就要不断松土、施肥、剪枝、浇水。现行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幼儿的健康成长,但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领域正在发展,育儿经验尚不丰富,一些问题也接踵而至。如:只看重孩子的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因素培养而缺乏非智力因素培养……等一些误区,现就我园家庭教育中表现出的一些普遍现象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1、隔辈教养,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教育的误区。由于我县是山区县,外出务工人员较多,一部分父母因生计不得不外出务工,而子女的教养责任则落在祖父母身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带领的孩子表现动手能力差、内向、性格倔犟,有个别4岁的幼儿在大班还数不清4以内的物体数量。
2、过于溺爱导致的偏差。有的家长过于包办代替,过度关怀,剥夺了幼儿自主意识的确立与自立能力的锻炼。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一个孩子,六位长辈关爱,认为孩子只要身体不生疾病就是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
3、过于严厉造成的性格误区。有些幼儿是以家长的观念为主,家长认为孩子一定要受到约束,让孩子学什么,就必须学,孩子不会动辄就打骂,甚至讲脏话,过于苛刻和严格,孩子一见就怕。这些孩子表现出胆小,不爱说话,自卑等性格特征。
4、将智力发展等同于早期教育。家长认为早期教育就是小学化,认识会写多少字,学习加减法,做算术题,三岁都想让孩子上大班,写字成为择园的第一标准。 不管教师如何解释,都听不进去,这让我想起一个成语:拔苗助长。
5、家庭教育气氛不良。有的家庭父母离异,这对孩子影响最大。孩子的行为习惯并非遗传,而是从父母的言谈举止,待人处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成的,耳濡目染,久而久之,形成不良习惯。
6、家园教育不一致,是幼儿出现双面性。在幼儿园身处集体,行为一致,在大家面前孩子们争当好孩子,可以回到家中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与在园表现完全相反,我们把这样的孩子表现成为双面性,即孩子有双重性格,心理学称之谓性格的二重性。
重视家庭中的早期智力开发,应当重在开发幼儿内在潜能,为孩子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家庭教育指导,仅表达个人意见。
一、正确认识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是从0—6岁的教育,0—3岁是在家庭中受教育,3—6岁是在家庭和幼儿园中共同受教育的。早期教育他是一门涉及多门学科的多种科学,如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卫生保健学、营养学等。做为家长,绝对不要将早期教育等同于智力教育,小学化,成人化。
二、使用正确的教育方法
1、走出家庭教育误区,建立正确家庭教育观念。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以科学的引导,让幼儿在自然成长中享受快乐,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独立的意识与健全的人格。
2、要以批评为辅,表扬为主,引导为优,创设良好,教条为劣。孩子和成人一样喜欢听表扬,怕被批评,但两者之间要讲究方式方法,只要表扬不批评,一味纵容,这是娇惯;只批评不表扬而上了孩子自尊心,该表扬时就表扬,该批评时就批评,批评也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爱。
3、加强挫折教育。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生怕孩子吃苦受罪,一再向老师要求多照顾,其实孩子一生中会遇到很多挫折,如被同伴抢了玩具,玩游戏的时候总轮不到自己,做父母的不可能保护一辈子,我们只有让孩子受到应有的“抗挫折”教育,他们才会得到锻炼,茁壮的成长。
4、优化家庭环境,创设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父母还要为孩子树立榜样,父母的言行举止,家庭环境氛围,每时每刻都给幼儿情感、气质、行为、道德、个性、等多方面产生影响,父母应严于律己,让幼儿感受、模仿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
三、艺术类教育培养——美的感知
美育又是发展智力,培养想象创造才能的基础。各种艺术手段都能促进幼儿感觉器官、言语、思维、动手能力的发展。如在音乐、美术方面。
美术包括手工制作、泥工、剪纸、绘画等,对幼儿所画出的造型物要求形似而不苛求线条轮廓的逼真,家长并可在网络中查看其同龄幼儿的作品画,了解儿童画的特点进行正确引导和帮助。音乐包括唱歌、歌舞表演、音乐游戏等,主要是对孩子进行节奏、节拍、音域的练习,也包括音乐欣赏,让孩子们在律动、歌曲、舞蹈动作等方面趋于模仿,感受音乐带给人的情绪:快乐、悲伤、失望、高兴等。
四、家园互助,紧密联系
家庭要与幼儿园教育一致,严格要求幼儿的行为习惯,但不严厉。多参加幼儿园亲子活动,家长学校上课等。家长应加强与幼儿园教师的沟通与交流,形成家、园强大教育力量结合,使孩子受到全面、多渠道、多种形式的熏陶与培养。
五、提高自身素质与修养
教育孩子首先要从自身开始。当家长回答不出孩子提出的问题时,可实事求是告诉幼儿,等看过书、资料后再告诉他或跟孩子一起寻找答案,也可以鼓励孩子自己解答。当孩子犯错时,父母、家人的态度与做法一致,讲道理,分析错误原因,及时予以纠正和指导。
父母身上所肩负的责任重大,不要让下世纪的孩子上大学还不会洗衣、叠被,不会正确看待生命。愿所有的家长都能客观、正确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有耐心,有思想的培育幼儿,将孩子培养成德才兼备的有用之人,更愿我园家庭教育登上新的高峰。
关键词:早期教育 非智力因素 心理健康 家庭氛围
中图分类号:G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172-01
教育就像一块土地,想要土地长出好的庄稼或参天大树,就要不断松土、施肥、剪枝、浇水。现行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幼儿的健康成长,但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领域正在发展,育儿经验尚不丰富,一些问题也接踵而至。如:只看重孩子的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因素培养而缺乏非智力因素培养……等一些误区,现就我园家庭教育中表现出的一些普遍现象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1、隔辈教养,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教育的误区。由于我县是山区县,外出务工人员较多,一部分父母因生计不得不外出务工,而子女的教养责任则落在祖父母身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带领的孩子表现动手能力差、内向、性格倔犟,有个别4岁的幼儿在大班还数不清4以内的物体数量。
2、过于溺爱导致的偏差。有的家长过于包办代替,过度关怀,剥夺了幼儿自主意识的确立与自立能力的锻炼。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一个孩子,六位长辈关爱,认为孩子只要身体不生疾病就是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
3、过于严厉造成的性格误区。有些幼儿是以家长的观念为主,家长认为孩子一定要受到约束,让孩子学什么,就必须学,孩子不会动辄就打骂,甚至讲脏话,过于苛刻和严格,孩子一见就怕。这些孩子表现出胆小,不爱说话,自卑等性格特征。
4、将智力发展等同于早期教育。家长认为早期教育就是小学化,认识会写多少字,学习加减法,做算术题,三岁都想让孩子上大班,写字成为择园的第一标准。 不管教师如何解释,都听不进去,这让我想起一个成语:拔苗助长。
5、家庭教育气氛不良。有的家庭父母离异,这对孩子影响最大。孩子的行为习惯并非遗传,而是从父母的言谈举止,待人处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成的,耳濡目染,久而久之,形成不良习惯。
6、家园教育不一致,是幼儿出现双面性。在幼儿园身处集体,行为一致,在大家面前孩子们争当好孩子,可以回到家中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与在园表现完全相反,我们把这样的孩子表现成为双面性,即孩子有双重性格,心理学称之谓性格的二重性。
重视家庭中的早期智力开发,应当重在开发幼儿内在潜能,为孩子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家庭教育指导,仅表达个人意见。
一、正确认识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是从0—6岁的教育,0—3岁是在家庭中受教育,3—6岁是在家庭和幼儿园中共同受教育的。早期教育他是一门涉及多门学科的多种科学,如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卫生保健学、营养学等。做为家长,绝对不要将早期教育等同于智力教育,小学化,成人化。
二、使用正确的教育方法
1、走出家庭教育误区,建立正确家庭教育观念。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以科学的引导,让幼儿在自然成长中享受快乐,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独立的意识与健全的人格。
2、要以批评为辅,表扬为主,引导为优,创设良好,教条为劣。孩子和成人一样喜欢听表扬,怕被批评,但两者之间要讲究方式方法,只要表扬不批评,一味纵容,这是娇惯;只批评不表扬而上了孩子自尊心,该表扬时就表扬,该批评时就批评,批评也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爱。
3、加强挫折教育。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生怕孩子吃苦受罪,一再向老师要求多照顾,其实孩子一生中会遇到很多挫折,如被同伴抢了玩具,玩游戏的时候总轮不到自己,做父母的不可能保护一辈子,我们只有让孩子受到应有的“抗挫折”教育,他们才会得到锻炼,茁壮的成长。
4、优化家庭环境,创设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父母还要为孩子树立榜样,父母的言行举止,家庭环境氛围,每时每刻都给幼儿情感、气质、行为、道德、个性、等多方面产生影响,父母应严于律己,让幼儿感受、模仿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
三、艺术类教育培养——美的感知
美育又是发展智力,培养想象创造才能的基础。各种艺术手段都能促进幼儿感觉器官、言语、思维、动手能力的发展。如在音乐、美术方面。
美术包括手工制作、泥工、剪纸、绘画等,对幼儿所画出的造型物要求形似而不苛求线条轮廓的逼真,家长并可在网络中查看其同龄幼儿的作品画,了解儿童画的特点进行正确引导和帮助。音乐包括唱歌、歌舞表演、音乐游戏等,主要是对孩子进行节奏、节拍、音域的练习,也包括音乐欣赏,让孩子们在律动、歌曲、舞蹈动作等方面趋于模仿,感受音乐带给人的情绪:快乐、悲伤、失望、高兴等。
四、家园互助,紧密联系
家庭要与幼儿园教育一致,严格要求幼儿的行为习惯,但不严厉。多参加幼儿园亲子活动,家长学校上课等。家长应加强与幼儿园教师的沟通与交流,形成家、园强大教育力量结合,使孩子受到全面、多渠道、多种形式的熏陶与培养。
五、提高自身素质与修养
教育孩子首先要从自身开始。当家长回答不出孩子提出的问题时,可实事求是告诉幼儿,等看过书、资料后再告诉他或跟孩子一起寻找答案,也可以鼓励孩子自己解答。当孩子犯错时,父母、家人的态度与做法一致,讲道理,分析错误原因,及时予以纠正和指导。
父母身上所肩负的责任重大,不要让下世纪的孩子上大学还不会洗衣、叠被,不会正确看待生命。愿所有的家长都能客观、正确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有耐心,有思想的培育幼儿,将孩子培养成德才兼备的有用之人,更愿我园家庭教育登上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