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170-01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习作的源头来自生活,而生活的积累来自观察。有的学生面对春花秋月,夏风冬雪,世间万物,人间百态,也无从下笔,或廖廖数语就草草结束,主要是平时没有留心观察,没有细细体会。缺乏了生活的积累,学生自然提笔就无话可说。所以,如果教师送给学生一把观察的金钥匙,指导他们学会各种观察的方法,让学生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学生的笔下一定妙笔生花。
一、运用各种感官去观察
片断1:《可爱的小仓鼠》
师: 大家仔细观察笼子里的这几只小仓鼠。你们看到了什么,能用语言描述出来吗?
生:小仓鼠胖乎乎的身子毛茸茸的,像一个小绒球。
生:小仓鼠乌黑发亮的眼睛活像两颗小黑豆。见我低头看它,它也一个劲儿地盯着我。
师:观察一种动物,要观其形还要察其色。
生:小仓鼠一张开那张小巧的嘴,就露出几颗白嫩的小齿。小小的耳朵紧紧贴在背上。假如你不仔细看,你还看不到呢!
师:除了用手去摸,还可以听听它的声音。
生:它吃东西的时候,嘴巴发出“吱——吱”的声音。吃饱了,玩累了,就跑到角落里蜷成一团,“呼噜呼噜”地睡大觉。
我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从各种角度去观察,让学生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用手去触摸,用心灵去感受。如在指导学生观察动物时,巧妙地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积极参与。似乎是不经意地指导,其实意在其中。一句“除了用手去摸,还可以听听它的声音”又把学生引向了观察小仓鼠的声音。学生从形状、颜色、声音等方面把小仓鼠胖乎乎的身子、乌黑发亮的眼睛、小巧的嘴巴、白嫩的牙齿、细细的胡须描绘得有声有色,做到了观其形,辨其色,闻其味,听其声……。
二、在发现中观察
片断2:《有趣的小乌龟》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乌龟,再代小乌龟作个自我介绍。
生:我长着尖尖的脑袋,有一双黑宝石似的眼睛,四肢短小有力,尾巴小小的,背上还有一层深绿色的有规则的壳,人人都说我是一只有趣的小乌龟。
师:真是一只有趣的小乌龟!但是,如果同学们想把它介绍得更有趣,还得更仔细地观察,在细致入微的观察中有所发现,这样才能把它介绍得更有趣。
生:我发现它是一只胆小的小乌龟。要不,我们轻轻地敲它的背壳跟它打招呼,它却把头缩进壳里,怎么也不肯探出头来。
师:这是你的新发现。谁还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它既胆小又很大胆。只要我们离开小乌龟远一点,它就慢慢地探出头来,还把脖子伸得老长,眼睛朝着我们骨碌碌乱转呢!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老师引导学生在观察小乌龟的神态、动作等方面有新的发现,同时,学生也在不断的发现中培养了敏锐的观察能力,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产生了浓厚的表达愿望,习作也成了学生的内在需要。课堂成了学生充分展示个性和创造性的平台,学生写出的习作才不是空话,而是充满了童真童趣!
三、在想象中观察
片断3:《吹泡泡》
师:大家一起吹泡泡。这时,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泡泡一个接一个地吹出来。有的泡泡小小的,有的泡泡又大又圆。
师:能通过想象来描绘你看到的泡泡吗?
生:泡泡一个接着一个地跑出来,就像一群淘气的娃娃。
师: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能吧泡泡写得更加生动有趣。
生:有的泡泡小小的,一个挨着一个,就像一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有的泡泡又大又圆,就像一个五彩的绣球。
生:周围全是泡泡,我仿佛来到了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又像来到了一个梦幻般仙境,是那么神奇,又那么美丽。
师:谁吹的最有趣?
生:最有趣的数王忠明吹的泡泡了。他吹出的泡泡大大的圆圆的。在空中飘飘摇摇,越升越高。最后,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心理学研究证明,小学生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黄金时期。喜欢想象也是小学生的天性。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同时,不论是事、人,还是动物和植物,要生动地表现出来,在观察中一点也离不开想象。如在观察中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或观察某一平凡事物时,要展开丰富的联想来描写,它的象征意义等等。
四、在变化中观察
片断4:《扳手腕》
师:擂台赛刚刚结束。你能说出参赛的两位同学赛前的动作、神态吗?
生:浩浩站在讲台,好像一座铁塔。他一副洋洋自得的样子,好像冠军非他莫属。尽管斌斌比浩浩矮小得多,但是他显得那么从容,那么镇定。看来,肯定是一场龙争虎斗。
师:比赛中,尤其注意观察人物神态的变化。你能来说说你看到的吗?
生:比赛开始了,两人的右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一齐用力往下扳。他们眼睛瞪得圆圆的,脸绷得紧紧的。
师:随着比赛的进行,两人的表情也在变化中。你们看地出来吗?
生:浩浩咬着牙,鼓着腮,脸渐渐泛红,最后变成通红。额上也开始渗出了汗水。斌斌脸不改色,任由浩浩怎么用力,他还是纹丝不动。
师:你能否从他们的表情变化中推测他们的内心变化?
生:浩浩没想到斌斌有那么大的力气。他在心理鼓励自己;一定要坚持住,别让同学们笑话我白白有一副空架子。
动物、植物是不断生长变化的,环境、景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物的神态、动作、内心也是在不断变化着的……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变化着的。只不过这种变化,有的微小而隐蔽,有的巨大而强烈;有的缓慢而持久,有的迅速而短暂。这些变化犹如一幅幅多姿多彩、生动感人的画卷,我们必须学会观察它的变化,在变化中观察,才能写出事物的特点,才能把事物的特点写得生动形象。
观察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只要我们指导学生学会了各种观察的方法,就如同送给学生一把观察的金钥匙,学生一定会妙笔生花。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习作的源头来自生活,而生活的积累来自观察。有的学生面对春花秋月,夏风冬雪,世间万物,人间百态,也无从下笔,或廖廖数语就草草结束,主要是平时没有留心观察,没有细细体会。缺乏了生活的积累,学生自然提笔就无话可说。所以,如果教师送给学生一把观察的金钥匙,指导他们学会各种观察的方法,让学生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学生的笔下一定妙笔生花。
一、运用各种感官去观察
片断1:《可爱的小仓鼠》
师: 大家仔细观察笼子里的这几只小仓鼠。你们看到了什么,能用语言描述出来吗?
生:小仓鼠胖乎乎的身子毛茸茸的,像一个小绒球。
生:小仓鼠乌黑发亮的眼睛活像两颗小黑豆。见我低头看它,它也一个劲儿地盯着我。
师:观察一种动物,要观其形还要察其色。
生:小仓鼠一张开那张小巧的嘴,就露出几颗白嫩的小齿。小小的耳朵紧紧贴在背上。假如你不仔细看,你还看不到呢!
师:除了用手去摸,还可以听听它的声音。
生:它吃东西的时候,嘴巴发出“吱——吱”的声音。吃饱了,玩累了,就跑到角落里蜷成一团,“呼噜呼噜”地睡大觉。
我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从各种角度去观察,让学生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用手去触摸,用心灵去感受。如在指导学生观察动物时,巧妙地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积极参与。似乎是不经意地指导,其实意在其中。一句“除了用手去摸,还可以听听它的声音”又把学生引向了观察小仓鼠的声音。学生从形状、颜色、声音等方面把小仓鼠胖乎乎的身子、乌黑发亮的眼睛、小巧的嘴巴、白嫩的牙齿、细细的胡须描绘得有声有色,做到了观其形,辨其色,闻其味,听其声……。
二、在发现中观察
片断2:《有趣的小乌龟》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乌龟,再代小乌龟作个自我介绍。
生:我长着尖尖的脑袋,有一双黑宝石似的眼睛,四肢短小有力,尾巴小小的,背上还有一层深绿色的有规则的壳,人人都说我是一只有趣的小乌龟。
师:真是一只有趣的小乌龟!但是,如果同学们想把它介绍得更有趣,还得更仔细地观察,在细致入微的观察中有所发现,这样才能把它介绍得更有趣。
生:我发现它是一只胆小的小乌龟。要不,我们轻轻地敲它的背壳跟它打招呼,它却把头缩进壳里,怎么也不肯探出头来。
师:这是你的新发现。谁还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它既胆小又很大胆。只要我们离开小乌龟远一点,它就慢慢地探出头来,还把脖子伸得老长,眼睛朝着我们骨碌碌乱转呢!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老师引导学生在观察小乌龟的神态、动作等方面有新的发现,同时,学生也在不断的发现中培养了敏锐的观察能力,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产生了浓厚的表达愿望,习作也成了学生的内在需要。课堂成了学生充分展示个性和创造性的平台,学生写出的习作才不是空话,而是充满了童真童趣!
三、在想象中观察
片断3:《吹泡泡》
师:大家一起吹泡泡。这时,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泡泡一个接一个地吹出来。有的泡泡小小的,有的泡泡又大又圆。
师:能通过想象来描绘你看到的泡泡吗?
生:泡泡一个接着一个地跑出来,就像一群淘气的娃娃。
师: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能吧泡泡写得更加生动有趣。
生:有的泡泡小小的,一个挨着一个,就像一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有的泡泡又大又圆,就像一个五彩的绣球。
生:周围全是泡泡,我仿佛来到了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又像来到了一个梦幻般仙境,是那么神奇,又那么美丽。
师:谁吹的最有趣?
生:最有趣的数王忠明吹的泡泡了。他吹出的泡泡大大的圆圆的。在空中飘飘摇摇,越升越高。最后,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心理学研究证明,小学生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黄金时期。喜欢想象也是小学生的天性。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同时,不论是事、人,还是动物和植物,要生动地表现出来,在观察中一点也离不开想象。如在观察中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或观察某一平凡事物时,要展开丰富的联想来描写,它的象征意义等等。
四、在变化中观察
片断4:《扳手腕》
师:擂台赛刚刚结束。你能说出参赛的两位同学赛前的动作、神态吗?
生:浩浩站在讲台,好像一座铁塔。他一副洋洋自得的样子,好像冠军非他莫属。尽管斌斌比浩浩矮小得多,但是他显得那么从容,那么镇定。看来,肯定是一场龙争虎斗。
师:比赛中,尤其注意观察人物神态的变化。你能来说说你看到的吗?
生:比赛开始了,两人的右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一齐用力往下扳。他们眼睛瞪得圆圆的,脸绷得紧紧的。
师:随着比赛的进行,两人的表情也在变化中。你们看地出来吗?
生:浩浩咬着牙,鼓着腮,脸渐渐泛红,最后变成通红。额上也开始渗出了汗水。斌斌脸不改色,任由浩浩怎么用力,他还是纹丝不动。
师:你能否从他们的表情变化中推测他们的内心变化?
生:浩浩没想到斌斌有那么大的力气。他在心理鼓励自己;一定要坚持住,别让同学们笑话我白白有一副空架子。
动物、植物是不断生长变化的,环境、景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物的神态、动作、内心也是在不断变化着的……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变化着的。只不过这种变化,有的微小而隐蔽,有的巨大而强烈;有的缓慢而持久,有的迅速而短暂。这些变化犹如一幅幅多姿多彩、生动感人的画卷,我们必须学会观察它的变化,在变化中观察,才能写出事物的特点,才能把事物的特点写得生动形象。
观察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只要我们指导学生学会了各种观察的方法,就如同送给学生一把观察的金钥匙,学生一定会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