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与实践

来源 :中国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iihh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的民间, 广为流传的一句谚语叫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 兴趣, 是激发人们学习的根本动力。所以筆者的微薄观点就是:高中学生没有学好数学的原因, 在于他们对这一学科没有兴趣。因此, 教学过程中, 高中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 那么如何增加学生学习该学科的兴趣呢?根据笔者多年以来对教育事业的研究, 则认为应该加强核心素养教育, 从而构建高中数学高效的课堂, 现将分析出的方法做以如下叙述。
  一、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我在讲课时, 会进行一定的导入, 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吸引到主要讲的知识点上, 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 无意中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讲授“幂的知识”这节课的内容为例, 在该节课课前,我准备好了一张0.01毫米的4开大的白纸, 然后把它带到了课堂上。当同学们看到我在课堂上拿出了这张大白纸的时候, 就已经很惊讶了, 可以说在课堂的开端, 我就已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了。然后我手持白纸, 抛给学生一个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老师将手中的这张纸对折28次后, 厚度是多少呢?会有一层楼高吗?接下来我开始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提问, 被提问的同学确实认为不会有一层楼那么高, 为了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兴趣, 我夸张的说:“应该会有10层楼高。”话音刚落, 我发现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都被这句话所吸引, 因为毕竟他们在质疑我的话, 并想得到真实的验证。随后我告诉他们, 它的高度远远比10层楼高, 大约高度为26844 m。类似这种教学情景的创设, 能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然后一步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 数学无处不在。可谓是数学知识源于多彩的生活。因此,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 可以灵活的运用生活实例, 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激发他们对学习数学的渴望。举个例子, 我在讲解“集合与元素”知识点时, 就运用了生活实例, 比如, 把集合中的元素比作班级的每一个学生, 以此方法来讲解数学问题。结果发现, 学生对集合的定义有了深入的理解, 这种教学方法, 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更有助于知识体系的简单化, 使数学不那么抽象, 更有利于高中学生的接受。
  三、培养学生类比推理的思维
  俗话说得好:“学以致用”, 那么既然学习了类比推理方法, 就要把它应用到实际问题当中去, 这才达到了学习的整整目的。例如, 教师在讲解球的表面积公式时, 可以通过类比平面圆的周长以及体积的方法, 来推理球的表面积与体积的公式。具体讲解过程为: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曾经讲过的圆的周长的求法, 即是根据其定义, 平面中到定点的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则可以得出周长公式为C=2πr, 据此, 根据球体的定义, 则可以得出球的表面积公式为S=4πr2。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则是巧妙的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 该种方法有利于教师对知识点进行介绍与剖析, 在实际教学中, 有些较高的应用价值。
  四、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维
  当代的学生, 已经习惯了有网络陪伴的生活模式。所以正确的应用网络教学, 会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快乐的度过整节课。我在准备“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这节课时, 发现其课程难度较大, 于是我决定采用网络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们找到“几何画板”应用软件, 然后一步步详细的叙述应用的过程:单击“绘图”-“绘制新函数”, 让每一位同学输入一个数 (大于1的任意数, 要求同桌之间不能相同) , 画出多个指数函数图像, 接着, 我把多个图像合并到一个坐标系中, 让学生根据合并的图像的特点, 对函数进行性质方面的分析, 如让他们观察函数的横纵坐标的取值范围以及单调性等。
  五、培养学生分析数学问题的思维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要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数学思维。举个例子, 当教师在讲解数列知识点时, 可以先对等比数列的概念以及具体公式等进行详细的内容介绍, 接下来再介绍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求法, 这个顺序的讲课方式实质上是由浅入深, 逐一开来。如果学生能把浅显之处学的清晰透彻, 那么对于后面深入的难题也会迎刃而解。而且教师的这种讲课方式会对高中学生的个人学习方法产生巨大的影响, 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由此可知, 学生不仅学会了本节课的知识点, 更重要的是, 还锻炼了思维。
  结语
  综上所述, 在实践过程中, 高中老师要注重核心素养视角下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以此来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所以, 高中老师们要擅长运用一些技巧, 通过综合各种方式来吸引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 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 从而构建一个核心素养视角下高效的数学课堂。
  (作者单位:重庆市合川中学)
其他文献
古今中外不同时代的人们,都非常重视人生理想和人生目标的确立。比如:《论语》里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居里夫人说:我要把人生变成一个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歌德说: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  当今社会,处在一个伟大变革的时代,充满着激烈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
白马形象是遂昌人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象征, 白马精神是老区人吃苦耐劳、艰苦创业、勇于开拓的缩影。一代又一代的浙江省遂昌县实验小学师生继承老区的光荣传统, 激励师生弘扬白马精神, 了解家乡、奋发学习、勇于实践、乐观向上、追求不息, 逐渐形成富有特有的“白马精神”品牌。  学校在整体布局上环节精心设计, 打造高质量、现代化、花园式的环境, 并充分利用建筑、绿化、走廊、报栏等校园设施, 精心布置, 宣传
两岸在南海问题上最有合作的空间,其一是台湾掌控的太平岛是南海锁钥,其距高雄海军基地1600多公里,台湾要有效防卫太平岛是鞭长莫及,但如果两岸合作,则太平岛转危为安。其二是两岸均以“九段线”为其南海的疆界线,而菲律宾向国际海洋法庭提出仲裁案的争议点便是“九段线”。  1947年,当时中华民国政府内政部方域司在其编绘出版的《南海诸岛位置图》中,标绘了一条由十一段断续线组成的疆界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黑龙江省农垦宝泉岭管理局局直小学遵循教育发展和学生成长规律,紧紧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这一新要求,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优化办学条件,构建一流学习环境  1.科学合理布局,打造美丽校园。为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科学调整办学布局,2013年,宝泉岭管理局决定对局直小学
【摘要】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当前各级政府对社区教育的支持力度都很大,基层社区发展空间还很大。文章通过对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下属的广瑞一村社区的调查,从一系列的访谈和最基础的统计数据中,分析了我们社区教育的现状,提出了社区教育下一步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社区教育;现状调查;无锡市广瑞一村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在烟波浩渺的历史长河中,数不清的人物,道不尽的沧桑,而“诗言志,歌咏言”,古诗词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折射出了当时的时代特色和现实生活。一个个才华横溢、风流倜傥的诗词作者用他们的笔触和情怀,记录下了深沉磅礴的家国情怀,为我们今天的历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素材。作为一个从事历史教学两年而语文教龄近30年的老教师来讲,自然深知古代的诗词歌赋在历史教学中的巨大作用。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业优势,
你想走进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顶尖学府吗?你知道如何获得名校的青睐吗?日前,记者采访了资深留学专家、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博士董进,他讲述了美国名校的故事,解读了名校的“录取密码”。  名校各有特质  董进先后走访了美国波士顿地区的4所世界名校: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波士顿大学、东北大学。他详细讲述了这几所名校各自的故事以及它们的特质所在。  哈佛大学 穿过环绕波士顿的查尔斯河,河对岸是一个叫作
普职协同是当今世界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趋势,在普通高中实施职业教育,对改变普通高中规模过大、“千校一面”、恶性竞争的局面,对改革高中阶段教育服务供给,为高中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机会,拓宽成才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淄博市周村区实验中学在这一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立足生源实际,选择普职融通  淄博市周村区实验中学是一所全日制普通高中,现有67个教学班,3500余名学生。
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开幕会结束后,“部长通道”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正式开启。在今年的“部长通道”上,教育部长陈宝生是首个接受记者提问的部长。他就“教师队伍建设”与“课后三点半”等热点话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在谈到教师队伍建设时,他指出,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要做好“一提、二改、三育、四用、五保、六尊”六件事。在谈到“课后三点半”问题时他表示,将通过多种模式解决小学生“三点半”放学
面对陌生的教室、陌生的讲台和一张张陌生的面孔,新上任的英语教师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地把握学生,把握好教育教学活动,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呢?在此结合我自己的教学,谈谈自己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第一,应该牢牢把握第一次教学的机会,也叫做首轮效应,给学生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中小学生对初次看到的新鲜的、奇怪的、有趣的事物印象极为深刻。我在这里把它称为“一见钟情”。中小学教师能不能利用第一次教学机会,给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