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9-000-01
摘 要 高校体育文化有利于培养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人才。但目前高校体育文化建设面临诸多的困境,可考虑从加强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技能等方面去完善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
关键词 体育文化 体育意识
高校体育文化是指在高校里,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以物质、制度和精神为载体,依照学校教育目标和体育目标进行不同种类的体育项目,由此形成的一种群体文化。它由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和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构成,校园体育物质文化体现在体育场所、体育设备器材、体育图书音像资料方面,体育校园制度文化体现在体育制度和体育规范上,体育精神文化体现在体育观念、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知识等方面。
一、高校体育文化的功能
高校体育文化尤其独特的功能:第一,教育导向功能。校园体育文化的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通过参加和完成特定的体育活动,一致的规则、统一的行为和完整的组织,这些都会培养学生将来在社会中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以便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第二,娱乐健身功能。校园体育文化通过各种多式多样的项目开展和比赛的方式,发挥了其独有的娱乐功能和健身功能,能够帮助师生缓解疲劳、消除压力、愉悦身心,从而保持清醒的头脑、旺盛的精力和无线的创造力。第三,沟通传播功能。校园体育文化能够通过开展不用形式的体育活动,使得老师与学生、老师与老师、不同专业、不同系别、不同院校的个体之间进行交流,增进彼此的情感,加强院系和校际之间的合作。第四,社会化功能。社会化是一个社会人必须要经历的。校园体育文化中强调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顽强拼搏、开拓创新等精神对于大学生的社会化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大学生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二、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体育意识不高。大部分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是锻炼身体和比赛的层面,并没有上升体育文化的层面。大部分学生会认为体育就是锻炼一下身体,比赛的时候能多拿一些奖牌。这种比较低层次的体育意识和观念很难形成体育精神文化的健康发展和高层次的体育观念的树立。缺乏高质量的精神文化支撑,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很难得到长远的发展与繁荣。
(二)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不高。要参加各项体育文化活动,必须有基本的身体素质和条件。现在很多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比较低,身体条件比较差,这严重影响了大学体育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现阶段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不高,这会直接影响到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三)高校体育经费总体缺乏。近年来,很多高校的体育设施、器材和场地有了大幅度的改善和提高。但现实是,伴随着高校扩招的深入,很多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明显不足,体育场地器材配备比例也没有达到规定水准,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体育经费不足,没有办法去改善。
(四)高校体育教师师资数量不足和质量有待提高。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是和高校体育老师的数量和质量息息相关的。学校体育教师的质量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方面,很多体育教师是从校门直接到另一个校门,一般是把自己学习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简单地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教师上体育课的方式是老一套的,比如说主要以课外为主,课堂理论知识讲得不精。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不高,只是为了学分应付体育课,甚至逃课。
三、完善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校园体育文化在精神层次上体现在大学生的体育精神风貌、体育道德观念、体育知识等方面的情况。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完善的过程中,一方面,高校要能通过校园宣传宣讲、校园媒体、校园体育竞赛等各种方式,让大学生接触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念,学习体育知识,激发学生爱国爱校爱体育的热情和自豪感。另一方面,大学生对体育活动和锻炼的兴趣是提高其体育意识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应当适当开展一些体育竞赛。
(二)加强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环境建设。实践证明,高校的物质文化建设是整个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基础。一方面,任何体育活动都需要一定体育物质条件的支持。高校师生员工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与高校体育场地的大小、体育器材的好坏、体育场馆设施的质量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另一方面,体育场地设计、体育建筑这些物质文化是体育精神文化的载体。高校相关部分应该重视体育场馆和场地的建设,体育雕塑的设计,体育器材和设施的添置,科学、有效的管理和使用体育场地设施和体育器材设施,在物质文化环境建设上推动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完善。
(三)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技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必须重视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高校体育教师业务素质和体育观念是重中之重。体育教师既要传播知识、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又要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精神和体育观念。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专业素养和高超的专业技能,这体现在体育教师既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又要具有教学能力、指导活动的能力及科研能力。高校相关部门应改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开展教研活动、科研活动、师资培训等方式提升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
(四)加强体育社团建设。大学校园中充分发挥体育社团的作用对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推手作用。体育社团是大学生自发组织和形成的,充分尊重大学生体育兴趣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社会组织,它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体育文化传播、学生体育需求的满足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成立体育社团是高校体育发展必须要求的,高校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通过科学的管理为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引导大学生体育社团健康、有序、科学的发展,从而推动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
摘 要 高校体育文化有利于培养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人才。但目前高校体育文化建设面临诸多的困境,可考虑从加强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技能等方面去完善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
关键词 体育文化 体育意识
高校体育文化是指在高校里,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以物质、制度和精神为载体,依照学校教育目标和体育目标进行不同种类的体育项目,由此形成的一种群体文化。它由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和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构成,校园体育物质文化体现在体育场所、体育设备器材、体育图书音像资料方面,体育校园制度文化体现在体育制度和体育规范上,体育精神文化体现在体育观念、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知识等方面。
一、高校体育文化的功能
高校体育文化尤其独特的功能:第一,教育导向功能。校园体育文化的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通过参加和完成特定的体育活动,一致的规则、统一的行为和完整的组织,这些都会培养学生将来在社会中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以便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第二,娱乐健身功能。校园体育文化通过各种多式多样的项目开展和比赛的方式,发挥了其独有的娱乐功能和健身功能,能够帮助师生缓解疲劳、消除压力、愉悦身心,从而保持清醒的头脑、旺盛的精力和无线的创造力。第三,沟通传播功能。校园体育文化能够通过开展不用形式的体育活动,使得老师与学生、老师与老师、不同专业、不同系别、不同院校的个体之间进行交流,增进彼此的情感,加强院系和校际之间的合作。第四,社会化功能。社会化是一个社会人必须要经历的。校园体育文化中强调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顽强拼搏、开拓创新等精神对于大学生的社会化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大学生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二、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体育意识不高。大部分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是锻炼身体和比赛的层面,并没有上升体育文化的层面。大部分学生会认为体育就是锻炼一下身体,比赛的时候能多拿一些奖牌。这种比较低层次的体育意识和观念很难形成体育精神文化的健康发展和高层次的体育观念的树立。缺乏高质量的精神文化支撑,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很难得到长远的发展与繁荣。
(二)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不高。要参加各项体育文化活动,必须有基本的身体素质和条件。现在很多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比较低,身体条件比较差,这严重影响了大学体育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现阶段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不高,这会直接影响到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三)高校体育经费总体缺乏。近年来,很多高校的体育设施、器材和场地有了大幅度的改善和提高。但现实是,伴随着高校扩招的深入,很多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明显不足,体育场地器材配备比例也没有达到规定水准,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体育经费不足,没有办法去改善。
(四)高校体育教师师资数量不足和质量有待提高。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是和高校体育老师的数量和质量息息相关的。学校体育教师的质量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方面,很多体育教师是从校门直接到另一个校门,一般是把自己学习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简单地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教师上体育课的方式是老一套的,比如说主要以课外为主,课堂理论知识讲得不精。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不高,只是为了学分应付体育课,甚至逃课。
三、完善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校园体育文化在精神层次上体现在大学生的体育精神风貌、体育道德观念、体育知识等方面的情况。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完善的过程中,一方面,高校要能通过校园宣传宣讲、校园媒体、校园体育竞赛等各种方式,让大学生接触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念,学习体育知识,激发学生爱国爱校爱体育的热情和自豪感。另一方面,大学生对体育活动和锻炼的兴趣是提高其体育意识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应当适当开展一些体育竞赛。
(二)加强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环境建设。实践证明,高校的物质文化建设是整个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基础。一方面,任何体育活动都需要一定体育物质条件的支持。高校师生员工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与高校体育场地的大小、体育器材的好坏、体育场馆设施的质量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另一方面,体育场地设计、体育建筑这些物质文化是体育精神文化的载体。高校相关部分应该重视体育场馆和场地的建设,体育雕塑的设计,体育器材和设施的添置,科学、有效的管理和使用体育场地设施和体育器材设施,在物质文化环境建设上推动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完善。
(三)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技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必须重视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高校体育教师业务素质和体育观念是重中之重。体育教师既要传播知识、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又要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精神和体育观念。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专业素养和高超的专业技能,这体现在体育教师既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又要具有教学能力、指导活动的能力及科研能力。高校相关部门应改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开展教研活动、科研活动、师资培训等方式提升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
(四)加强体育社团建设。大学校园中充分发挥体育社团的作用对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推手作用。体育社团是大学生自发组织和形成的,充分尊重大学生体育兴趣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社会组织,它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体育文化传播、学生体育需求的满足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成立体育社团是高校体育发展必须要求的,高校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通过科学的管理为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引导大学生体育社团健康、有序、科学的发展,从而推动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