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船山诗学的建构是在其人生的理想境界中展开的,而他的人生理想则又于天人之间巍然树立.不过,这种道——圣——文的模式在他这里更加精深博大,幽微沉雄.明清易代之时,王船山面对了国家破碎、生民涂炭、世风浇漓的严峻现实,经历了危难四伏的多舛命途.阻击清军,投奔南明,流亡于瑶人中,晚年隐居石船山,致力于学术思想的总结,将救亡图存的未竟理想都凝聚于儒学的恢复,但终归是自感“抱刘越石之孤愤而命无从致,希张横渠之正学而力不能企.”事实上,这位永远站立在波涛汹涌的历史变革中的文化巨人取得了彪炳万代的文化成就,其中在易学方面成绩尤为突出①.值得注意的是,他将易学模式运用在诗学之思中,如将“神理”引入诗学,将阴阳错综引入到情景关系中.以自然化生的模式来观照诗的发生,既深刻洞见了诗歌发生和形成之奥妙,也赋予传统感兴说以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特质,同时,建立了精湛的诗学系统,从而将诗学引回到天人之学,由此生发出许多极有价值的诗学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