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设计,打造精彩课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ter1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1月17日,我开设了一堂市级公开课,内容是“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在之前的准备阶段,我首先认真研读教材和课标,然后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科特点着手进行教学设计,经过自己反复推敲和同事之间的研课活动,教学设计方案不断得到优化,最终这堂市级公开课获得一致好评。下面就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谈几点认识。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求知欲
  1.矛盾情景——设置悬念,激发好奇心。
  考虑到燃烧的内容学生并不陌生,为了激发他们的兴趣,我设计了两个有悖常理的实验,以启发他们的思维。我拿起桌上的酒精灯,问学生:“同学们,看我手里拿的是什么仪器?”学生一致说是酒精灯。我接着问:“我们通常用什么方式点着它?”学生说用火柴。我拿出一根玻璃棒,问学生:“玻璃棒能把它点着吗?”大家都摇头。我故作神秘:“看我来点。”我用玻璃棒先蘸了浓硫酸,再蘸磨细的高锰酸钾(藏在仪器盒后面,学生不知道),点酒精灯的灯芯,果然烧着了。学生发出不可思议的惊呼,满脸洋溢着兴奋的神情。我乘胜追击,取出一块手帕:“我手里有一块手帕,如果把它放在火焰上,会怎么样?”大家说会烧掉。我取出一杯无色透明的液体,让前排的小A同学闻,小A说是酒精,我问大家:“如果手帕蘸了酒精,放在酒精灯火焰上,会怎么样呢?”大家说会烧得更旺。为了增加神秘气氛,我说道:“让我们一起来见证这奇迹的时刻。”我用坩埚钳夹住蘸了“酒精”的手帕,点燃前特地让小B摸了一下,小B说感觉凉凉的。当我把手帕点着时,如学生所想,手帕燃起熊熊的大火。待火焰熄灭,我让小B感觉了一下手帕,他说手帕是温热的,但不是很烫。我继续卖关子:“燃烧是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而刚刚两个实验都与我们的常识相悖,看来我们对燃烧并不了解,所以我们今天好好研究下燃烧到底是怎么样的反应。”
  2、活动情景——共同参与,探求结论。
  动静结合的课堂模式易于把学生带入课堂,所以我参考课本内容,再加以推敲提炼,设计了以下三个小实验,探究燃烧需要的条件。
  (1)用两根玻璃棒分别蘸95%酒精、蒸馏水置于酒精灯火焰上,观察两种物质是否可以燃烧?摇 ?摇。
  由此得出:物质燃烧本身必须具有?摇 ?摇性。
  (2)用玻璃杯罩住燃着的小蜡烛,小蜡烛能长时间持续燃烧吗??摇 ?摇。
  由此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和?摇 ?摇接触。
  (3)同时持小木条和秸秆,放在酒精灯外焰的同一高度,观察哪个比较容易被点燃??摇 ?摇。(第三个实验中用到的小木条和秸秆我反复斟酌了很久,二者形状相似,现象明显,秸秆的上部是空心的,我特地取了最下面的比较实心的部分。)
  由此得出: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摇 ?摇。
  通过这三个实验,学生相互合作、比较、归纳,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提炼出了实验的意图,更能清楚地知道燃烧的三个条件。其中第三个实验我挖掘了书上的一句话:“点燃在引发燃烧中起了什么作用?”燃烧不一定要“点”,也有不点自燃的情况。如农村里堆放的秸秆经常要翻动一下,如果长时间放着不管,它自己可能会突然烧起来,这是因为缓慢氧化放出的热达到了着火点。我设计这一环节,一是为了使学生学会挖掘书本,二是为了培养学生对化学的热爱,让他们把生活和知识联系起来。
  二、优化学习方法,强调实践出真知
  1.演示实验——展示 探究,开拓思维。
  学生切身感受到燃烧的条件后,我改进了一下红磷和白磷的燃烧实验,要求学生思考解决问题。
  我把白磷(从冷水中取出,留下悬念)和红磷分别装在试管里,试管套上气球,还有一块白磷放在热水中,在准备这些仪器的同时我解释说,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同时将白磷和红磷放入热水中,试管中的白磷燃烧起来,另外两处不燃烧。学生能很快反应过来,包括如何让不燃烧的两处燃烧也能找到方法。如何将水中白磷点着很有意思,跃跃欲试的小C想到给白磷通氧气,我充分肯定他的想法,也向他提出另一个难题,老师没带氧气,也没带高锰酸钾,怎么给白磷氧气呢?小C有些困惑,我提示,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空气中就有大量现成的氧气。小C恍然大悟,我把一根大试管交给小C,你能呈现给大家水火共存的奇妙景象吗?小C胸有成竹地走上讲台,将大使管罩在白磷上,大家看到白磷在水中燃烧,又是一个与常理相悖的实验,发出激动的欢呼。
  2.结合视频——阐述优缺点,取长补短。
  我改进的实验也有一定缺点,就是试管中氧气少,白磷燃烧一会就熄灭了,再加上白烟的遮挡,坐在后排的同学看到的现象可能不是太明显,所以我通过播放实验视频,弥补了这一缺憾。同时,指出了视频上的方法不够环保,使学生明白改进实验的意图。
  3.首尾呼应——揭开谜底,深化理解。
  到此为止,学生已经能理解并运用燃烧的条件了,我再把课堂回放到开始时的两个“小魔术”上。我把变“魔术”的道具从仪器盒后面取出,解释“魔法”的玄机:“其实这是根普通的玻璃棒,并没有魔力,老师在玻璃棒上做了点小动作,我先蘸了浓硫酸,再蘸了磨细的高锰酸钾粉末,这两种物质混合会放热”;我又取出烧不坏的手帕:“这也是块货真价实的手帕,老师在酒精上动了点手脚,刚刚蘸的并不是纯酒精,而是含量为50%的酒精溶液,如果是纯酒精,手帕会如大家所想的,会燃烧得更猛烈些,那么为什么50%的酒精溶液会有神奇的魔力呢?”在积极讨论和我的提示下,学生也能理清思路,燃烧的是酒精,热量被水蒸发吸收,没有达到手帕的着火点,所以手帕完好无损。
  三、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以上内容是本课的重点,燃烧的条件理解透彻了,灭火就迎刃而解了。灭火的方法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三者缺一即可。我精心准备了四个成语让学生分析,总结如下:
  我重点分析了“煽风点火”这个成语。为什么扇风能使篝火燃烧得更旺,一支小蜡烛为什么一扇就灭了,扇篝火和扇蜡烛有本质区别吗?大家一起讨论、分析,扇篝火和扇蜡烛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加强了空气,但是风会把热量带走,篝火的热量大,风带走的热量不足以使它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能继续燃烧,而且燃烧得更旺,而蜡烛燃烧的热量本来就小,风带走热量,使蜡烛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熄灭了。这就表明当三个条件都满足时,增强其中任何一个条件都能使燃烧更剧烈;但当三个条件缺少任何一个时,其他两个再加强都没用。这一活动设计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到:燃烧的条件是三者同时具备,缺一不可;灭火是破坏燃烧的条件,缺一即可。
其他文献
摘 要: 英语作为一门中学阶段的必修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不少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面临事倍功半的局面。要改变这一现状,关键之一是教师要由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因此,我们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确立“语言运用”的课程观和“互动实践”的教学观,从而构建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设计方面必须推陈出新,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精心打造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
摘 要: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也需要进行改革。将生活化教學模式融入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当中,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本文通过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以及总结实践经验,从小学语文的特征入手,研究了当前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暴露出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
摘 要: 中高职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在中高职衔接的模式中,“五年一贯制”是较好地培养高职人才的衔接模式。本文就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衔接的实践进行探究,以期对中高职课程衔接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参考。  关键词: 五年一贯制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 课程衔接 研究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文件指出,
摘 要:在教学实践中,反思是对教学行为的重新审视,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在反思的过程中总结得失,吸取教训,积累经验,才使得教学实践更合理,更适合现代职业教育。本文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学习兴趣,教学方法改进三个方面进行反思,反思的目的在于发现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以反思促行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教学反思;教育方法;学习兴趣  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具有专门
摘 要: 本文对俄统考实施现状进行了详细解读,总结了统考优势,对俄统考制度存在的不足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深层次剖析,在对俄统考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 俄罗斯国家统一考试 高考制度改革 启发  前苏联解体后,俄高校招生制度最初沿用了前苏联的高校自主命题招生制度。21世纪初俄罗斯基本结束了社会转型期,转入民主建设和民族复兴阶段。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俄政府开始了教育体
摘要: 本文所研發的“普通话成绩分析系统”可作为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的重要补充,是普通话培训和测试信息化工作中重要的一环。本研究根据对2012年张家口学院普通话测试成绩的数据分析,解析了“普通话成绩分析系统”按性别、归属地、职业的操作规程和原理,探究了考生性别、归属地对考生普通话水平的影响成因,为普通话培训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机辅测试数据普通话成绩分析设计实现    近几年来
“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认真预习了课文,学习效率才能提高。不动笔墨不读书,小小的作业就可以记录预习收获。  一、字词学习我能行  1.仔细认读书本62页绿线和田字格中的20个生字,按下面的步骤预习生字。  (1)看拼音读,读准字音,重点读准:“似”、“暑”、“抓”、“夹”、“捏”、“虏”这6个字的字音。  (2)记住田字格中10个生字的字形,重点记住:“暑”、“舅”、“俘”、“虏”这4个字的字形。
摘 要: 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英语课程提倡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并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摘 要: 本文运用McCabe(2004)对历史课本情态的分析模式进行分析,并结合语料库研究近代历史语篇的情态变化。语料选自16世纪霍林西德和19世纪伯利的历史语篇。研究发现,在情态各项分布上,限定情态功能词和隐喻性情态在霍林西德语篇中比例较高,而情态附加语在伯利语篇中比例较高。从历时角度看,历史语篇情态整体的使用情况呈现出减少的趋势,这说明了历史语篇是向着更加客观和权威的方向演变的。  关键词:
摘 要: 创新教育对于我国现代不断发展的教育事业来说,是一个重大进步与突破。创新就是在为我国教育事业注入新鲜血液,尤其是在小学信息技术上运用创新教育方式,可以帮助小学生养成从小学习科学技术的好习惯,学生学会正确使用计算机可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小学生处在一个对各种事物都有很浓厚兴趣的时期,这也是养成学生今后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关于小学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