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高小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的教学方法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nyhl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改稿)2016年版》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而科学实验能力是形成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实验教学的重点是教会学生学会探究,学会辨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以及养成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进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首先,小学生科学实验能力并不是仅仅指一项科学实验技能,它是由实验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处理数据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组成的一种综合能力,这几种能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所以提高小学生的实验能力并不是只提高一种能力,它需要多种能力均衡的发展。小学生对科学实验都具有热情、兴趣等特征。其次,学生对待科学学习的态度以及良好的知识能力和思维能力等都是能提高小学生提高科学实验能力击破点。在教学方法上依据小学生的学习特征运用多样化的指导和教学方法从具体的环节逐步入手,利用小学生对科学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进行探究、分析、讨论,从而鼓励学生克服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帮助他们逐渐建立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整体科学素质上提高其实验能力。然而,小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的教学方法也要以培养学生实验基本功为出发点。实验基本功是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学生实验操作的基本能力开展实验教学不仅密切配合科学课程的教学,而且势必对学生科学实验能力起到帮助和促进作用。
  一、注重实验观察的指导
  1.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小学科学主要是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课程,所以观察实验对小学生学习科学课程具有重要的辅助性作用,并且要对问题对象进行实验操作一定离不开观察。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不等同于成年人,但是求知好奇却是小学生独有的特点。依据此特点,需要教师在科学课堂教学中能够极创造或使用生动的、新颖的,具有鲜明特点的感知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种求知好奇的兴趣往往会成为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激发点,甚至会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激发他们潜在的探究科学问题的能力。
  2.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活泼好动是小学生年龄阶段的特性,科学课堂也可以说是学生“集体活动”的课堂,它本身不像语文数学课堂那样严肃。正是因为科学课具有活动性的特点,从而导致许多小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很难集中注意力去细致地观察某一个对象。其他小朋友发出的声音或者一个小动作就可能学生转移注意力,使其他学生的注意力根本不在实验观察对象上,所以观察内容总是模棱两可,并不完整的。比如在小学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一课中,有的实验小组实验成功,大家都激动得拍手大叫,转移了其他正在进行实验的学生的注意力。针对此现象,教师应该不断地提醒和鼓励学生不要被外界所打扰,坚持做好自己手中的实验。
  科学实验的另一种情况也是在课堂中常见的。当学生看到空的小盒子没有沉入水中获得实验成功,但是他们并没有观察或者思考为何空盒子没有下沉的原因。针对此现象,教师应该在实验前向学生说明实验观察的目的以及让学生了解观察在实验中的重要性。也可以利用奖励机制,将进行实验的素材奖励给实验观察情况较好的学生或者小组,以便激励其他人在实验中进行仔细观察,更好地完成实验观察的任务。另外,也可以设立小组长管理,让组长去监督,督促其他成员,这种方法也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变化记录观察内容的形式
  在记录观察内容方面大多数学生是被动的,老师让记什么学生就记什么或者有一部分学生出于某种原因不愿意去动笔甚至抵抗去记录实验结果。另一种现象就是每个同学都有记录单,但并不能即时地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在课堂的观察记录中多数是以文字或数字进行记录,针对以上的情况,我们可以用简单的图画或符号来代替文字和数字。这样不但改变了老套的记录方式,同时也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和快乐,图画和符号的使用也让实验记录过程减少了写字的烦琐和形式的枯燥无趣,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记录方式主动积极地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二、培养独立实验的能力
  1.能够具有创新性思维
  创新性的思维能力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的,它的形成过程是漫长的,循环往复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次,学生知识与经验的积累是形成其思维能力的前提。但以小学生的年龄阶段而言,他们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还是处于较低水平,很难运用已有知识的框架带有创造性地去设计实验。即使小学生会出现创新性的想法,但在科学实验过程中也容易一闪而过,很快遗忘。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常在分组讨论或自由议论时都会提出好的见解,但是当教师让他在全班再说一遍时,学生却不会说或者改变了以前的说法。这是在教师授课中经常碰到的情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其思维能力相结合,去激发他们的创新性思维。对学生初步形成的创新性思维要及时地对其进行巩固、反复和运用,对其不断地强化,使这种思维结构在学生头脑中更加清晰和条理化,形成一种固有的能力,進而再进行设计实验的训练。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应该多加注重对学生进行强化性的训练。
  2.能够独立地设计实验
  能够让学生独立地做实验是小学科学实验的最终目的。首先,科学实验一定包括设计实验方法、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分析实验数据信息以及解决实验问题等等。与此同时,也包括观察、制作、记录等这些简单的步骤。小学生能够熟练地、完整地做好一项实验,并不是简简单单地通过某一个实验就能够全面掌握的。它需要让学生围绕什么是实验、怎么做实验、有哪些实验方法等等几个问题来了解科学实验。达尔文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此,教师应将训练学生如何设计实验和对不同实验应运用哪些方法贯穿于科学课堂教学的始终,在每次科学实验中针对某一方面或大多数学生会在实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易错点进行反复的探究型训练。其次,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设计实验过程和讨论中,及时纠正学生实验操作的错误,因材施教,使实验教学的目的得到真正的落实。不但要让学生学到设计实验时的思想和方法,而且要让学生学会如何选择适当的实验仪器。这样循环往复,日积月累,学生的实验设计思想和方法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以后独立地设计科学实验,将是宝贵的经验财富。
其他文献
腾讯公司很少“缺席”过任何一场热闹的盛宴。所以,当儿童社区成为投资人关注的热点之际,腾讯出现了。4月1日,深圳腾讯大厦,腾讯公司首度向包括《IT时代周刊》在内的6家媒体公开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育部门对教学法开始重视  实施将学生作为主体为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着重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学习能力,导学式教学法被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并取得了不错了成绩,开始逐渐的收到关注。导学式教学法利用自身新颖、丰富的教学方法,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并且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利用导学式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对小学数学的求知欲,而且能够建立学生的
喜欢那种风驰电掣的感觉。最早的时候开街机,拿着铜板和人家抢机子.招来很多异样的目光.一个小女孩怎么可以玩得如此疯?后来便不用忍受这种待遇了,家里买了电脑.按了模拟转向盘。终
在班级进行岗位建设实践活动,既能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又能为写作教学提供真实而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要善于捕捉机会,将写作教学融入岗位建设(岗位设置、岗位竞聘、岗位实践、岗位评价)过程中,为写作教学另辟新径。  一、班级岗位建设,为写作输送营养  (一)岗位锻炼,提供真实写作素材  班级岗位建设是班级管理的新模式,其过程包括岗位设置→岗位竞聘→岗位锻炼→岗位评价→岗位轮换。它旨在通过改革来“改变这
为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我们国家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不仅需要技术型人才,更需要全能型人才。因此,从小学阶段就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其全面发展、健康发展。本文立足核心素养,阐述了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些方法。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课堂是一个发掘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
今天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往往“唯我独尊”“唯我独享”,具有强烈的“自我中心”倾向,由于缺乏平等合作精神,孩子在交往中容易受挫,影响其心理健康。这就是导致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的根源所在。为了让孩子顺利地进入幼儿园接受教育,学会交往非常重要。同时导致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的另外一个因素是学习动机的匮乏。动机是引起行动的基础,学习上没有动力的儿童,便不可能去发挥他们的潜在能力。动力的来源大致可分为两个
在一个典型的回升中,广告支出会滞后GDP几个月后复苏。这是因为广告支出是公司进入经济低迷期首先需要削减的开支,也是恢复过程中最后需要增加的开支。这次,广告市场结构的调整
小学时期的孩子正处于懵懂时期,小学科学是激发小孩子们创新发现思维的一门科目,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质。与其他科目不同的是,小学科学引入了实验教学法。实验教学使一些科学理论更加直观地表现在孩子面前,帮助孩子理解和运用科学理论知识。小学科学的学习要求学生必须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现代教学的焦点。  基于小学科学对小学生思维的开发有着重要作用,小学科学因此被越来越重视,而且小学科学具有
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以及品质素养是当今小学教育看重的教学内容。一方面,我们需要摒弃以往只重视理论学习和知识积累的单一模式。另一方面,我们国家越来越强调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壮大,更强调小学生的品德素养水平,建设成为受人尊敬的国家。因此,对小学品德社会课程的深入分析并对此提出有效意见是非常有必要的,也符合当下的教育目标。本文旨在从品德社会课不可撼动的地位谈起,从而提出有效的教学方法。  小学品德课程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