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鲜活课堂中提升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hu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主要包含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是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使课堂充满生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本文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把握学生心理特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二是落实语文基本训练,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课堂;心理特点;兴趣;基本训练;素养
  语文教学改革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素质,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即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优化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师要做到的。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语文基本训练,使课堂鲜活起来,让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得到提高。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不断实践不断总结,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一、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学生喜不喜欢语文,对语文有没有兴趣,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小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了兴趣,就会产生自觉的求知欲望,就会积极主动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钱理群先生说过:“兴趣使人优秀,任务只能让人合格。”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力争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充满情感,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他们容易被真实、具体、形象的事物所感染。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增强直观形象性;教师语言要儿童化,具有艺术感染力;把“愉快教学”的基本原则贯穿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利用情感教学,创设最佳情境,做到“以乐激情,以情激趣。”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传授新知识,温故知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法上使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对新知识产生渴求的兴趣。教师要注意设计提问,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把学生引入积极思维状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不断探求新知识的欲望。这样的教学才是师生和谐、紧张而愉快的教学,才是培养学生求知兴趣最有力的手段。
  好奇、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生对于同一事物的注意,只能保持在10~15分钟左右,时间过长,注意力就会分散。因此,课堂活动的方式一定要灵活多样,吸引学生。如在教《威尼斯的小艇》时,我让学生找出课文里描写小艇的句子,然后根据课文的描述,画出小艇的形状,并在小组里展示自己所画的小艇并做介绍。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动手、说话能力得到了训练。接着我播放游客乘坐小艇悠闲游览的视频,然后开展小组讨论:你觉得船夫的驾驶技术怎样?假如你是乘客,坐在这样的小艇里,会有何感想?形式多样的教学,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既能满足他们的探索要求与表现欲望,又适应他们身心发展的特殊需要。他们学起来兴趣浓厚,精神集中,大脑保持高度的興奋状态。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人人动手动脑,在乐学、会学中发展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准确性、逻辑性,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追求新异刺激是小学生的一大心理特征。小学生天真幼稚、好奇心强,对事物较为敏感且充满兴趣,喜欢幻想和想象,讨厌成人化的说教,讨厌陈旧的教学模式。为满足学生的这种求新心理,教学中就必须去求新、创新、出新,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使课堂鲜活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落实语文基本训练,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的基本训练,包括听、说、读、写等内容,是语文教学必须落实的基本训练。它能充实课堂,吸引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课前朗读,提高读听能力
  每节语文课正式上课之前,我会组织学生进行三到五分钟的课前朗读、评读。全班学生按照座号,每节课轮一位学生上讲台朗读,朗读的内容可以是课外美文,也可以是新闻内容,还可以读自己写的习作。总之,只要是健康向上的小文章都可以做为朗读的材料。轮到朗读的学生,在前一天就会认真查找要朗读的内容并练习朗诵。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量不知不觉增加了;在讲台上朗读,学生的胆量得到了锻炼。听朗读的同学也有任务,听完后可以就文章的内容谈谈你听懂了什么,也可以谈谈跟此类内容有关的知识,也可以就同学的朗读提提意见。此时,是学生最为活跃的时候,他们畅所欲言,受益匪浅。
  学生们对课前三分钟朗读很感兴趣,大家认真准备,把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小捷同学说:“第二天轮到我朗读,我在前几天就开始找朗读资料,我妈说我变得爱读书了。”小宇说:“听同学的朗读,我也懂得了很多知识。”小琪说:“快轮到我朗读时,我在家练习了很多遍,争取在讲台上读得好一点。”小锐说:“第一次上讲台朗读时,我有点害怕,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我现在不怕了。”小敏说:“以前我不喜欢看课外书,自从有了课前三分钟朗读,我不得不去读课外书,觉得还蛮有趣的,渐渐就喜欢上阅读了。我读的课外书也多了。”……学生们对课前朗读感触很多,有的学生还围绕课前朗读写了文章,在《潮州学生报》上发表了。
  通过课前朗读,既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也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还培养了学生听话、评论的水平,一举多得。
  2.精读课文,加深文本理解
  读,在语文课中占极重要的位置。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足见读的重要性。让学生通过读来深入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又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读可分为三个步骤:粗读、细读和熟读。粗读,让学生查字典弄清字词的音、形、义,进而了解全篇大意。细读,要求学生逐层逐段地读,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摸清作者的思路。不仅要求学生把文章字字读响亮,句句读清楚,还要把文章读活,读出文中爱什么恨什么,赞扬什么或反对什么的感情来。总之,要体现出以读为本的精神。如学生对文言文比较陌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在教《两小儿辩日》时,我先进行范读,让学生了解文言文该如何读,接着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把两小儿的对话读生动,再让学生带着问题(两小儿辩论的内容是什么,各自有什么依据?孔子又是如何回答的)自由阅读,找出答案。通过阅读,学生基本能理解文章的内容,感知人物的性格特点。   3.细看插图,感悟文章深意
  看,就是引导学生观看课本中的插图。新人教版的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彩色插图,这些插图色彩鲜艳,形象生动,引人入胜,富有启发性。在教学中运用好这些插图,充分发挥它们对语文教学的作用,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每幅插图,都是该篇课文的重点或难点内容的具体再现。如果在教学中抓住时机充分利用插图,就很容易突出文章的重点,击破难点。如第十二册课文《詹天佑》中的“设计人字形线路”,课文虽然写得很具体,但学生仍难以理解。有了插图,可以直观地看出“人”字形线路的样子、作用,使学生容易接受。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针对这一特点,教学中充分利用彩色插图,让这些插图紧紧地吸引住每一位同学,激发他们的灵感,促使他们对画面进行积极的抽象思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在《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课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严监生“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这一段时,我要求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老师范读,图文对照想象这位守财奴临死前想说些什么,课文如何表达。从插图中的油灯及周围人物的神情和严监生的动作,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这经典的“两个指头”,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加深了对这位守财奴的认识。
  4.说写结合,提高写作水平
  说,就是培养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在课堂上,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问题的想法。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古诗词背诵》这一内容时,我结合电视上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这节目,引导学生去观看,参与答题,并去找相关的诗词。在课堂上我们也举行了“诗词大赛”,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增加了学生对古诗词的认识与理解。通过说,不仅开阔学生的思路,使他们敢想敢说;对教师的教学也有很大的启发,使教师发现在备课时没有认识到或认识不深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教师应提出恰如其分、难易适中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然后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
  练就是要学生动笔写。这是读、看、说的继续。语文课在读、看、说的基础上,可练习写的东西很多,如写字、用词造句、列小标题、写话、练习写日记等等。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和作文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课堂上讲了什么文章,应趁热打铁,仿照课文的选材、结构、开头、结尾等技巧,及时练写,这样做效果很好。学生写游记,结尾总喜欢写:“XX真好玩(真美),下次我还要再来玩。”平淡的结尾使文章大打折扣。课文《草虫的村落》结尾是这样的“我愿意牵着你的手,一起到草虫的村落里去散散步。”于是,我讓学生在写这类文章时,可以仿写。如,“我愿意牵着你的手,一起到美丽的滨江长廊去散散步。”多有诗意的结尾啊!
  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提高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带着问题、深入思考、积极发表意见,是我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些做法。实践证明,使课堂变得鲜活起来,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能主动自觉地动脑、动口、动手,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就会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能较快提升。
其他文献
当今高考语文的趋势之一是阅读量增大,而实用类文本阅读作为高考语文的重要题型之一,已逐渐引起关注。根据《考试大纲》的规定,实用类文本包括传记、新闻、报告及科普类文章。笔者总结了近五年(2015-2019)全国卷Ⅰ的实用类文本阅读题的考点变化,并进行分析。  一、近五年全国一卷情况分析  二、近五年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题型变化  (一)选材  全国卷1的实用类文本阅读在2015年和2016年考查的都是人
在实地采访时,东莞市教育发展研究与评估中心表示,委托管理模式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着民办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文化理念淡薄、家庭教育意识缺失等问题,这些难点需要各方合作,量身定制方案,携手进行有针对性的战略攻克,从而有效提高民办学校办学质量,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为破解难题,东莞教育局以课题研究为抓手,申报省立项课题《提升民办学校办学水平路径的实践研究——基于托管模式探索》,并分为七个子课题进行专题探索。
【摘要】高中英语词汇量大,语法难点多,阅读篇幅也在加长,英语作文主要是以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为主,对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要求比较高。英语教师要全面分析课文,引导学生搜集课内外词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逻辑,促进学生英语思维发育,让学生的作文更加有理有据,融入课外素材,丰富学生写作素材,提升高中生英语读写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读写结合;必要性;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教师要结合学科核心素养制定读写教学计
语文课堂提问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的重要途径,也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成为课堂学习主体的主要形式。在教学中,课堂设疑提问的质量不仅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艺术  “提问”是教学中突出重点、击破难点的关键,高质量的提问是教师研究教材与设计教法时思考的结晶。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要注意提问的艺术。  第一,课堂发问要灵活。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设
京剧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通过生活中的动作、言语,经过提炼,把它夸张化、虚拟化,并通过角色、唱腔、伴奏乐器、脸谱、舞台、服饰多个方面融合形成的国粹艺术。在京剧的舞台上,角色绝对是重中之重。京剧的角色之美,在于角色通过演和唱等表演程式,把不同年龄、性格、身份的人物夸张化、写意化地呈现在舞台上。戏曲演员在舞台上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表现出人物特征,塑造了无数鲜活的人物形象。京剧角色,让
[摘要]我们要实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首先要改变课程功能单一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关键词]地理,学习方式,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育观是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要实现此观念还要准确理解和牢牢地把握新课程所蕴涵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地理老师
【摘要】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注意语调、语速,从已有的形象思维认知与课文的文字描述相融合,再现所描绘的人物、景物形象,从而达到从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的认知。笔者在教学中尝试引领学生,立足对教材文本的感情朗读、创设与之相应的语境,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感知文本语言,在潜移默化中积累好词、好句、好段,进一步形成自己的语感,通过长期的积累、内化,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文教学,是一件非常令人头疼的事情。  对作文教学以如此之说,一点也不夸张——最起码我这样认为。我想,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绝大部分的老师都有同感吧:指导费了不少力气,成天苦口婆心的说,但最后学生的作文水平总是提不高;老师教着费心,学生写着吃力……久而久之,作文教学和作文训练都成了很让老师和学生苦恼不堪的事情,很多教师、学生均“谈作文而色变”。  可是,不管我们多怕,只要在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就不得不接
【摘要】歌唱是中小学音乐教学最主要的内容,是音乐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如何通过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提高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中的歌唱能力?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在经验中总结出三条策略:需围绕音乐的本质、寻找音乐的规律;不光教教材,还要教教材里看不见的内容;需遵循音乐整体性特点、保持音乐的完整性、利用音乐不断重复和非语言性的特点,多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需关注声音,关注音准,用好范唱和钢琴,并培养学
牛蒡为药菜兼用植物,营养丰富、并具有保健功能,是中国出口创汇主要农作物之一。牛蒡病虫害种类较多,随着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特别是国外对进口农产品农残检测标准要求的提高,病虫害的防治受到很大限制,制约了牛蒡的生产。本文介绍几种牛蒡常见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方法,供参考。    常见病害与防治方法    牛蒡常见病害主要有黑斑病、角斑病、白粉病、茎腐病、炭疽病、枯萎病、花叶病等。    黑斑病  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