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依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四核四翼”,评价物理学科素养在2021年6月浙江物理选考的考查方式或内容,结合选考卷的特点,提出在新课程物理教学中的启示,从而进一步优化教学,促进“立德树人”教学根本任务的落实.
关键词:核心素养;浙江选考;四层四翼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134(2021)17-0047-05
基金项目:2020年浙江省桐乡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牛顿运动定律’中核心概念支撑及学习进阶的探查与转变”(项目编号:2020tb015).
作者简介:黄文俊(1981-),男,湖北荆州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新教材教学及浙江省物理新高考命题.
2019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其基本内涵为“一核四层四翼”(如图1),“一核”指的是高考核心功能,即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系统阐述“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指的是高考考查内容,将应考查的素质目标凝炼为“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即解释“考什么”的问题,使素质教育目标在高考中得以系统的体现;“四翼”通過“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体现高考评价体系的考查要求,既回答高考“怎么考”的问题,又回答如何科学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问题.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10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坚持反映时代要求,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话语体系,确保课程内容科学规范.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持续学习和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物理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是物理学科教育价值的集中体现.新课标将物理核心素养一共分为4部分(见表1),每部分下面还有一些要素.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考试题评析,既是落实“四层四翼”的考试评价体系要求,也是凸显课程改革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必然要求.本文将以2021年6月浙江物理选考试题为例,对试题进行分析赏析,以期对以后的高中物理教学及选考复习有所帮助.
1 落实“四层四翼”考查的试题总体分析
2021年浙江物理选考命题总体来说难度适中.选择题相对比较容易,试题都是精心选取日常生活、生产环保、学术探索、实验探究等情境素材,聚焦学科主干内容,信息呈现形式丰富,突出关键能力的考查,发挥物理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提升考试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通过对试卷的细致分析可以初步了解到,总体来说2021年6月浙江选考物理“稳中有新”,凸显高考选拔人才功能的特点.考虑到本届高三考生受疫情的影响,试卷在重视基础性的基础上,创设与社会生产、科技生活密切关联的问题情境,例如T2、T3、T8、T11等,强化学生科学思维和关键能力的考查;结合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重大成果,例如T1、T4、T10等,侧面加强爱国主义、民族文化自信心教育,展现物理学科对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的培育与提升功能作用.再比如,实验考查上,除了数据处理常规操作外,两个实验都考查到实验误差分析的科学探究能力,一方面加强数据证据意识,另一方面尝试用已有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并对结果进行反思.
2 凸显核心素养能力考查的试卷评析
试题设计平实中透新意,稳定中求变化.以我国尤其是疫情背景下取得的重大科技进展情境,紧扣学科核心素养考查.选择题中如第1题“我国拉索基地发现最高能量γ射线”考查电子伏特这一单位的物理含义,又例如第4题的天问一号着陆火星表面的运动规律,第10题的空间站机械能是否守恒,第16题的薄膜干涉问题等,都要求学生透彻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辨析概念使用条件的细微变化与差异.实验题更加注重实验操作中对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掌握,例如第17题第(2)小题“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判断条纹不清晰现象的处理方法,这些都需要自己真正动手做过实验,才能印象深刻,实验原理的理解也才能活化与深化.解答题中更注重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上,物理模型构建及科学论证中运用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例如第22题判断离子在磁场中运动情况是个难点,对考生空间立体数学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这就要求学生对运动的独立性原理有深刻理解,在多维运动干扰的情况下仍能自觉应用这一物理重要观念分而析之.
整卷体现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命题方向,较好地落实了“让学生跳出题海”的高考改革理念,有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和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整卷的特色总结如下.
2.1 贴近时代,呈现我国的科技成果,增强民族自信心,呈现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
例如第1题中国科学家在稻城“拉索”基地探测到迄今为止最高能量的γ射线、第4题天问一号着陆器在成功着陆火星表面的过程等,均反映我国在航天科技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021年6月17日,我国又通过神州十二号将3名宇航员送入“天和”核心舱,他们将在太空生活约3个月时间.中国航天从一无所有到被人排斥在研究项目之外,到2024年国际空间站退役后,中国将是唯一拥有在轨运行空间站的国家,我国在这些重大科技项目上取得的瞩目成就,将显著增强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切实体现高考的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2 聚焦学科实践,考查关键能力,体现物理选考改革内容
2.2.1 以图片形式呈现,考查信息整理能力
全卷共有23幅示意图,7幅带数据的图表(坐标)等,试题通过示意图、图表等方式呈现数据,考查学生的信息整理处理能力.
例题1 如图2所示,在火箭发射塔周围有钢铁制成的4座高塔,高塔的功能最有可能的是
关键词:核心素养;浙江选考;四层四翼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134(2021)17-0047-05
基金项目:2020年浙江省桐乡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牛顿运动定律’中核心概念支撑及学习进阶的探查与转变”(项目编号:2020tb015).
作者简介:黄文俊(1981-),男,湖北荆州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新教材教学及浙江省物理新高考命题.
2019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其基本内涵为“一核四层四翼”(如图1),“一核”指的是高考核心功能,即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系统阐述“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指的是高考考查内容,将应考查的素质目标凝炼为“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即解释“考什么”的问题,使素质教育目标在高考中得以系统的体现;“四翼”通過“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体现高考评价体系的考查要求,既回答高考“怎么考”的问题,又回答如何科学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问题.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10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坚持反映时代要求,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话语体系,确保课程内容科学规范.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持续学习和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物理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是物理学科教育价值的集中体现.新课标将物理核心素养一共分为4部分(见表1),每部分下面还有一些要素.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考试题评析,既是落实“四层四翼”的考试评价体系要求,也是凸显课程改革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必然要求.本文将以2021年6月浙江物理选考试题为例,对试题进行分析赏析,以期对以后的高中物理教学及选考复习有所帮助.
1 落实“四层四翼”考查的试题总体分析
2021年浙江物理选考命题总体来说难度适中.选择题相对比较容易,试题都是精心选取日常生活、生产环保、学术探索、实验探究等情境素材,聚焦学科主干内容,信息呈现形式丰富,突出关键能力的考查,发挥物理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提升考试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通过对试卷的细致分析可以初步了解到,总体来说2021年6月浙江选考物理“稳中有新”,凸显高考选拔人才功能的特点.考虑到本届高三考生受疫情的影响,试卷在重视基础性的基础上,创设与社会生产、科技生活密切关联的问题情境,例如T2、T3、T8、T11等,强化学生科学思维和关键能力的考查;结合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重大成果,例如T1、T4、T10等,侧面加强爱国主义、民族文化自信心教育,展现物理学科对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的培育与提升功能作用.再比如,实验考查上,除了数据处理常规操作外,两个实验都考查到实验误差分析的科学探究能力,一方面加强数据证据意识,另一方面尝试用已有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并对结果进行反思.
2 凸显核心素养能力考查的试卷评析
试题设计平实中透新意,稳定中求变化.以我国尤其是疫情背景下取得的重大科技进展情境,紧扣学科核心素养考查.选择题中如第1题“我国拉索基地发现最高能量γ射线”考查电子伏特这一单位的物理含义,又例如第4题的天问一号着陆火星表面的运动规律,第10题的空间站机械能是否守恒,第16题的薄膜干涉问题等,都要求学生透彻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辨析概念使用条件的细微变化与差异.实验题更加注重实验操作中对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掌握,例如第17题第(2)小题“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判断条纹不清晰现象的处理方法,这些都需要自己真正动手做过实验,才能印象深刻,实验原理的理解也才能活化与深化.解答题中更注重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上,物理模型构建及科学论证中运用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例如第22题判断离子在磁场中运动情况是个难点,对考生空间立体数学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这就要求学生对运动的独立性原理有深刻理解,在多维运动干扰的情况下仍能自觉应用这一物理重要观念分而析之.
整卷体现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命题方向,较好地落实了“让学生跳出题海”的高考改革理念,有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和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整卷的特色总结如下.
2.1 贴近时代,呈现我国的科技成果,增强民族自信心,呈现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
例如第1题中国科学家在稻城“拉索”基地探测到迄今为止最高能量的γ射线、第4题天问一号着陆器在成功着陆火星表面的过程等,均反映我国在航天科技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021年6月17日,我国又通过神州十二号将3名宇航员送入“天和”核心舱,他们将在太空生活约3个月时间.中国航天从一无所有到被人排斥在研究项目之外,到2024年国际空间站退役后,中国将是唯一拥有在轨运行空间站的国家,我国在这些重大科技项目上取得的瞩目成就,将显著增强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切实体现高考的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2 聚焦学科实践,考查关键能力,体现物理选考改革内容
2.2.1 以图片形式呈现,考查信息整理能力
全卷共有23幅示意图,7幅带数据的图表(坐标)等,试题通过示意图、图表等方式呈现数据,考查学生的信息整理处理能力.
例题1 如图2所示,在火箭发射塔周围有钢铁制成的4座高塔,高塔的功能最有可能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