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对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二语学习的影响

来源 :海外英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xiaoqing1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以54名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的大一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定量的方法调查焦虑对于大三学生英语课堂学习的影响。通过对调查得到的数据的分析以及结合理论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学习者自身的焦虑感强弱是由自身的一系列个体因素引起的,比如:性别和态度等;第二,造成焦虑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考试、教材、课堂气氛等;第三,焦虑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很大,易引起学生缺课、不愿意回答问题、注意力不集中等恶性循环。总之,教师和学生都应注意采取适当的方法应对学生的焦虑情绪。
其他文献
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有效推进,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国家间的对外沟通往来越来越密切,也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文化传播的范围,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语言的交流和应用是必不可少的。翻译属于文化沟通交流的媒介,对翻译技巧进行正确把握与灵活应用,可以大幅度提高翻译活动的质量,满足语言交际运用的要求。为确保英语翻译效果,必须站在跨文化交流角度进行语言转换,同时注意引入多样化的翻译技巧,为跨文化交际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该文主要通过文献分析法,从分析计算机领域英语文献出发,形成对其词汇及句法特征的科学认识,并以文献内容为起始,以准确表达文献内容为归宿,提出了“现有译法”“找译译法”
如何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一直以来都是英语教师及广大学生十分关心的问题。大学英语课时少,四、六级考试难度大,因此,必须提高每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让教师时时掌控学生对语言点的理解及运用情况。而传统的大学英语测评方法往往只关注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和出勤情况,很难有效地监测学生的平时学习状况,课堂教学的学习效果不高。因此需要一套更好、更能辅助教师督促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测评方法。本文介绍的记忆测评方法包括设计、应用及成绩记录,它不仅可以改变学生只出勤不学习的状况,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将短时记
勒菲弗尔提出的改写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特殊的改写,能够跨越始发国的文化疆界,将作者或作品的形象投射到新的文化场景中。《论语》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其译文的可读性是中国文化能够在目的语国家成功传播的重要保障。研究发现,运用勒菲弗尔的翻译改写理论,能够充分论证辜鸿铭《论语》译本的可读性,进而充分传达中国文化的精髓,同时也为日后《论语》翻译提供可借鉴的翻译目的。
在高中英语语法课堂教学中融入深度学习理念,有利于拓宽英语语法教学新思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对英语语法的综合运用能力。然而,长期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下,我国高中英语语法课堂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教学设计不完善,学生积极性不高,综合运用能力较弱等。鉴于此,有必要借助深度学习理念的优势来辅助高中英语语法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英语老师要发挥好指导作用,完善教学设计,丰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优化自我学习方法,进而提高英语综合能力。
21世纪以来,我国电影事业蓬勃发展,诞生了不少佳片,赢得了观众的广泛好评。伴随着国内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许多影片的下一步便是走出国门,在国际影坛上大放异彩。然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使得电影的字幕翻译成为重点和难点,如何令没有相关文化背景的海外观众无障碍地接受影片中的重要信息也是字幕翻译工作中所要逾越的障碍。总的来说,为了处理好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关系,译者通常需要在两种翻译策略中做出选择,即归化与异化。归化与异化在翻译实践中的取舍也是翻译界所争论的焦点之一。通过分析电影《让子弹飞》的字幕翻译,结合归
该文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视角,借以电影《活着》英文字幕为分析案例,立足生态、社会、物质、宗教和语言五个层面,聚焦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维度,对电影字幕中出现的文化负载词进行多维度、适应性的选择转换分析研究,旨在帮助目的语读者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最大限度地理解、接受片中文化负载词所承载的深层文化内涵,并为相关翻译提供平行案例参考。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教育界、语言学界的学者积极建言献策,涌现出许多服务于该倡议的外语教育政策与规划研究。这些研究起到了理论指导的作用,但其中实证研究较少。因而,今后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外语教育政策与规划应更加注重实证和个案研究、细化调查对象,使理论思考更加深入完备,切实可行。
心智空间理论最早被福柯尼耶提出,是继莱科夫和约翰逊的隐喻理论重要的认知语义学理论,心智空间理论经过发展,又形成了概念合成理论,这两个理论对隐喻理论进行补充与修改,在认知语义学中被广泛使用。该文旨在探索这两个理论下的语义构建原理,这些原理的理论应用以及实际应用,通过对原理与已有研究的回顾,探索该理论在未来的发展进步与前景。
新时期,党和国家为高校人才培养指明了学科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的道路,同时也对高校学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笔者通过走访三所民办高校英语专业教师,了解民办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在开展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困境,并提出:教师自身、民办高校,以及国家层面的教学指导委员会三个主体共同行动,为提升英语专业教师思政教学素养和能力提供多渠道的提升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