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
苏东坡点评:“燕山如长蛇,千里限夷汉;首冲西山麓,尾挂东海岸”
苏东坡作为一名北宋文学家,精通国学。他虽然不是专业的风水师,但一语道中了北京的风水之妙。而在当时,北京并没有今天这般显赫的地位,并不是全国的经济与政治中心,也没有做过全国性的都城,所以,苏东坡眼光之毒,强于风水大师。
北京作为中国都城,“龙兴”于元,而盛于明、清,一直到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仍是一条“生龙”、一只“活虎”。
据说,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此时,曾请风水大师集体相看燕京的龙脉,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伏維北京,圣上龙兴之地,北枕居庸,西峙太行,东连山海,俯视中原,沃野千里,山川形势,足以控制四夷,制天下,成帝王万世之都也。”
如果想出人头第,未来有一番作为,青春不后悔,到北京奋斗是第一选择,尤其是有抱负的政治青年。其实这里面的道理并不用多说,连居民楼的地下室都住满了“漂族”,可知道北京如何大有作为了——当然,前提条件是你不讨厌PM2.5。
南京
诸葛亮点评:“钟阜龙盘、石城虎踞,真帝王之宅”
南京的风水自不用多说,仅凭六十年前还是中华民国首都这一点,大家应该知道其风水之妙了。南京是“中国第一风水之都”,中国最早的风水事件就发生在南京,圈内戏称之为“风水大本营”。
南京的风水之妙具体在哪?《景定建康志》记载,“旧传秦始皇时,望气者言:‘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于是东游以厌当之。乃凿方山,断长陇,渎入于江。故曰秦淮。”从中可知,早在秦代,南京的风水之妙就被人看出来—“王气”浓郁。但秦始皇并没有镇压住南京的“天子气”,五百年后这里还是出现了天子,三国时东吴大帝孙权定都于此,南京从此开创了都城的历史。
南京能成为都城,这得感谢诸葛亮,是诸葛亮的一句话,让孙权改变了定都武昌的主意。诸葛亮告诉孙权,“钟阜龙盘、石城虎踞,真帝王之宅。”孙权定都南京后,易名“建业”,意思是希望在这块风水宝地上,开创一番伟业。
有人说,南京风水并不好,是“短命之都”,其实非然。人有睡眠,龙有潜伏。现代有政治学者便曾建议将南京设为共和国的副都,或是直辖市。南京一直为台湾所看重,将来两岸统一,南京的政治地位势必还有提升—到南京奋斗绝对没错。
西安
张良点评:“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张良是谁?可能有的读者不知道,他是汉高祖刘邦的老乡和重要谋臣。此人不只精通国学,还洞悉世事,“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就是他的处世哲学。当年,臣僚刘敬建议刘邦“都关中”,大多数臣僚则建议建都雒阳(洛阳)。刘邦一时拿不定主意,便找张良参谋此事,张良于是说,“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西安,旧名长安,在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三大都城(北京、南京、西安)中,西安其实是最辉煌的,西安的历史集中于“周秦汉唐”,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强国,也是在西安作为都城时出现的。
辉煌的历史,吸引了大批旅游人士,给西安带来滚滚财源。如今,由于国家“西北大开发”战略的提速,西安作为西部大型重点城市,地位稳步提升—奋斗者不可滤掉西安。
洛阳
顾祖禹点评:“河山控戴,形势甲于天下”
顾祖禹是明末清初著名地理学家、堪舆大师,特别精于山川形势研究。洛阳,是中国城市规划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古代最具现代城市选址和规划理念的地方。
这座城市由上古周公亲自勘测,并出了份详细的规划图。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从此开创了洛阳的都城史。洛阳风水的全部精华在邙山,邙山是龙,是头,如果没有邙山之“靠”,洛阳的风水便不会有这么好。所谓“生在苏杭,死葬北邙”,就是因为洛阳的风水好。
作为曾经的都城,洛阳在宋元以后便不再辉煌,但其优越的地理环境与祥和的生活氛围,值得留恋。在接下来的岁月,“东都”洛阳将与西安一起,拉动区域经济的大发展—在洛阳奋斗成本较低,对没有政治想法的奋斗者来说,比较合适。
沈阳
努尔哈赤点评:“沈阳形胜之地”
提起风水之城,可能不少人并不会想到沈阳,其实沈阳是全东北风水最旺的地方。沈阳旧称盛京,言下之意是兴旺发达的地方。努尔哈赤是大清王朝的头一代,后金政权的建立者,没有他,皇太极也当不了皇帝,后来满人更不能入关,所以清人尊之“太祖高皇帝”。
沈阳确实没有让相中此地的“高皇帝”失望,作为全东北的大本营,他的后代一鼓作气,打下了北京的紫禁城,灭掉了朱元璋开创的大明王朝。
努尔哈赤为何认为沈阳风水好,他从战略上进行了解释—西可征明、北征蒙古、南征朝鲜。当年,满清的祖坟(关外三陵)都埋在沈阳附近,有人后来提议如大金国皇家一样,迁葬北京,但最后被否定了,祖坟之气不可泄,葬之以锁大清风水。
沈阳现有绝对的霸气,满清祖坟镇着,人气不会衰减,相反只会越来越旺。其最大的变数在朝鲜,如果朝鲜“改革开放”加速,在沈阳奋斗成功的机率更大。
成都
诸葛亮点评:“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成都,一直是古蜀国都城,中国西南重镇,虽没有成为全国性的都城,但与北京、北京、南京等相比,一点也不逊色。
不少人去了后都喜欢上成都,喜欢成都人,喜欢成都的菜。成都人喜欢吹牛,却无北京的胡侃;菜很讲品味,却去苏州的精细;城有现代都市的风格,却少上海的浮华、北京的冷重。
成都风水的特点与精妙,顾祖禹说得颇到位,他在《读史方舆纪要》中这样析释:“以四川而争衡天下,上之足以王,次之足以霸,恃险而坐守之,则必至于亡。”为什么历代在成都立国者都会很快灭亡了,原因大概全在顾祖禹的话里面。 成都在现代区域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能量尚未完全释放,如果不选择北上广,可去成都发展。但是,成都的风水缺点也明显,在成都奋斗要顺应地理,如果“恃险而坐守之”,将奋斗无果。
杭州
白居易点评:“余杭形胜四方无,州旁青山县枕湖”
白居易和杭州之美也无需赘言。杭州旧名临安,其风水一直是小家碧玉式的纯情,地脉之精气全汇聚在美丽的西湖中。在杭州现出帝王之气,这得感谢宋高宗赵构。如果说南京的“城市之父”是孙权的话,那杭州之父应该是赵构。
当年,有臣僚建议南宋建都南京,可赵皇帝怕死,担心北方的金人再打过长江,索性退得远远的,选择了杭州。如果不是他将都城安在这里,杭州的风水不会体现得如此淋漓尽致。杭州的风水之妙在哪?做过杭州郡守的明人杨孟瑛看得很透:“杭州地脉,发自天目山,群山飞翥,驻于钱塘,江湖夹挹之间,山停水聚,元气融结……”
到杭州发展,不用过分奋斗,好好干就行,过于努力反遭同行嫉妒,影响运程。因杭州风水“山停水聚”,融合进去即成。
温州
郭璞点评:“若城绕山外,当骤富盛”
郭璞是东晋名士,中国风水鼻祖。其老家在山西闻喜,西晋末年为躲战乱,随北方富室一起,东渡江南,到东晋首都建康(今南京)发展。郭璞一生极富传奇,相过阴宅,也看过阳宅。阳宅中,他亲自参与规划营建的只有两座,一温州,二福州。
温州城起兴于晋明帝太宁元年(公元323年)。当时决定建城时,恰巧郭璞客居于此,官府便请他为温州新城选址,即所谓“为卜郡城”。郭璞亲自堪察,走遍了瓯江两岸,摸清了新城龙脉、水口。
嘉靖《温州府志》记载,郭璞登上瓯江南岸的西郭山(今“郭公山”),只见数峰错立,状如北斗,华盖山锁斗口,这里山水有情,更特别的是,这里藏风聚气财气旺,郭璞当时即告诉当地老人:“若城绕山外,当骤富盛。”
郭璞不愧为风水大师,一语中的,目前地级市温州富可敌省,是驰名国际的小商品城,生意遍全球。但温州城的风水也有缺陷,有兵火血光之劫。郭璞最后给出意见:城址选瓯江北岸,筑斗城,并在城内开五个水潭,各潭与河通,最后注入瓯江,这叫“五水配于五行,遇潦不溢”。
山主人丁水主財。温州的“水”局上佳,自然不缺钱财,在温州奋斗,只要能吃苦,“钱有的赚”。
苏东坡点评:“燕山如长蛇,千里限夷汉;首冲西山麓,尾挂东海岸”
苏东坡作为一名北宋文学家,精通国学。他虽然不是专业的风水师,但一语道中了北京的风水之妙。而在当时,北京并没有今天这般显赫的地位,并不是全国的经济与政治中心,也没有做过全国性的都城,所以,苏东坡眼光之毒,强于风水大师。
北京作为中国都城,“龙兴”于元,而盛于明、清,一直到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仍是一条“生龙”、一只“活虎”。
据说,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此时,曾请风水大师集体相看燕京的龙脉,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伏維北京,圣上龙兴之地,北枕居庸,西峙太行,东连山海,俯视中原,沃野千里,山川形势,足以控制四夷,制天下,成帝王万世之都也。”
如果想出人头第,未来有一番作为,青春不后悔,到北京奋斗是第一选择,尤其是有抱负的政治青年。其实这里面的道理并不用多说,连居民楼的地下室都住满了“漂族”,可知道北京如何大有作为了——当然,前提条件是你不讨厌PM2.5。
南京
诸葛亮点评:“钟阜龙盘、石城虎踞,真帝王之宅”
南京的风水自不用多说,仅凭六十年前还是中华民国首都这一点,大家应该知道其风水之妙了。南京是“中国第一风水之都”,中国最早的风水事件就发生在南京,圈内戏称之为“风水大本营”。
南京的风水之妙具体在哪?《景定建康志》记载,“旧传秦始皇时,望气者言:‘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于是东游以厌当之。乃凿方山,断长陇,渎入于江。故曰秦淮。”从中可知,早在秦代,南京的风水之妙就被人看出来—“王气”浓郁。但秦始皇并没有镇压住南京的“天子气”,五百年后这里还是出现了天子,三国时东吴大帝孙权定都于此,南京从此开创了都城的历史。
南京能成为都城,这得感谢诸葛亮,是诸葛亮的一句话,让孙权改变了定都武昌的主意。诸葛亮告诉孙权,“钟阜龙盘、石城虎踞,真帝王之宅。”孙权定都南京后,易名“建业”,意思是希望在这块风水宝地上,开创一番伟业。
有人说,南京风水并不好,是“短命之都”,其实非然。人有睡眠,龙有潜伏。现代有政治学者便曾建议将南京设为共和国的副都,或是直辖市。南京一直为台湾所看重,将来两岸统一,南京的政治地位势必还有提升—到南京奋斗绝对没错。
西安
张良点评:“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张良是谁?可能有的读者不知道,他是汉高祖刘邦的老乡和重要谋臣。此人不只精通国学,还洞悉世事,“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就是他的处世哲学。当年,臣僚刘敬建议刘邦“都关中”,大多数臣僚则建议建都雒阳(洛阳)。刘邦一时拿不定主意,便找张良参谋此事,张良于是说,“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西安,旧名长安,在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三大都城(北京、南京、西安)中,西安其实是最辉煌的,西安的历史集中于“周秦汉唐”,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强国,也是在西安作为都城时出现的。
辉煌的历史,吸引了大批旅游人士,给西安带来滚滚财源。如今,由于国家“西北大开发”战略的提速,西安作为西部大型重点城市,地位稳步提升—奋斗者不可滤掉西安。
洛阳
顾祖禹点评:“河山控戴,形势甲于天下”
顾祖禹是明末清初著名地理学家、堪舆大师,特别精于山川形势研究。洛阳,是中国城市规划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古代最具现代城市选址和规划理念的地方。
这座城市由上古周公亲自勘测,并出了份详细的规划图。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从此开创了洛阳的都城史。洛阳风水的全部精华在邙山,邙山是龙,是头,如果没有邙山之“靠”,洛阳的风水便不会有这么好。所谓“生在苏杭,死葬北邙”,就是因为洛阳的风水好。
作为曾经的都城,洛阳在宋元以后便不再辉煌,但其优越的地理环境与祥和的生活氛围,值得留恋。在接下来的岁月,“东都”洛阳将与西安一起,拉动区域经济的大发展—在洛阳奋斗成本较低,对没有政治想法的奋斗者来说,比较合适。
沈阳
努尔哈赤点评:“沈阳形胜之地”
提起风水之城,可能不少人并不会想到沈阳,其实沈阳是全东北风水最旺的地方。沈阳旧称盛京,言下之意是兴旺发达的地方。努尔哈赤是大清王朝的头一代,后金政权的建立者,没有他,皇太极也当不了皇帝,后来满人更不能入关,所以清人尊之“太祖高皇帝”。
沈阳确实没有让相中此地的“高皇帝”失望,作为全东北的大本营,他的后代一鼓作气,打下了北京的紫禁城,灭掉了朱元璋开创的大明王朝。
努尔哈赤为何认为沈阳风水好,他从战略上进行了解释—西可征明、北征蒙古、南征朝鲜。当年,满清的祖坟(关外三陵)都埋在沈阳附近,有人后来提议如大金国皇家一样,迁葬北京,但最后被否定了,祖坟之气不可泄,葬之以锁大清风水。
沈阳现有绝对的霸气,满清祖坟镇着,人气不会衰减,相反只会越来越旺。其最大的变数在朝鲜,如果朝鲜“改革开放”加速,在沈阳奋斗成功的机率更大。
成都
诸葛亮点评:“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成都,一直是古蜀国都城,中国西南重镇,虽没有成为全国性的都城,但与北京、北京、南京等相比,一点也不逊色。
不少人去了后都喜欢上成都,喜欢成都人,喜欢成都的菜。成都人喜欢吹牛,却无北京的胡侃;菜很讲品味,却去苏州的精细;城有现代都市的风格,却少上海的浮华、北京的冷重。
成都风水的特点与精妙,顾祖禹说得颇到位,他在《读史方舆纪要》中这样析释:“以四川而争衡天下,上之足以王,次之足以霸,恃险而坐守之,则必至于亡。”为什么历代在成都立国者都会很快灭亡了,原因大概全在顾祖禹的话里面。 成都在现代区域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能量尚未完全释放,如果不选择北上广,可去成都发展。但是,成都的风水缺点也明显,在成都奋斗要顺应地理,如果“恃险而坐守之”,将奋斗无果。
杭州
白居易点评:“余杭形胜四方无,州旁青山县枕湖”
白居易和杭州之美也无需赘言。杭州旧名临安,其风水一直是小家碧玉式的纯情,地脉之精气全汇聚在美丽的西湖中。在杭州现出帝王之气,这得感谢宋高宗赵构。如果说南京的“城市之父”是孙权的话,那杭州之父应该是赵构。
当年,有臣僚建议南宋建都南京,可赵皇帝怕死,担心北方的金人再打过长江,索性退得远远的,选择了杭州。如果不是他将都城安在这里,杭州的风水不会体现得如此淋漓尽致。杭州的风水之妙在哪?做过杭州郡守的明人杨孟瑛看得很透:“杭州地脉,发自天目山,群山飞翥,驻于钱塘,江湖夹挹之间,山停水聚,元气融结……”
到杭州发展,不用过分奋斗,好好干就行,过于努力反遭同行嫉妒,影响运程。因杭州风水“山停水聚”,融合进去即成。
温州
郭璞点评:“若城绕山外,当骤富盛”
郭璞是东晋名士,中国风水鼻祖。其老家在山西闻喜,西晋末年为躲战乱,随北方富室一起,东渡江南,到东晋首都建康(今南京)发展。郭璞一生极富传奇,相过阴宅,也看过阳宅。阳宅中,他亲自参与规划营建的只有两座,一温州,二福州。
温州城起兴于晋明帝太宁元年(公元323年)。当时决定建城时,恰巧郭璞客居于此,官府便请他为温州新城选址,即所谓“为卜郡城”。郭璞亲自堪察,走遍了瓯江两岸,摸清了新城龙脉、水口。
嘉靖《温州府志》记载,郭璞登上瓯江南岸的西郭山(今“郭公山”),只见数峰错立,状如北斗,华盖山锁斗口,这里山水有情,更特别的是,这里藏风聚气财气旺,郭璞当时即告诉当地老人:“若城绕山外,当骤富盛。”
郭璞不愧为风水大师,一语中的,目前地级市温州富可敌省,是驰名国际的小商品城,生意遍全球。但温州城的风水也有缺陷,有兵火血光之劫。郭璞最后给出意见:城址选瓯江北岸,筑斗城,并在城内开五个水潭,各潭与河通,最后注入瓯江,这叫“五水配于五行,遇潦不溢”。
山主人丁水主財。温州的“水”局上佳,自然不缺钱财,在温州奋斗,只要能吃苦,“钱有的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