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不同临床表现的巨细胞病毒UL144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来源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nesh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不同临床背景的人巨细胞病毒(HCMV)临床株中UL144基因的多态性,探讨其多态性与HCMV感染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巢式PCR法,对具有不同临床表现的122份HCMV感染患儿的尿标本和53份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痉挛段肠组织标本的临床株进行UL144开放阅读框的扩增,扩增阳性的临床株进行UL144开放阅读框核苷酸测序.结果 50份尿标本和23份肠组织标本临床株完成DNA测序.种系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HCMV UL144基因分为3组4个基因型,UL144 G1a(52%)为主要基因型.有症状与无症状HCMV感染临床株的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引起神经系统及肝胆系统受累的临床株与无症状感染临床株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与美国及日本的临床株比较,UL144基因型分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HCMV UL144基因具有高度多态性;UL144G1a为先天性或围生期HCMV感染的主要基因型;UL144基因分布与地理位置有关;UL144基因分型与HCMV感染的临床表现及组织嗜性无关。

其他文献
1例53岁男性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因行R-GDP方案(利妥昔单抗+吉西他滨+地塞米松;21 d为1个周期)化疗第5天出现药源性肾损伤而终止疗程,14 d后出现阴囊水肿,16 d后给予来那度胺10 mg口服、1次/d,并于使用该药第5天行R-FC方案(利妥昔单抗+氟达拉滨+环磷酰胺;28 d为1个周期)化疗。使用来那度胺第17天,患者阴囊水肿缓解,但出现粒细胞缺乏[白细胞计数(WBC)1.8×109/L
目的比较普通内镜与放大内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ME-NBI)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因早期胃癌或癌前病变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并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56例,其中术前行普通内镜检查21例;行ME-NBI检查35例,21例行ME-NBI下靶向活检。以ESD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诊断早期胃癌金标准,计算各检查方法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进行比较。结果ME
目的探讨老年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危险因素及对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确诊为基底节区脑出血的老年患者139例,根据有无END分为END组(59例)和非END组(8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于出院后3个月进行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估预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END发生率为42.4%(59/139)。END
目的探讨血小板、血清钠和血清肌酐水平对肝衰竭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55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好转存活组(87例)和恶化死亡组(68例),将每例患者的住院时间分为四个大致相等的时间阶段,即得T1~T5共5个时间点,比较这5个时间点两组患者血小板、血清钠及血清肌酐的水平和异常率。结果恶化死亡组T3~T5血清肌酐水平明显高于好转存活组[(102.14 ± 7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