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存在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老师采用单一的课堂灌输的教学方式,缺乏教学思想和教学设计;内容简单,表现形式单一;缺乏交互性,偏重结果,忽视过程等问题,这样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学生在教学中存在问题
中职学校的生源大部分是无法升入高中或者连初中都没有毕业才选择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差,学习又不够主动,所以学习产生厌学、反感情绪,从而造成了教学的困难。
3.硬件设施存在的问题
由于中职学校的教学投入的缺乏,学生的实践机会严重不足,缺乏计算机操作实践的练习。再加上有的机房都是以前的老機器,连正常的系统都无法启动,更不要说组织教学了。
4.任务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
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教师无瑕对教学内容做深层次的挖掘,仅是照本宣科,以完成课本上的实例或验证为主。没有体现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的宗旨。
5.考核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
现行的评价方式,只重视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者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于学生是如何获得这些答案的却漠不关心。缺少对思维过程的评价,就会导致学生只重结论,忽视过程,就不可能促使学生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反而易于形成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和习惯,不利于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限制其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从现代教育角度思考,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工作过程”的探究式中职计算机新的教学法,以期解决上述问题。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探究式教学法
1.什么是基于“工作过程”的控究式教学法
职业教育工作过程的教学,其基本意义在于: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工作过程”序列,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因此,在工作过程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将案例教学法与探究式教学法相结合,并加以优化和创新,就构成案例探究式教学法。
2.该新方法有那些特点
案例探究式教学法就是教师在课堂讲授案例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组织学生为解决问题而展开学习(如自学课本知识、查阅相关辅导资料、参考书、讨论等)从而将学生独立探究与掌握知识、技能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在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学习知识;强调在任务环境下学习。它的特点是:
(1)教师成为指导者和引导者。传统教学法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处于课堂教学的支配地位,而案例探究式教学法要求教师以引导和指导为主,重在释疑解难,组织讨论,分析评价,精讲启发,诱导学生主动探究,注重能力培养。
(2)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大胆地探究。学生能充分展开能动的学习活动,甚至扮演主角,师生处于“协作”关系。学生的主要任务是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而教师主要是组织和引导学生完成任务。
(3)运用探究技法,引导学生的发现过程。教师通过典型的案例讲解来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提供有序的、结构化知识信息,引导学生发现和形成内在的认识结构,即形成其有探究能力的、可迁移的认识结构。教师要善于运用探究技法,如渐次限定条件、缩小范围、将复杂的关系归纳为简单的关系、类推、类比、演绎等,引导和激励学生一步一步地发现的探究。
(4)训练过程的自我即时反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技能训练或实践过程,要及时准确地反馈给学生,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我,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及时纠错,学生感受最深,刺激强度大,印象深刻,易于矫正和提高。
(5)总结提高,应用迁移。对学生的讨论和“发现”,要去粗取精,使之上升到抽象的认识层次,还要从抽象的层次转移到具体的情景之中来。也就是要让学生应用概念、理论去解释新的现象,解决新的问题,并总结概括,得出鲜明的结论。
三、实验过程及研究分析数据
1.研究问题
本研究通过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的“案例探究式”教学实践研究来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法更适合中职计算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2)案例探究式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否有着指导的意义?
2.研究对象
平面二(1)班作为普通班和平面二(2)班作为实验班。任课教师为课题的同一研究人,采用相同的教材、相同的课时、相同的练习,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普通班利用传统模式进行教学,实验班以案例探究式进行教学。
3.实验实施
实验班,教师挖掘教材内容,每一节课都设计不同类型的探究活动,如问题探究、案例探究,每节课都有案例补充,并适时插入相关资料渗透探究,每学期要完成三个综合型的探究学习活动。
普通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单调,只按课本的基本要求进行教学与练习,每学期也要完成三个综合型的探究学习活动。
4.本研究的成果
(1)案例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使学生从死读书,读死书的学习过程转向了科学的探究式学习,不仅增加了知识,发展了思维能力培养,还学会了科学探索的一些基本方法如资料的收集、资料的查询等。
(2)案例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合作的学习精神,通过主动地探究,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3)案例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提高了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适合中职计算机课的教学。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得出如下结论:①应用案例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意的一种有效途径。②应用案例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是一种师生双方共同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具有明显的效果性。③应用案例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当前中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科学探究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教与学的指南)[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4(8).
[2]唐智松.探究式教学的基本原则[J].中国教育学刊,2001(5).
[3]李学农.温玲.多媒体教学优化设计[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1996.
1.课堂教学存在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老师采用单一的课堂灌输的教学方式,缺乏教学思想和教学设计;内容简单,表现形式单一;缺乏交互性,偏重结果,忽视过程等问题,这样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学生在教学中存在问题
中职学校的生源大部分是无法升入高中或者连初中都没有毕业才选择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差,学习又不够主动,所以学习产生厌学、反感情绪,从而造成了教学的困难。
3.硬件设施存在的问题
由于中职学校的教学投入的缺乏,学生的实践机会严重不足,缺乏计算机操作实践的练习。再加上有的机房都是以前的老機器,连正常的系统都无法启动,更不要说组织教学了。
4.任务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
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教师无瑕对教学内容做深层次的挖掘,仅是照本宣科,以完成课本上的实例或验证为主。没有体现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的宗旨。
5.考核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
现行的评价方式,只重视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者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于学生是如何获得这些答案的却漠不关心。缺少对思维过程的评价,就会导致学生只重结论,忽视过程,就不可能促使学生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反而易于形成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和习惯,不利于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限制其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从现代教育角度思考,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工作过程”的探究式中职计算机新的教学法,以期解决上述问题。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探究式教学法
1.什么是基于“工作过程”的控究式教学法
职业教育工作过程的教学,其基本意义在于: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工作过程”序列,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因此,在工作过程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将案例教学法与探究式教学法相结合,并加以优化和创新,就构成案例探究式教学法。
2.该新方法有那些特点
案例探究式教学法就是教师在课堂讲授案例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组织学生为解决问题而展开学习(如自学课本知识、查阅相关辅导资料、参考书、讨论等)从而将学生独立探究与掌握知识、技能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在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学习知识;强调在任务环境下学习。它的特点是:
(1)教师成为指导者和引导者。传统教学法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处于课堂教学的支配地位,而案例探究式教学法要求教师以引导和指导为主,重在释疑解难,组织讨论,分析评价,精讲启发,诱导学生主动探究,注重能力培养。
(2)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大胆地探究。学生能充分展开能动的学习活动,甚至扮演主角,师生处于“协作”关系。学生的主要任务是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而教师主要是组织和引导学生完成任务。
(3)运用探究技法,引导学生的发现过程。教师通过典型的案例讲解来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提供有序的、结构化知识信息,引导学生发现和形成内在的认识结构,即形成其有探究能力的、可迁移的认识结构。教师要善于运用探究技法,如渐次限定条件、缩小范围、将复杂的关系归纳为简单的关系、类推、类比、演绎等,引导和激励学生一步一步地发现的探究。
(4)训练过程的自我即时反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技能训练或实践过程,要及时准确地反馈给学生,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我,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及时纠错,学生感受最深,刺激强度大,印象深刻,易于矫正和提高。
(5)总结提高,应用迁移。对学生的讨论和“发现”,要去粗取精,使之上升到抽象的认识层次,还要从抽象的层次转移到具体的情景之中来。也就是要让学生应用概念、理论去解释新的现象,解决新的问题,并总结概括,得出鲜明的结论。
三、实验过程及研究分析数据
1.研究问题
本研究通过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的“案例探究式”教学实践研究来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法更适合中职计算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2)案例探究式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否有着指导的意义?
2.研究对象
平面二(1)班作为普通班和平面二(2)班作为实验班。任课教师为课题的同一研究人,采用相同的教材、相同的课时、相同的练习,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普通班利用传统模式进行教学,实验班以案例探究式进行教学。
3.实验实施
实验班,教师挖掘教材内容,每一节课都设计不同类型的探究活动,如问题探究、案例探究,每节课都有案例补充,并适时插入相关资料渗透探究,每学期要完成三个综合型的探究学习活动。
普通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单调,只按课本的基本要求进行教学与练习,每学期也要完成三个综合型的探究学习活动。
4.本研究的成果
(1)案例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使学生从死读书,读死书的学习过程转向了科学的探究式学习,不仅增加了知识,发展了思维能力培养,还学会了科学探索的一些基本方法如资料的收集、资料的查询等。
(2)案例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合作的学习精神,通过主动地探究,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3)案例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提高了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适合中职计算机课的教学。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得出如下结论:①应用案例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意的一种有效途径。②应用案例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是一种师生双方共同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具有明显的效果性。③应用案例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当前中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科学探究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教与学的指南)[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4(8).
[2]唐智松.探究式教学的基本原则[J].中国教育学刊,2001(5).
[3]李学农.温玲.多媒体教学优化设计[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