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如何实施教学知识扩展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qlog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是贯穿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和各职业院校的一门基础学科,语文知识是人们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也是学生提高人文素养、增进对社会了解的主要途径。因此,每一所学校都应该重视对学生的语文教育,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帮助学生进行语文知识课外扩展,使他们的语文水平得到更大的提升。
  中职语文教学知识拓展策略
  在中职教学中,语文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语文老师要注重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使语文知识更加具有操作性。然而,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还是存在许多问题,如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缺乏实用的语文教材,等等。本文详细分析了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中职语文实施教学知识扩展的必要性和语文老师怎样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实施教学知识扩展。
  一、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兴趣不高
  许多中职学生学习成绩一般,他们的语文基础比较薄弱,所以在课堂上对老师讲的知识不能够有效地理解,使得他们对学习产生一定的厌烦心理。除此之外,许多中职学生在学习态度上不像高中生那样勤奋、刻苦,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比较随便,所以常常旷课、迟到和早退等,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根本就不放在心上。他们认为只要学好了专业课,其他的课上不上都无所谓,所以正是他们的这种随便的态度,导致他们的语文学习成绩得不到有效地提升。
  2.适用教材比较少
  虽然,中职院校所用的教材比较多,但是这些教材跟中职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差距。一些教材对中职学生来说,太难,而且没有很强的实用性,所以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内容不感兴趣。
  3.语文老师教学问题
  有些语文老师对中职语文教学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他们也认为,学生应该以今后的就业作为首要的目标,所以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只要让他们学会一些简单的应用文写作和说好普通话就行了。正是因为老师也存在这种想法,所以学生对语文学习变得更加不重视。
  二、中职语文实施教学知识扩展的必要性
  1.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需要
  中职语文实施教学知识扩展,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新的知识,能够让他们从陈旧的语文知识中解放出来,使他们对于吸收新的知识有更浓烈的兴趣。所以,语文老师实施教学知识扩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地学习语文知识,使他们对一些语文知识进行自主地探索和研究。
  2.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
  一些中职学生语文素养比较低,语文基础比较薄弱,给他们扩展一些语文知识,能够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使他们的言谈举止更加地得体。
  3.丰富学生语文知识的需要
  中职学生学习语文不仅仅是要学会一些基础的应用文写作和学会说普通话,而且还要丰富他们的语文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知识运用能力和迁移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升都需要学生首先有一个好的语文基础,并且有足够的知识储存。因此,这就需要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对语文知识进行充分地扩展,使学生在语文老师进行知识扩展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的知识。
  三、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实施教学知识扩展的策略
  1.以扩展知识为目标优化教学设计,转变语文教学理念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因为许多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太难的知识不仅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不能够使学生真正地学到知识,所以语文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中职教学的特点,转变语文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和语法教学,优化课堂的教学设计。语文老师要以扩展教学知识为目的,在语文课堂上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扩展的知识与学生所学的专业技能进行紧密地结合,使学生更加乐学。比如,在讲解文言文时,语文老师要结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状况和他们的专业,注重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大致地读懂文章的意思,能够翻译一些文言文句子,然后以他们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语文老师不应该给中职学生机械地灌输具体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或者一词多义,这样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紧密联系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实施教学知识扩展策略,就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因为许多语文知识是来源于生活实践,同时又高于生活,所以语文老师应该将语文知识有效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比如,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有一篇文章叫“南州六月荔枝丹”,如果单纯地让学生学习怎样划分文章的段落,怎样概括段落大意或者学习课文里面的一些重要字词,那么学生肯定不会有多大的学习兴趣。所以,语文老师要改变一下学习策略,使学习的文章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生所学的专业进行有机地联系起来。假如是护理专业的学生,语文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吃荔枝对身体有什么好处?如果荔枝吃多了,会给人身体造成什么样的危害?为什么荔枝吃多了会导致人们上火?有哪些人群适合吃荔枝或者不适合吃荔枝,能够讲出其中的中医学知识道理吗?通过这种形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也会顿时高涨,并且语文老師还将语文学习的知识面大大地拓宽了。
  3.训练应用文写作,提升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
  中职教育主要服务于学生今后的就业,所以语文学科的学习也要服务于学生的就业,为学生以后的就业奠定基础。应用文写作在学生今后的就业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学生以后在工作中,就会应用到求职信、会议记录和请假条等,这些应用文写作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对学生今后的工作也有非常大的帮助,所以语文老师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训练学生应用文写作方面的能力,拓宽学生的应用文写作知识。在写应用文时,语文老师应该先鼓励学生去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然后让学生对资料进行再加工和整理,使之成为一篇规范的应用文。由于中职学生从事的职业跟他们现在所学的专业知识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语文老师在教学生应用文写作时,要充分地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让他们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一些应用文的写作要求和格式,提升学生今后的就业竞争力,同时也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四、结语
  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它能够锻炼学生的一些基本能力,将语文学科知识与学生的专业知识联系起来,不仅能够拓宽课堂的语文知识面,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要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础,积极扩展语文课堂的语文教学知识,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今后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徐清.中职语文如何实施教学知识扩展[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3).
  [2]吴亚俊.浅谈如何在中职语文中贯彻实用性教学[J].教师,2011,(14).
  [3]任雁翔.新形势下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J].成功(教育),2009,(01).
  [4]陈孝明.中职语文教学应突出实用性、专业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01).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联合用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所有患者常规给予卧床、镇静、吸氧、止痛、祛除诱因,并进行心电监护,同时联合用药治疗。结果:30例患者,显效22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93.3%,2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其中1例转上级医院行PCI,1例内科保守治疗。结论:联合应用治疗UAP,可显著改善心绞痛症状,降低心脏血管事件发生率,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關键词 联合用药 不
一、“风雨如磐”不同于“风风雨雨”     “风雨如磐”意思是风雨像磐石那样压在头上,形容风雨极大,比喻黑暗势力的重重压迫。如鲁迅《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2007年10月28日《江西日报》社论《井冈山精神永放光芒》: “80年前,在风雨如磐、血雨腥风的岁月中,在中国革命万分危急的关头,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文怀沙老先生去年年底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先看两个例子:  (1)如果你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工作之外就足不出户,“宅”在自家客厅里当沙发土豆,那么,类似的邂逅就不太可能出现。(《时尚健康》女士版2010年第2期)  (2)长假期间,新剧繁多,建议各位“沙发土豆”带好“避雷针”和纸巾,浙版《西游记》和《仙剑奇侠传3》“雷”点密布,《中国家庭》等温情剧则让人动情到流下眼泪!(《广州日报》2010年2月6日)  这里的“沙发土豆”显然是指人的。
成语“狐死首丘”出自《楚辞·哀郢》,亦见《礼记·檀弓上》’孔颖达疏日:“所以正首而向丘者,丘是狐窟穴根本之处。虽狼狈而死,意犹向此丘,是有仁恩之心也。”此说影响甚大,元代陈潞《礼记集说》即承此说:“狐虽微兽,丘其所窟藏之地,是亦生而乐于此矣,故及死而犹正其首以向丘,不忘其本也。”这种看法在今天几成定论,王力、郭锡良、殷国光、沈祥源等各家,在他们所主编的高校《古代汉语》教材里,都将“首”字解为动词,
保证人工客土基质能够长期有效的粘附在高陡石质边坡上.是实现高陡石质边坡人工生态工程恢复技术成功应用的重要先决条件。对利用水泥、稻草和复合肥改进后的人工基质,通过不同
《教育现场的专业学习》是一本关于新教师在教育实践现场进行专业学习的书。  教师专业发展是近年来我国教育理论的研究热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学者型教师、专家型教师,成为教育理论界尤其是教育实践界的热点话题。这些方面的著述及译著已有很多。但是,已有研究大多抽象地谈论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教师教育水平的提升、教师教学技能或学术能力的提高,而对于新任教师初入职阶段所经历的种种困难以及他们对工作态度的变化、对
语言既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又是民族文化的体现。中西两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却又截然不同的文化。中西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最直接、最前沿的体现便是对日常交际上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