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名师研学”培养研学名师

来源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ende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薛峰小学与东城垸学校(中、小学)组建第12学区,也叫“薛东学区”。2018年,为进一步推进学区制建设,薛东学区与汉南区第4学区的育才中学、黄陵中学、乌金中学联合成立了一个学习、研究、发展的共同体。从两校牵手到五校协奏,“12-4”学区共同体建立了“名师研学”这一品牌项目。“名师研学”是根据该区干部教师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量身打造的与名师“高位对接”,融“学、思、议、悟、行”于一体的专业研修活动。“名师研学”活动网聚了人力,实现了信息平台的共享,让中小学校干部加深交流,进一步推动全区教育优质资源的均衡发展。
  建构“名师研学”模式
  如今,全区中小学已开展名师研学活动共计16次,涉及中小学各学段,语文、英语、数学和智慧阅读等众多科目。以《走向名师的背后——名师研学典型案例研究》《从名师研学到研学名师——教师专业发展名师之梦的路径与方法》为主题的课题研究,精心建构出了基本的研学模式,即基本理念、研学框架、操作流程和研学心法。
  基本理念指通过“名师研学”打造“研学名师”。在组建研学框架上,以先进的教学理念、精准的核心知识、优化的教学结构、充分的学习活动、新颖的教学方法以及深度融合的信息技术为主导,改进学习、课堂教育方式。研学的操作流程(如下图)一改过去教研活动专家讲、老师听的方式,形成“三主四化”教学研究模式。“三主”即组长主持、教师主体、专家主导;“四化”即“研究内容专题化”“研究资源可视化”“专家引领启发化”“研究经验文本化”。整个研学过程,既有研究全程录像、照相,又有研究内容的文本整理,便于回溯研究,总结经验。
  通过实践,学区提炼出了“名师研学”的“学-思-议-悟-行”五字心法。以研促学,以学引思,由思而议,把研学成员个人学习与小组讨论结合起来,把理论学习与课例行动研究结合起来,让研學成员在“学-思-议-悟-行”中,领悟名师教学要义,并在实践中进行创造性运用。
  培养研学名师
  全区如今建立起了有效的研学制度。首先,规定各小学、初中每个月启动一个研学小组,每周进行一次研学活动。“名师研学”活动要与学科教研活动整合。研学活动开始之前,请专家将研学资源(视频与论文)进行配置,学校为研学小组成员购买名师专著及相关研学资源。
  其次,保证每次研学活动的时间不少于1.5小时,研学小组成员提前完成研学作业,并做好交流准备。研学活动由组长主持,一名分管干部跟进。参加研学活动的干部、教师提前安排好各自工作,相关的文本资料(如学习材料、研学笔记等)于前一天下班前打印好。
  最后,研学小组成员要撰写研学笔记。研学活动全过程录像,结束后研学小组成员根据录像整理自己的发言,以及与专家的对话,形成规范的“研学笔记”,并在周六晚上前将研学笔记上传给研学组长,由研学组长统稿,次日发布在学区公众号中进行宣传。
  研学小组成员全面收集与总结了研学过程性资料,在专家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体例和写作框架,用“众包、众筹、众创”的方式完成了专著《名师研学:教师发展新路径》的编纂工作。两个学区、五所学校、48位老师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完成这部近30万字的名师研学专著!专著内容除了5个名师研学案例所规定的研究内容之外,还涉及“核心知识”“合作学习”“知识表征”“知识建构”等多个课改话题,把研学的触角伸向了时代的前沿。
  研学路上的“追梦之乐”
  2018年6月,学区共同体以“名师研学心路历程”为主题,向全体研学成员征文。近50篇征文作品生动讲述了教师的研学故事。东城垸学校的余惠春老师,平时用电脑打字都比较吃力,为了完成研学任务,周末自己“闭关修炼”;黄陵中学副校长杨海霞,原本是跟进研学活动的干部,被语文研学活动所吸引,主动加入。其间,她带一个班的语文课,又逢学校接受市现代化学校建设督导评估,可研学活动一次没有落下,还代表小组上了名师研学汇报课,她说在研学活动中“找回最好的我”。这些研学故事情真意切,事例生动,读来感人至深。
  在“12-4学区”公众号上,关于名师研学的报道有16期,每一期都细致地描述研学的过程、提炼研学的方法、呈现研学的成果……所有这些,最后凝练成学区共同体“名师研学”品牌。
  两个学区的教师通过名师研学系列活动,在经历了初期的“修行之苦”后,感受到了“追梦之乐”。不经一夜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研学初期的“修行之苦”,主要是由于观念转变中的煎熬,研究能力不足所致,是每个教师研学必须经历的“高原期”。
  过了“高原期”,研究成果慢慢成形,思想观念渐渐转变,研究能力渐渐形成,这时,教师对心仪的名师由“仰望”到平视、对话,进入名师研学的“逐梦期”。等到名师研学案例成型,“研学名师”评选结果揭晓,名师研学的心路历程在研学沙龙《研学追梦旅,破茧成蝶舞》中进行充分演绎,教师的自我价值得到实现,就能感受到“成蝶之美”。教师经历了名师研学的“修行之苦”“追梦之乐”“成蝶之美”三个阶段后,实现专业精神生命的升华和专业能力的提升。从两场名师研学沙龙和名师研学征文中,可以感受到研学小组教师精神生命的蓬勃生长,继而弥漫、生成学区崇研尚学的文化生态;从各个研学老师的汇报课案例中,可以看到他们将名师的治学精神和教学经验融入自己的教学过程,熔铸成他们教学创新的专业技能。
  当前正是学区工作“破题提升之年”,“12-4”学区共同体所属学校围绕“破题提升”做文章,在已有成果基础上继续努力。处理好学区工作“公转”与学校工作“自转”的关系,把“公转”——学区联合攻关项目的“动能”,转变为学校“自转”——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势能”,才能使学区工作“破题”,充分发挥学区共同体的强大优势,促进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作者简介:谢翠玲,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十二学区主任;李长海,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第四学区主任;韩芳,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薛峰小学校长】
  责任编辑/李慕绚
其他文献
崭新的门窗,靓丽的墙裙,漂亮的塑胶运动场,富有童趣的墙饰,飞扬的童声,灿烂的笑脸……荆门市的幼儿园处处散发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家门口有了这样好的幼儿园,再也不用跑十多里送孩子到城里上幼儿园了。”一位接送孩子的家长欣喜地说。这是笔者在荆门市一所普通的农村幼儿园——荆门市东宝区子陵镇南桥幼儿园的所见所闻。  “我们通过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基本满足了老百姓有幼儿园上、上好幼儿园的愿望。”荆门市教
2015年12月28日,全省特殊教育学校快乐生活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专题研讨会暨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在蕲春县特殊教育学校召开。省教育厅、特教学会及理事单位、黄冈市教育局领导及各市州特校校长参加会议。  当天上午,与会代表齐聚蕲春县特校,观看了该校师生精心准备的文艺表演,观摩了校园环境和该校快乐生活教育展示。会上,武汉盲校、武汉江岸区辅读学校、建始县特殊教育学校、松滋市特殊教育学校、蕲春特校等5所学校
【编者按】学区制建设是促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是义务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为促进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武汉开发区(汉南区)教育局围绕学区制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在全区范围内成立了12个学区(4个初中学区,8个小学学区)。在“优势互补、合作共生、共同发展、彰显特色”发展目标的指引下,各学区围绕课程改革、教学管理、资源共享、校本研训、德育活动、队伍建设、学校管理等方面积
多年来,江汉区教育局将保障教师待遇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我们紧跟形势,超前谋划,构建了一整套以确保增量为前提,量化考核为核心的奖励性绩效考核体系(以下简称“新绩效”),保证了教师工资高标兑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责权相适。  根据人社部门关于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总体精神,江汉区教育局从2009年开始,将30%工资部分进行了绩效考评与分配。2014年,在“八项规
30年来,她扎根乡村教育,无怨无悔;  30年来,她坚守三尺讲台,无私奉献;  30年来,她潜心教书育人,孜孜不倦;  30年来,她为了心中的梦想脚踏实地不懈奋斗,从一名代课教师成长为“名师”“特级教师”。  2019年全国第35个教师节之际,她又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这是继宋国珍、乔永斌之后,保康这个秦巴山区贫困县又一位获此殊荣的老师。  翻开她的荣誉簿,“湖北省特级教师”“湖北省师德标兵”
春蚕破茧成蝶,雄鹰蜕变重生。适度的磨砺、挫折让孩子的人生变得更加饱满和坚韧。作为肩负时代使命的幼教工作者,我们意识到,在幼儿园实施淬砺教育,势在必行。自2013年开始,湖北省实验幼儿园开启了淬砺教育之旅。  淬砺教育又称挫折教育。淬砺是指制造刀剑必需淬火和磨砺,以增加锋度和硬度,常比喻人的刻苦锻炼。淬砺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抗挫能力,增强其社会适应性,使其获得受益终生的意志品质。  经过多方学习
曾有一段时间,在不少地方都出现过这样的一种现象:当某同学过生日的时候,该同学的家长会邀请其他同学和家长参加生日聚会。受邀家长参加聚会时,免不了要带上祝福的礼品、礼金。而自己的孩子过生日时,又要讲一讲礼尚往来,回请对方的家长。这样来来往往,既给大家带来了负担,又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甚至还出现了炫耀、攀比等不良现象,让大家都疲于应付,苦不堪言。  小朋友过生日希望得到同伴的祝福本无可厚非,但有的家长做
党的十九大以来,荆门市东宝区教育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把师德师风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引领全区广大教师学习、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增强师德底线意识,规范教师职业行为,修炼教师职业形象,夯实立德树人根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突出“师德第一”
日前,保康县4个督学责任区督学、督导干部及中小学校长通过进校园、进寝室、进教室、进食堂、进办公室,现场观摩视导,听汇报、提建议,围绕生本教育改革、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安全管理3项重点工作进行交流研讨,以进一步凝聚共识,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夯实基础,推动落实。  据悉,该县建立了4个督学责任区,覆盖全县每一所中小学(幼儿园),每个责任区配备3名责任督学,并在每所学校大门外显著位置悬挂公示牌,公布责任督
读完《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最大的感触,就是明白了教育的目的是快乐,教育的手段和方式也应该是快乐的,快乐与教育相伴相随。斯宾塞的教育理念中传递着爱的情感,渗透中快乐的音符。这让我想起曾经写的一篇博文《Education就是“爱到开心”》。  此时此刻,我陷入了对一个问题的沉思,什么是教育?卢梭曾言:“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卢梭提出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